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衡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配套措施,為爭取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積極爭取市本級投入150萬元,打造“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以平臺為支撐,推動市場執法檢查標準化、行業化、智能化,以“三化一支撐”模式為事中事后監管賦能,提升了執法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平臺+工作指引”,推動執法檢查標準化
一是實現“一項目一標準”。制定《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規范標準化》《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抽查檢查結果公示和運用規范標準化》《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工作績效考核規范標準化》《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文書格式規范標準化》等標準文件,共4大塊,55大類,全面涵蓋236個市場監管項目。二是出臺“一清單一指引”。制定《衡陽市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涉及76個監管領域,2878個抽查事項。組織31個成員單位,按照“一個抽查事項,一個抽查指引”的要求,制定《衡陽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工作指引》,實現監管抽查無死角,進一步規范“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要素和具體行政行為。三是推行“一問題一查詢”。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上歸集檢查標準、抽查清單、工作指引等信息,打造“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規程查詢模塊,執法人員對具體操作存在疑問的,可查詢平臺模塊,確保執法檢查標準化。
二、“平臺+風險評估”,推動執法檢查行業化
一是評估企業信用風險。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與“業務綜合管理平臺”“信用衡陽”等平臺關聯,歸集經營主體59.04萬戶,信息74萬條,建立登記事項、信用承諾、投訴舉報、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司法訴訟等六維數據評價模型,全面評估企業信用風險。二是歸集專業風險數據。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上建立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特種設備、產品標準信息等專業庫145個,涵蓋涉及民生安全、社會穩定的各專業領域,對專業特色明顯的12.5萬戶經營主體進行風險等級分類,其中,A級33711戶,B類70500戶,C類11567戶,D類9200戶。
三是實施行業綜合檢查。推進“綜合監管一件事”“綜合查一次”等改革,對信用風險、專業風險相似的企業實行跨部門綜合監管,探索建立“一業一查”模式,初步實現“進一家門,查多項事”。今年以來,我市對月子中心、網約車、融資、商業保險等新業態實行了“一業一查”部門聯合綜合監管。
三、“平臺+信息交互”,推動執法檢查智能化
一是抽查事項實時更新。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智慧模塊”,在抽查事項清單中單獨設置“衡陽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欄,可實時查詢抽查部門、抽查領域等信息。根據法律法規刪增改等及實際工作情況需要,對發起部門、配合部門及相關抽查事項可以自主勾選,動態更新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
二是抽查任務自動生成。該智慧模塊根據12315信息歸納、投訴舉報工單梳理、風險等級評價等大數據和監管部門提交的抽檢計劃,自動生成“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同一經營主體涉及多個抽查事項、由多個部門檢查時,智慧模塊自動生成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任務。三是抽查工作在線開展。執法人員可通過手機APP登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在線認領任務;同時,將現場檢查、現場取證、現場固證、現場處置和結果公示等執法數據向平臺實時傳輸,實現“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切實提高了執法效率。
“三化一支撐”工作機制建立以來,全市各部門臨時性、任意性、重復性執法檢查大幅減少,進一步規范抽查檢查行為,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截至11月2日,全市通過平臺接受或制定任務2219項,抽取執法人員7135人,抽取檢查對象18361戶;其中實施部門聯合抽查1151項,占比達51.9%;全市按衡陽市市場監管部門(含縣市區)和按區域(含衡陽市行政區域內所有部門)統計,公示率均已達到100%。
下階段,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強“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建設,完善標準指引數據庫、信用風險數據庫、專業風險數據庫,積極探索“一業一查”監管模式,切實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效能,并加強結果運用,發揮信用監管的基礎性作用,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實施聯合懲戒,彰顯市場監管權威,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