推薦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鄒錕
《實業強國》
讀書時期大家都希望能擁有一個能給同學“講故事”的老師,比起硬邦邦的文字和數據,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小插曲、小故事更能讓人記憶猶新。在如今鮮少能與行業大家面對面交流之時,讀書、讀好書便是最好的一種替代解決方案。
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觀察者網·科工力量欄目組于今年4月1日在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實業強國:中國制造自強之路》。本書講述我國工業制造領域23個核心產業的故事,23個故事,對應著制造業的23個具體行業。其中大部分都是媒體上的“紅人”,經常引發公眾關注和討論,包括能源、鋼鐵、紡織、稀土、新能源汽車、高鐵等等。讀這本書,就像坐在大學課堂里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制造業發展本身,就跌宕起伏,很有戲劇性和吸引力,完完整整地把這些故事講出來,就足夠吸引人了。
書中從歷史源頭出發,厘清每個產業背后的歷史脈絡和發展邏輯,分析我們在哪個環節被“卡脖子”、在哪個環節已經領先,梳理在全球背景下我國各產業所處的位置及處境,并尋找出路、提出對策和建議。
比如近年來,隨著“雙碳”政策的落實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尤其是2021年更是有著“爆發式”的增量,它憑借“社交網絡+科技感+生產效率+直營”的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政策驅動”到“市場拉動”,步入行業快車道。
特斯拉這一品牌頭頂著高科技公司的光環,但在中國,這層光環正在逐漸暗淡。不知從何時起,它開始追逐銷量,它開始四面樹敵,它正成為輿論茶余飯后的談資……拼多多一事折射出來的是特斯拉中國集權后的孤立,循規蹈矩,傲慢而遲緩。正如在溫州、四川發生的多起特斯拉轎車失控事件后,用戶不再以理性的目光看待這些事件,輿論呈現兩極分化,且愈發愈烈。而要想真正對新能源汽車有所了解,就必須得到足夠多的信息,不可能僅僅通過三言兩語就全面了解一個行業。
本書講述的23個故事中,既有從一窮二白到全球領先的驕傲,也有仍然在被“卡脖子”的焦灼,這不是一本用“撲克臉”說教的書,它生動地講述幫助讀者們,對中國制造何以改變我們的社會進步而重塑今天的世界格局獲得更全面的了解。正如封凱棟教授為本書所寫的序言:“不同時期的建設者,都在共同推動著漫長的工業追趕歷程。而未來中國的年輕人將繼續開啟新的征程。他們必將笑著、跳著,跨過我們向前進,繼續去創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