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進機關講座---社交禮儀
主講人:唐君明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在社會生活中,是難以離開與其他人進行交往的。一個人如果不同其他人進行任何交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獸。”人際交往,禮尚往來,既體現對他人的尊重,也體現你自身的修養。
(一)敬禮
注目禮、點頭禮、握手禮、鞠躬禮、舉手禮、吻手禮、屈膝禮、擁抱禮、親頰禮等。
敬禮的一般順序和注意事項是什么?
職位低者應主動向高者致意。年幼者應主動向年老者致意。資歷年歲相仿者,以身份高低及交往的目的互相敬禮。未婚女子應主動向已婚女子敬禮,德高年邁者除外。
在正式場合致意時,忌口含香煙或口香糖,儀容須端莊。
升降國旗或演奏國歌時,須就地駐足行注目禮或舉手禮。但是收音機所播放的,則不必敬禮。
在不方便的場所,如廁所、浴室、病房、理發廳或緊急場合,如火災、火警、空襲等,均不必教條致意,但需謙讓、互助和友愛。受禮者,應及時答謝。
(二)握手
1.何時握手。遇到熟人、迎送客人、被介紹給不相識者時、感謝他人、向他人表示祝賀、向他人表示慰問。
2.握手的姿勢。兩人的手掌都處于垂直狀態,距受禮者約一步,上身稍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搖晃兩三下,禮畢即松開恢復原狀。
3.握手的方式
(1)平等式握手。右手握住對方的右手,手掌均呈垂直狀態,拇指張開,肘關節微屈抬至腰中部,上身微前傾,目視對方。這是禮節性的握手方式,一般適用于初次見面或交往不深的人。
(2)手扣手式握手。右手握住對方的右手,左手握住對方的右手的手背, 可以讓對方感到他的熱情真摯、誠實可靠。但是,如果與初次見面的人相握,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
(3)拍肩式握手。右手與對方的右手相握,左手移向對方的肩或肘部。這種握手方式只有在情投意合和感情極為密切的人之間才適用。
4.握手的順序
(1)職位、身份高者與職位、身份低者握手,職位、身份高者先伸手;
(2)女士與男士握手,女士先伸手;
(3)已婚者與未婚者握手,已婚者先伸手;
(4)年長者與年幼者握手,年長者先伸手;
(5)長輩與晚輩握手,長輩首先伸山手來;
(6)社交場合的先至者與后來者握手,先至者先伸手;
(7)迎客時,主人先伸手;
(8)客人告辭時,客人先伸手。
要求:
在正式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決于職位、身份。
在社交、休閑場合:則主要取決于年紀、性別、婚否。
(5)握手的力度
稍緊表示熱情,但是不可太用力也不可太輕。
正確的做法:不輕不重的握住對方的手,然后微微向下晃動。
男士與女士握手,只握女士的手指部分或者輕輕地貼一下。女士與男士握手時,只需輕輕伸出手掌。
(6)握手注意事項。不按順序,爭先恐后。戴手套或墨鏡。交叉握手。拉來、推去或上下左右抖個不停。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度客套。三心二意、面無表情、目光游移或旁觀。忌不平等握手。不要遲遲不握他人的手。與人握手應起身站立。隔著門檻握手。
(三)介紹
1.介紹的要求:語言精煉、準確,最好有自己特點;注重禮節禮貌,言談舉止大方得體;介紹情況表述客觀,不夸大或貶低;展示學識、展示修養、展示能力和素質。
2.介紹的種類。
自我介紹 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后再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名字、單位和身份,同時遞上事先準備好的名片。自我介紹時要注意把握好時機,如初次見面的時機或對方有興趣的時機。內容繁簡適度,實事求是,態度謙虛,注意禮節。時間一般以半分鐘之內為宜,如對方有認識自己的意愿可以繼續介紹。
居中介紹即他人介紹 把一個人引薦給其他人相識溝通的過程,介紹時一定要注意介紹順序。介紹者在作介紹時,態度要熱情友好,語言清晰明快,應抬起前臂,五指并攏,手掌向上傾斜,指向被介紹者,不能用手拍被介紹者的肩、背等部位,更不能用食指或拇指指向介紹人的任何一方。介紹人在介紹時要先向雙方打招呼,使之有思想準備,介紹語言應簡明扼要,分寸恰當,使用敬語。
集體介紹 分單項介紹和多項介紹。單項介紹,如演講、報告時,只介紹主角。多項介紹原則上按居中介紹內容要求。
3.介紹的順序。應將男性介紹給女性,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未婚的通常也先介紹給已婚的,除非前者比后者年紀大的多。
先把晚到的客人介紹給早到的,再自然地介紹其他在座的客人,介紹時,男性應禮節性地起身,女性則可視具體情況而定。如男性年紀大的多,年輕的女性則應禮節性地起身表示致意。
招待會或者客人很多的場合,或主動找人交談時,一般由來賓做自我介紹。
(四)打招呼致意
男性先向女性致意,年輕的不分男女都應先向老者致意,下級向上級致意。兩對夫妻見面,女性先互相致意,然后男性分別向對方的妻子致意。
在大街上打招呼,三、四步遠是最好的距離。男子可欠身或點頭,如果戴著帽子,帽子應該摘掉,女性在各種生活場景中,均應主動微笑點頭致意,以示親和。
在飯店等室內場合遇到相識的親友,應友好的點頭或曲體致意。有人向自己致意時,應還禮答謝。
(五)談話禮儀
1.談話時態度要誠懇、自然、大方,語言要和氣親切,表達得體。
2.要注意聽取對方的話。
3.對長輩、師長、上級說話,要表示尊重,對下級、晚輩、學生說話則注意平等待人和平易近人。
4.談話時不可用手指指人,可做手勢但是動作幅度要小。
5.同事與幾個人談話,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兩個人身上,要照顧到在場的每一個人,不要冷落了任何人。
6.當遇到意見不一致時,保持冷靜,或者以豁達的態度包容異己,或回避話題。忌在公眾場合為非原則性問題大聲喧嘩、爭執打鬧。
7.在公共場合男女之間不要耳鬢廝磨,或與非親屬關系的異性長時間攀談、耳語。
8.不可出言不遜、強詞奪理,不可談人隱私,揭人短處,不可背后議論他人,撥弄是非。不說荒誕離奇、聳人聽聞的事,不搞小廣播以充“消息靈通人士”。
9.遇有攻擊、侮辱性言辭,一定要表態,但要掌握尺度。
10.談話者應保持一定距離。
怎樣禮貌地回答別人的詢問和向他人提出請求?
回答問題應耐心細致和周到,回答不了的問題,向對方表示歉意,互相交流時應使用普通話或雙方都懂的語言。
語氣懇切,“請”字當先,提出重大的請求時應當把握時機,當別人拒絕你時,給與理解和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