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衡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改變工作方式,優化工作機制,通過“三改三減”,進一步落實落細田長制,激發基層耕地保護內生動力,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改任務交辦為問題提醒,減負不減責任。今年,隨著國、省綜合監測機制優化為“月提醒、季通報、年算賬”后,取消圖斑快遞,不再要求限期整改,基層耕地保護負擔減輕不少,但是基層對問題圖斑監測情況反映也慢半拍,重視程度有所降低。衡陽市相應作出調整,將以往的每月任務交辦機制改為每月問題提醒機制,主動告知監測流出圖斑數量和位置,及時分析耕地流出面積和原因,并就重點圖斑、重大問題對縣市區予以提醒,確保基層做到“減負不減責任”。
改工作督辦為宣傳引導,減事不減效果。一是著力提高關鍵少數的政治站位。開展耕地保護進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活動,組織5個縣市區一把手在《新湖南》APP上發表《黨政“一把手”談耕地保護》署名文章。二是著力提高基層田長的業務能力。與衡陽市電視臺合作開設《你好,田長》專欄,以短視頻、圖文報道等方式宣傳耕地保護政策、典型案例和工作動態。三是著力提升農民群眾的耕保意識。全國土地日期間,先后在衡山縣、衡陽縣、衡南縣鄉鎮集市現場開展宣傳活動,以喜聞樂見的短視頻、歌曲、話劇、有獎搶答等形式宣傳耕地保護政策法規,達到了耕地保護“減事不減效果”的目的。
改問責嚴辦為正向激勵,減壓不減動力。一是開展基層表彰表揚,增強榮譽感。對全市5個田長制先進縣市區、8個市直先進單位、28個先進鄉鎮(街道)及94個優秀田長進行了表彰,并在全市田長制林長制暨市總河長會議上公開通報。二是推介基層先進經驗,增強自豪感。通過《看衡陽》APP、抖音等新媒體推介衡南縣咸塘鎮、衡陽縣庫宗橋鎮等耕地保護典型案例。市田長辦發布兩期田長制工作簡報,向全市推介耒陽等縣市耕地保護及存量涉耕問題整改典型經驗。三是爭取獎補資金,增強獲得感。積極爭取市財政支持,對四個城區耕地恢復給與資金獎補,極大激發了基層田長巡田護耕的積極性。在減輕問責壓力前提下,實現了基層田長“減壓不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