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審議,2025年8月19日,我局擬于近日內批準《衡南-常寧輸氣管道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現就項目環評相關情況予以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向我局來信來電進行反映。
聯系電話:0734-2892825聯系地址:衡陽市蒸湘區常勝西路20號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衡南-常寧輸氣管道工程建設項目 |
建設地點 | 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常寧市;工程起點坐標E112°32′51.48359″,N26°38′45.95720″;終點坐標E112°25′20.99305″,N26°26′14.98588″;閥站坐標E112°27′49.15706″,N26°32′51.75962″。 |
建設單位 | 國家管網集團湖南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湖南萬泓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投資總額:23468.16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362萬元,占總投資的5.80%;工程建設期:預計2025年9月開工,2026年9月建成投產。組織定員:本工程新建栗江首站、常寧末站均為無人值守站場,無新增定員和車輛。 設計規模:管道路由整體位于湖南省衡陽市,起點位于衡南縣的新粵浙管道廣西支干線栗江鎮閥室,毗鄰新建栗江首站,途經衡南縣栗江鎮、松江鎮,常寧市柏坊鎮、宜陽街道、曲潭街道,終點為衡陽市常寧市的常寧末站,共計1個地級市2個縣區。栗江鎮閥室-栗江首站段線路長度約0.1km,栗江首站-常寧末站段線路長度約37.5km。管道沿線新建工藝站場2座,分別為栗江首站和常寧末站,新建1#監控閥室1座。栗江鎮閥室-栗江首站段管徑323.9mm,壁厚10.3mm,設計壓力10MPa,材質L415M,管道設計輸量為10.6×108Nm3/a;栗江首站-常寧末站段管徑323.9mm,設計壓力6.3MPa,材質L360M,管道設計輸量為5.8×108Nm3/a;工程穿越大型河流1次(湘江)、穿越中型河流1次(栗江),高速公路穿越2次(許廣高速、華常高速),省道穿越1次(S569),縣道穿越4次(X073、X065兩次、X226)。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主要環境影響及對策:(1)生態環境:工程共穿越3處生態敏感區(2處湘中衡陽盆地、祁邵丘陵水土保持、石漠化敏感區生態保護紅線,1處湘江衡陽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1處生態保護紅線段涉及開挖,施工將破壞部分植被,對野生動物造成驚擾,產生一定不利影響。1處生態保護紅線和1處四大家魚保護區段采用對水質及水生生物影響最小的定向鉆穿越方式。主要保護措施: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和人員、車輛行走路線,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對林地、生態環境敏感區等特殊地段作業帶寬度進行縮減,不得在生態保護紅線內設置施工場地和閥室。優化施工場地布局,盡量減少工程占地及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場地地表清理避開野生動物繁殖季節,優化不同管段施工方案和工藝,涉及小型河流管段盡量選擇枯水期施工,基本農田管段施工盡量避開農作物生長季節,林地管段施工應考慮周邊野生動物保護的特殊時段要求,盡量避免夜間施工,防止夜間噪聲、燈光對野生動物造成影響。加強施工人員生態環保意識宣傳教育,不得隨意破壞植被和捕殺野生動物。優先避讓野大豆、花櫚木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設置防護圍欄,如確實無法避讓,施工前應采取異地繁殖等保護措施。施工結束后根據周邊生態狀況對施工跡地等區域實施生態修復,保護和恢復生態功能。涉及湘江(湘中衡陽盆地、祁邵丘陵水土保持、石漠化敏感區生態保護紅線、湘江衡陽段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栗江(中型河流)段采用對水質及水生生物影響最小的定向鉆穿越方式,施工場地應遠離岸邊布置,施工結束后,應盡快恢復臨時占地原貌,進行土地復墾;同時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四大家魚保護區管段應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相關手續,否則不得在相關區域建設,并應結合主管部門意見,進一步強化保護措施。(2)環境風險:工程環境風險主要是天然氣泄漏及火災導致的次生環境事故風險。主要保護措施:全線采用加強級三層PE防腐層,管道焊縫采用射線和超聲波探傷,全線采用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確保事故狀態下自動緊急截斷;臨近居民區或環境敏感區管段增加壁厚或加大埋深,增強管道防腐,加強運營期維護,定期清管減輕管道內腐蝕,提高集中居民區巡線頻次。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與相關部門應急預案銜接,定期演練。(3)水環境:工程穿越1條大型河流(湘江)、1條中型河流(栗江)、穿越小型河流、灌溉渠及魚塘23處,基坑廢水、頂管及定向鉆施工泥漿水、清管試壓廢水等施工廢水,生活廢水等若直接排放,將對地表水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湘江穿越工程采用定向鉆施工,穿越段距離常寧市柏坊鎮湘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域二級保護區160m。主要保護措施:涉河流開挖施工應選擇在枯水期,開挖采用圍堰導流方式,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河道中多余土方和建筑垃圾,及時拆除圍堰,恢復河床原貌。定向鉆出入土點、泥漿池等設置應遠離河道,施工期加強對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置。清管試壓廢水、基坑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于道路灑水,定向鉆泥漿循環使用不外排,廢棄泥漿交付當地有處置能力單位抽運處置或到環保部門指定地點進行掩埋處理,掩埋前,應得到環保部門書面認可,泥漿池原土回填,可根據原地貌情況在其上進行綠化,恢復原有地貌。運營期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場地及設備外壁沖洗水經沉淀后回用于站場及進場道路灑水,巡檢時生活廢水排入室外化糞池進行預處理后,定期委托當地環衛部門有償外運處理用于農肥,不外排。施工期和運營期落實防滲措施,泥漿池、站場污水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臨時堆放區等區域做好防滲處理。強化施工機械管理,避免廢水、廢油等污染地下水。涉及地下水位高的區域管段,采用施工圍堰等方式封堵地下水,減少滲出,并定期開展地下水位監測。(4)其他:工程實施還將產生揚塵、揮發性有機物、固廢、噪聲等污染。主要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大風天氣施工。施工必須做到“六個100%”,在施工現場設置圍擋,對集中堆放的土方及裸露場地進行苫蓋,采取灑水降塵措施。渣土車輛封閉運輸,防止物料灑落和產生揚塵。加強對施工機械、車輛維修保養,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減少無組織和非正常工況排放;施工過程中選擇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采取有效減振降噪措施,確保站場廠界和敏感點聲環境達標。運營期站場清管、檢修及超壓放空采用高度15米的立管排放,盡量白天放空,切實減緩突發噪聲對周邊敏感點的不利影響;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處理,危險廢物應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要求建設危廢暫存間暫存,危險廢物應嚴格執行轉移聯單制度并及時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置;一般固體廢物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要求管理。 |
公眾參與情況
| 公示期間,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均未接收到相關意見和建議的來電、來函。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