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的“孔雀東南飛”,到今朝的“春暖雁歸來”。伴隨著湖南崛起于中部,湘商回歸、返鄉創業已成為熱潮。相繼進入國家區域重點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之列的衡陽,則成為了“鳳凰歸巢”的寶地。
這些年,隨著返鄉創業者回歸,衡陽正加快打造“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的“歸雁經濟”,從農村到城市,從工廠到工地……到處活躍著返鄉創業、振興衡陽的“歸雁”身影。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新增經營主體32793個,總量突破60萬戶。“湘商回歸”到位資金367.18億元,新增注冊企業111家。新增返鄉創業人員44123人,新增返鄉創業投資金額60億元,帶動就業127621人。新增“四上”單位856個,高新技術企業凈增217家,總數突破1000家,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全省前列。
▲2023年衡陽首店經濟發展論壇暨主題招商大會。
下好“先手棋”,“大禮包”為湘商返鄉創造條件
年關越來越近,忙碌依然是湖南華甄服裝有限公司的主旋律。
“噠噠噠,噠噠噠……”數臺縫紉機發出有節奏的聲音,20多名工人在各自工作崗位上手腳麻利地忙活著,裁剪、壓線、合縫……不一會兒,一件件成衣便制作完成。
“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并出口日本,目前訂單量充足,生產形勢較好。”初見公司負責人尹守文,他正在車間內走走停停,不時指導工人制衣技術。“2022年9月,我響應市委、市政府‘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的號召,來到常寧市湘南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經考察發現,這里交通位置好,廠房建設、配套設施、政策優惠都比較誘人。”
經過深思熟慮,尹守文決定邀請在東莞做服裝產業的伙伴回鄉建廠投資,從考察到簽約落戶僅2個月時間。2023年年初,公司正式投產。
“現在創業扶持政策比以前更多了,相關部門開展創業培訓,幫助協調創業擔保貸款,技術和資金也都有保障。”尹守文告訴記者,在建廠初期,公司遇到了招工難問題,政府通過召開屋場懇談會、專場招聘會、技能培訓會等方式,精準摸底、精準送工,目前企業員工已有60余人。此外,政府成立了湘南紡織服裝產業聯盟,在企業招商入駐、融資貸款、出口退稅方面提供支持,并讓公交車開進產業園、為外來員工子女入學“開綠燈”……
一系列暖心舉措,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僅2023年,常寧市便通過舉辦“湘商回歸”招商懇談系列活動,加強與廣州、佛山、浙江等地招商對接,簽約項目11個,總投資20.8億元。
“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
2023年,我市一以貫之高度重視“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工作,打造產業鏈招商資源庫、異地衡陽籍知名人士名冊庫、國內外商會聯絡庫、項目管理庫和大數據招商綜合服務平臺,聘用21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擔任招商顧問,舉辦新春團拜會、清明中秋懇談會、專場推介會272場,對接返鄉湘商2681人;并成立了湘商回歸、返鄉創業指導服務站和聯絡站,制作了在外經商人員庫、在外務工人員庫、在外專家人才庫、閑置資源和招商項目信息庫、返鄉投資項目庫,精準掌握各類人員、資源和項目的情況。
▲船山時間谷園區,工人在裝配手表零件。張志偉攝
我市還以“培訓+補貼”的模式,面向有意向創業者和已創業者提供SYB/IYB創業、創業模擬、鄉村領雁創業等培訓,其中SYB創業培訓補貼1200元/人、創業模擬實訓補貼1500元/人,鄉村領雁創業培訓補貼2400元/人。
同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發放貼息創業貸款和直補創業補貼:凡是個體工商戶、合伙經營或組織起來共同創業的實體,可申請20萬元—4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根據貸款利率給予50%的貼息支持,目前全市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2筆、金額36024.8萬元。對重點就業群體一次性創業注冊登記3年內,正常運營時間在1年以上并吸納2人及以上人員就業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對小微企業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吸納城鄉勞動者2人以上就業且按規定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員工繳納三個月以上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費的,按4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開辦費。
唱好“進行曲”,“強保障”激發湘商返鄉熱情
“我建議你的公司可以落戶到耒陽市經開區,那里交通物流便捷,場地供應充足……”耒陽市企業注冊服務中心主任陳斌在咨詢窗口又當了一回“推銷員”。面對前來咨詢回鄉創業相關事宜的老鄉李萬勝,陳斌在仔細解答了所有問題后,還為他詳細地介紹了目前耒陽的投資環境,以及一些創業的優惠政策等。
讓陳斌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次老鄉之間很隨意的聊天,讓本來還有些猶豫的李萬勝堅定了回鄉創業的決心,不久后他的馬路時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就落戶耒陽經濟開發區創新創業園。
“家鄉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為企業綜合解決了辦證、用地、稅收減免等一系列問題。”李萬勝毫不掩飾他對這片創業熱土的深厚感情。他租賃了3280平方米的廠房,專注于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預計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年創稅收300萬元。
▲惠農農業的大棚蔬菜。
李萬勝不是個例。像惠農農業的羅波在雨母山鎮臨江村,流轉土地720畝發展特種蔬菜種植,建成連棟大棚70000平方米,成為扎根蒸湘的“他鄉人”;慧迪智能科技的羅積川將公司從東莞搬遷到故土衡南,投資近2.8億元建設了20余條生產線,生產智能家居清潔機器人,年產值2—3億元;浩德盛農業的王子豪從國外回來,積極嘗試科技養牛和生態養牛,成功“牽”出了一條集肉牛養殖、草料種植、屠宰、鮮肉配送、餐飲和食品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并擁有玖老頭、牛村、衡州牧云記等牛肉生鮮連鎖和餐飲品牌……
▲惠農農業的蔬菜長勢喜人。周圍攝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湘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返鄉創業。
一直以來,我市都把推動湘商回歸作為一項戰略舉措,釋放出強“磁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地考察洽談、招商引資,推進湘商回歸,樹立重商親商“風向標”,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的濃厚氛圍。
為推動招商項目落地見效,我市創新開展了重點項目建設“五制一平臺”,抓實從招商引資、落地開工、在建實施、竣工達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破解項目建設中的“難點”“痛點”“堵點”。
▲衡陽慧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在組裝擦玻璃機器人。周圍攝
同時,著力推廣“保姆式”服務,在全市大力推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機制,打造項目建設的“專屬團隊”,對重點項目、返鄉創業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工商、稅務等部門依托行政服務中心,簡化手續,限時辦結,幫助返鄉創業人員完成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
在衡陽,重大項目建設的“進度條”正在不斷刷新。2023年1—11月,全市新引進億元及以上重大項目224個,總投資額1515.44億元;新引進10億元及以上項目39個,引進50億元—100億元項目4個,引進先導科技新材料產業基地、三峽集團常寧“風光水儲一體化”能源、大唐華銀大王廟抽水蓄能等100億元以上項目3個;成功引進豐田集團、廣州工控、華潤集團等“三類500強”項目38個,項目總投資額569.42億元。
當好“店小二”,“更便捷”提供湘商回歸好環境
▲湖南零零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包裝酒品。張志偉攝
“項目審批、建設用地、環評報告、生產許可等手續辦理全過程‘零跑腿’、各環節‘一網通辦’;項目聯系領導每周‘致電’、每月‘奔現’一對一指導;服務專班‘閃電服務’+‘非接觸服務’,讓我全方位感受到家鄉營商環境的溫度。”近日,湖南零零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政為衡陽頻頻點贊。
2022年,在一次鄉村振興項目發布會上,衡陽縣推介的酃酒產業園項目激活了周政心底“復興千年酃酒、振興家鄉衡陽”的夢想,他決定攜團隊返鄉創業。
同年8月項目正式簽約落地,10月動工,從簽約到辦好手續開工僅用時2個月。2023年,公司銷售收入過3億元,酃酒009獲得FDA認證,并拿到了產品出海國際通行證,暢銷全國多個省市和日韓、歐美市場。
“湘商的信心,來自家鄉服務的用心。”周政一語道出大家的心聲:共享衡陽發展紅利,投資衡陽、回歸家鄉,已成為在外湘商一舉多得的好選擇。
近年來,我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深入開展“三送三解三優”、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等行動,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1055件。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湘易辦”衡陽旗艦店上線數量排全省第一;在全省首創“智慧獎補+獎貸聯動”服務場景,注冊用戶推廣305.2萬人,上線服務事項875項,集成可應用的電子證照98類,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任務指標,綜合情況達到全省領先水平。
縱深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攻堅工作,對套餐式“一件事”的全流程進行革命性再造。目前,“一件事一次辦”高頻事項網上、掌上可辦率達95%。
力推“流動政務服務大廳”,將服務送到市民的家門口,截至2023年底,全市“流動政務服務大廳”深入學校、企業、園區、社區20余場次,現場辦理業務9000余人次,為高校師生、園區企業、社區居民提供了暖心的政務服務。
主動拓展“跨省通辦”范圍,與桂林、來賓、萍鄉、寧波、廈門、延邊州、十堰、烏蘭察布8個地級市實現“跨省通辦”的基礎上,又與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韶關市,福建省莆田市簽訂了合作協議。
眼下,廣大湘商的家鄉情懷、回鄉投資的熱情已被點燃。大家紛紛表示,將更大力度地擴大交流合作,以加快家鄉發展為己任,充分發揮與外界接觸多、聯系廣的優勢,多牽線搭橋,為家鄉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