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名稱:衡陽市應急管理局
負責人:蔣小利
機構地址:衡陽市蒸湘區天柱路9號
辦公時間:(秋冬時間: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春夏時間:上午8:00-12:00,下午3:00-6:00)
郵編:421001 電話:0734-8869583
網址:http://m.fu-954cc.com/yjj/
衡陽市應急管理局
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第一條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衡陽市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湘辦〔2018〕59號),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衡陽市應急管理局(以下簡稱市應急局)是市政府工作部門,為正處級,加掛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牌子。
第三條 市應急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關于應急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應急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全市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權限內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二)貫徹實施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程和標準,組織編制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組織起草相關規范性文件,組織擬訂相關政策并監督實施。
(三)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組織編制衡陽市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
(四)牽頭推進全市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負責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和布局,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
(五)組織指導協調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承擔市應對較大災害指揮部工作,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并提出應對建議,協助市委、市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較大及以上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六)統一協調指揮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推進指揮平臺對接,負責做好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與應急救援相關銜接工作。
(七)統籌全市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消防、森林火災撲救、抗洪搶險、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生產安全事故救援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依權限做好駐衡國家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相關工作,指導地方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八)指導協調全市消防管理有關工作,指導地方消防監督、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等工作。
(九)指導協調全市森林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十)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工作,按權限管理、分配中央、省級下達和市級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
(十一)依法行使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監督檢查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園區(含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等,下同)管理機構的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巡查、考核工作。
(十二)按照分級、屬地原則,依法監督檢查權限內工礦商貿(煤礦除外)生產經營單位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情況及其安全生產條件和有關設備(特種設備除外)、材料、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負責監督管理工礦商貿行業市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依法組織并指導監督實施安全生產準入制度。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和煙花爆竹經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十三)依法對全市煤礦安全生產實施綜合監督管理。
(十四)依法組織指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工作。
(十五)開展應急管理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的對外救援工作。
(十六)制定全市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裝備規劃并組織實施,會同市商務和糧食局等部門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信息平臺和調撥制度,在救災時統一調度。
(十七)負責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組織指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
(十八)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日常工作,協調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的相關工作,組織執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相關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示、命令。
(十九)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十)職能轉變。市應急局應加強、優化、統籌全市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一是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提高全市應急管理水平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公眾知識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是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十一)有關職責分工。
1. 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等部門在自然災害防救方面的職責分工。(1)市應急局負責組織編制全市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指導自然災害類應急救援;組織協調較大及以上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并按權限作出決定;承擔市應對較大災害指揮部工作,協助市委、市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較大及以上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編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指導協調相關部門森林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氣象局、市林業局等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臺,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開展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警,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負責森林火情監測預警工作,發布森林火險、火災信息。(2)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參與防護標準制定并指導實施;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工作。(3)市水利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洪水干旱災害防治規劃和參與防護標準制定并指導實施;承擔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工作;組織編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災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方案,按程序報批并組織實施;承擔防御洪水應急搶險的技術支撐工作;承擔臺風防御期間重要水工程調度工作。(4)市林業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森林火災防治規劃和參與防護標準制定并指導實施;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組織指導國有林場林區開展防火宣傳教育、監測預警、督促檢查等工作。(5)必要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等部門可以提請市應急局,以市應急指揮機構名義部署相關防治工作。
2. 與市商務和糧食局在救災物資儲備方面的職責分工。(1)市應急局負責提出市級救災物資的儲備需求,負責按權限提出中央、省級下達和市級救災物資的動用決策,組織編制市級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品種目錄和標準,會同市商務和糧食局等部門確定年度購置計劃,根據需要下達動用指令。(2)市商務和糧食局根據市級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品種目錄和標準、年度購置計劃,負責中央、省級下達和市級救災物資的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根據市應急局的動用指令按程序組織調出。
3. 與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衡陽分局、耒陽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在煤礦安全生產方面的職責分工。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衡陽分局負責煤礦安全生產國家監察;市應急局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耒陽市人民政府相關部門負責耒陽市行政區域內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4. 與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等部門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分工。公安、交通運輸、鐵路、民航、水利、建設、發改、衛生健康、城管執法、國防科技、郵政、工信、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消防、農業農村、商務糧食等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負責本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市應急局從綜合監督管理全市安全生產工作的角度,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上述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特種設備的安全監督管理、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的考核發證、特種設備事故的調查處理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
5. 與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分工。市應急局負責監督管理煙花爆竹經營單位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情況,負責煙花爆竹經營單位安全條件審查和經營(批發)許可證發放工作,組織查處煙花爆竹生產安全事故;市公安局負責煙花爆竹運輸通行證發放和煙花爆竹運輸路線確定工作,管理煙花爆竹燃放等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聯合執法機制,依法打擊和取締煙花爆竹非法生產、買賣、儲存行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擬訂煙花爆竹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
6. 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油氣管道方面的職責分工。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油氣管道保護、煤礦生產能力監管、瓦斯開發利用及長輸油氣管道的規劃、核準等工作;市應急局負責權限內長輸油氣管道保護的相關工作。
第四條 市應急局設下列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負責機關文電處理、秘書事務、會議組織、機要保密、后勤保障等日常運轉工作;負責局領導交辦和會議決定事項的組織協調和督查督辦;負責安全保衛、政務公開、文書檔案、信訪接待、綜合治理、建議提案辦理等工作;負責公文、綜合性文件、重要報告的起草、審核及調研、信息綜合等工作;負責局領導重要活動的安排協調;擬訂機關的各項工作規則和制度;組織開展應急管理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的對外救援工作;負責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工作。
(二)應急指揮中心。承擔應急值守、機關政務值班、突發事件調度處置指揮及信息收集報送等工作;擬訂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發布預警和災情信息,組織開展信息綜合研判;指導全市應急指揮中心建設;統籌全市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組織編制衡陽市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并負責各類應急預案銜接協調;承擔預案演練的組織實施和指導監督工作;承擔市應對較大災害指揮部的現場協調保障工作;指導地方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做好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與應急救援相關銜接工作。
(三)組織人事科。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的干部人事、機構編制、年度考核、干部檔案、勞動工資、社會保障、職稱評定、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等工作;指導全市應急管理系統思想政治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工作。
(四)教育訓練科(市安全生產考試考核中心)。負責應急管理系統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指導應急救援隊伍教育訓練;組織指導應急管理社會動員工作;組織開展干部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制定應急管理系統干部培訓和安全生產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指導特種作業人員(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除外)、工礦商貿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培訓及考核發證等工作。
(五)風險監測和減災救災科。建立重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和評估論證機制,承擔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組織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與減災能力調查評估;承擔災情核查、損失評估、災情報告、救災捐贈等災害救助工作;擬訂應急物資儲備規劃和需求計劃;組織建立應急物資共用共享和協調機制;組織協調重要應急物資的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按權限管理、分配中央、省級下達和市級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會同有關方面組織協調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因災毀損房屋恢復重建補助和受災群眾生活救助;承擔市減災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六)火災防治管理科。指導城鎮、農村、森林消防工作規劃編制并推進落實;指導地方消防監督、火災預防、火災撲救工作;參與較大及以上火災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承擔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七)防汛抗旱科。組織協調水旱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指導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實施防御洪水抗御旱災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工作,組織協調臺風防御工作。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科。組織協調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指導協調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組織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承擔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九)煤礦綜合監督管理科。承擔煤礦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工作;指導、協調耒陽市行政區域內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參與全市煤礦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十)非煤礦山安全監督管理科。負責權限內非煤礦山(含地質勘探)等生產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依法監督檢查非煤礦山企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情況;指導監督非煤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等工作;參與相關行業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十一)工貿行業安全監督管理科。負責權限內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等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依法監督檢查相關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情況;指導監督相關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等工作;參與相關行業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十二)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科(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科)。負責權限內化工(含石油化工)、醫藥、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依法監督檢查相關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情況;承擔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組織指導市內危險化學品登記,指導非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工作;指導監督相關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等工作;參與相關行業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十三)安全生產綜合協調科。依法依規指導協調和監督有專門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協調全市性安全生產檢查以及專項督查、專項整治等工作;組織實施安全生產巡查、考核工作;承擔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政策法規科。組織起草相關規范性文件,組織擬訂相關政策,承擔重大政策研究工作,承擔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和執法監督、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負責安全生產執法綜合性工作,指導執法計劃編制、執法隊伍建設和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
(十五)財務裝備科。負責部門預決算、財務、裝備和資產管理、內部審計工作;指導并監督所屬單位財務工作;負責安全生產執法和應急救援裝備的建設與管理工作;負責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專項資金的使用監管工作;指導全市應急管理系統裝備及基礎設施建設。
(十六)調查評估和統計科。依法承擔權限內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情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工作;負責應急管理統計分析工作。
(十七)新聞宣傳科。承擔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新聞宣傳、輿情應對、文化建設等工作,開展公眾知識普及工作;負責先進典型推介工作;指導全市應急管理新聞宣傳工作。
(十八)規劃科技和信息化科。編制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并組織實施;承擔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技和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信息傳輸渠道,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擬訂有關科技規劃、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協調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工作;推動應急重點工程和避難設施建設;負責應急通信保障和通信設施運行管理。
(十九)行政審批服務科。負責本單位對企業和個人辦理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征收、行政給付、其他職權(核準、備案、年檢)等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的受理、審核或審批和送達;負責組織協調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的調研論證;負責有關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的政策咨詢、政務公開工作;負責與本單位承擔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事中事后監管職能科室的溝通協調,并做到信息共享;負責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辦理資料歸檔和信息統計工作。
政治部。協助開展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政治部日常工作由組織人事科、教育訓練科等承擔。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第五條 市應急局機關行政編制59名(含公安政法專項編制2名)。設局長1名,副局長4名,政治部主任1名,總工程師1名;正科級領導職數27名(含安全生產監察專員7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副科級領導職數8名。
機關后勤服務全額撥款事業編制4名,人員只出不進,編制出一減一。
第六條 市應急局所屬事業單位的設置、職責和編制事項另行規定。
第七條 本規定由市委負責解釋,其調整由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按規定程序辦理。
第八條 本規定自2019年4月2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