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市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發布時間:2023-10-11 08:50??????來源:衡陽日報?????瀏覽量:
字體:

9月28日,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近年來“檢察公益訴訟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就以及經驗做法等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強調“完善公益訴訟制度”,這是對公益訴訟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地位作用的進一步明確,更是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更高期許和要求。

2021年以來,衡陽市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128件,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531件,提起訴訟67件。9件案件被上級檢察機關評為典型案例和優秀檢察建議。

織密生態環保防護網

全市檢察機關聚焦水體、固體廢物、尾礦污染防治等重點領域,主動對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著力深化美麗衡陽建設。

三年來,全市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共督促恢復被毀壞林地、基本農田等2036畝,督促回收清理生活垃圾和生產類固體廢物7148噸,督促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和養殖場107家,督促支付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和治理恢復費用466萬余元。常寧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整治清溪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督促整改涉礦砂企業7家,完成7萬株樹木、15.4萬平方米草皮栽種,治理河段17.6公里。同時,常寧市院與耒陽市院、桂陽縣院聯合出臺《舂陵水流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的意見》,加強跨區域水域環境保護的溝通協作,該案獲評全省“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

打好公益保護攻堅戰

全市檢察機關全面推進上級檢察機關部署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等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緊跟中央環保督察、巡視發現的問題,聚焦突出環境問題整改。

一方面,通過行政公益訴訟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職。對因侵權行為導致生態環境受損、且侵權主體明確的案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另一方面,加強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有效銜接,以增殖放流、補植復綠、生態治污、替代性修復和繳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等方式,對受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截至目前,辦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公益訴訟案件8件。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整治衡陽縣利達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超標排放案,通過訴前磋商、制發檢察建議,助推政府撥款1100萬元對垃圾填埋場進行專項整治,消除了環境污染隱患,實現了垃圾填埋場的升級改造。

共繪公益保護同心圓

生態環境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全市檢察機關主動融入衡陽生態環境建設發展大局,多方協作、聯動履職,助力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向好發展。

市人民檢察院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等行政機關建立協作機制,加強在線索移送、信息共享、案件協查等方面的配合協作。與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建立“12345+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同步共享市民群眾通過熱線所反映的公益訴訟線索。全面推進“河(湖)長+檢察長”“林長+檢察長”機制,開展聯合巡河、巡林60余次,立案辦理河長辦、林長辦移送的公益訴訟案件41件。

充分發揮“益心為公”志愿者平臺作用,招募“益心為公”志愿者103名,受理志愿者反映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4件。積極推進人大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雙向銜接轉化”機制。全市檢察機關共將17條人大代表建議議案轉化為25件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將4條公益訴訟線索轉化為人大代表建議。衡南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鐵路建設臨時占用土地復墾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通過代表建議與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銜接轉化,凝聚人大監督與檢察監督合力,督促復墾農用地45畝,該案獲評湖南省公益訴訟檢察2022年度十大優秀案例。

講述公益訴訟好故事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衡陽市檢察機關建立公益訴訟工作常態化宣傳機制,針對有影響、有典型意義的案件,提前規劃思路,創新宣傳方式,跟進宣傳報道,相關宣傳稿件被省級媒體刊發102篇,中央級媒體刊發19篇。

常寧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督促整治清溪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被湖南都市頻道以《檢察公益監督錄,以法守護清溪江》專題報道。全市檢察機關還緊扣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節點,積極開展公益訴訟法治宣傳活動。

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興無作為首席宣講員帶隊參與全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宣講活動,宣講團成員走遍全市12個縣市區,向行政機關、企業、群眾宣傳檢察機關在公益保護領域的職能作用,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衡陽市人民檢察院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湖南法治報》記者:這次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一批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能否介紹一下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以及這批案例有哪些特點?

解答: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集中展現全市檢察機關助力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市檢察院發布了這批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發布,以點帶面介紹全市檢察機關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開展情況,回應社會各界對檢察機關積極能動履職、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熱切關注和期待訴求。

這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涉及領域廣泛。4個案例分別覆蓋了流域保護、臨時用地復墾、危險廢物處置以及水體污染防治等多個領域,凸顯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覆蓋和多樣性。二是履職方式靈活。對于行政機關未充分履職的情形,檢察機關通過“人大+檢察”監督、“河長+檢察長”機制、宣告送達檢察建議、公開聽證等多種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對于損害公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檢察機關在提起刑事公訴之外又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既通過恢復性司法使受損公益得到最大保護,也能夠對潛在的違法者形成震懾。三是努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全市檢察機關始終秉持“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的理念,加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磋商,協同發力,推動受損公益問題的“訴前解決”。

《衡陽日報》記者:衡陽檢察機關在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方面有什么經驗和做法?

解答: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創新能動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責,通過“四個強化”推動公益訴訟檢察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溝通協作。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積極爭取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的重視和支持,加強與執法司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和聯動協作,匯聚公益保護合力。二是強化訴源治理。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及社會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對個案辦理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進行深入研判,督促協同行政機關進行系統治理,促進公益受損問題從源頭解決,實現“辦理一案、帶動一片”的效果。三是強化宣傳推廣。注重將公益訴訟辦案做成生動法治課,邀請社會各界參與監督整改、公開聽證、庭審觀摩等活動。結合“世界水日”“六五環境日”等重要節點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提升公益訴訟公眾知曉度和社會影響力。四是強化隊伍建設。針對公益保護領域多元、知識面廣、專業性強等特點,深化業務培訓,借力“外腦”“智囊團”破除司法辦案中遇到的專業知識壁壘,聚力打造專業化公益訴訟辦案團隊,實現公益訴訟辦案質量的提升。

紅網時刻記者:據了解,除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外,檢察公益訴訟還涉及多個領域,今年9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也引入了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請問衡陽檢察機關在該領域做了哪些工作?

解答:2020年起,無障礙環境建設就成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探索的一項重要內容。2021年7月,全市檢察機關按照湖南省人民檢察院的統一部署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共辦理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案件27件,涉及盲道維護管理的12件、涉及無障礙通道、電梯改造的7件、涉及公共場所未設置無障礙標志的5件、涉及大中型公共停車場未設置無障礙停車位的3件。其中南岳區院辦理的“督促轄區內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坡道建設行政公益訴訟案”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當日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法治在線”欄目作為典型案件報道。無障礙環境立法對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檢察機關將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以更大力度、在更廣領域助力我市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閱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盘锦市| 泰和县| 江山市| 虞城县| 宿迁市| 富民县| 西城区| 肃宁县| 汪清县| 介休市| 昭觉县| 株洲市| 滕州市| 当涂县| 衢州市| 易门县| 汾阳市| 岳普湖县| 云南省| 凤凰县| 湄潭县| 岳西县| 正定县| 康保县| 岑溪市| 桃园县| 托克逊县| 永顺县| 鲜城| 边坝县| 南和县| 商南县| 中山市| 密云县| 江川县| 浮梁县| 浦城县| 西林县| 黄梅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