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說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令第711號)(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和《關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辦公開辦函﹝2019﹞60號)要求,現將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20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向社會公布。 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
一、總體情況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市區及市直部門的積極配合下,市政府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圍繞重點工作,充分發揮政府網站的優勢,在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健全工作機制、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深化信息公開領域、優化政務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設法治政府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主動公開工作。編制發布了2019年衡陽市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同時督促各區縣(市)政府及各市直部門在1月31日之前依法依規完成年報的發布工作。一是政務公開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以政府門戶網站為依托,今年繼續全面推進行政權力、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經濟社會政策、重大建設項目、減稅降費信息、脫貧工作、疫情防控、就業創業、教育、衛生和食品藥品安全等民生關切的政務信息全面公開力度,并做到及時更新。二是信息公開渠道進一步拓展。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新聞發布會、“12345”政府服務熱線、書記市長信箱、嘉賓訪談、政務微博群、衡陽發布、掌上衡陽、衡陽全搜索網、衡陽新聞網及衡陽群眾APP等渠道,完善了公眾與政府間的交流平臺。三是信息公開類建議提案辦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凡涉及民生、社會廣泛關注度高的政務公開類建議提案,市政府辦組織市直相關部門均及時回應,迅速辦理,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并 督促指導各單位提案文件的回應落實。
(二)政策解讀。開展了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系列解讀。圍繞市政府重點工作,統籌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對《衡陽市城區不動產辦證遺留問題 處理實行“兩分離、三集中”實施細則》、《衡陽市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施方案》、《衡陽市人民政府 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衡陽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辦法》等26個文件開展多形式解讀,準確傳遞政策意圖,積極引導社會預期。深度解讀市政府常務會議。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開設“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專欄”,圍繞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民生事項,對全年市委常委會會議和市政府常務會議進行解讀,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圖解、視頻解讀,增強市政府決策透明度。
(三)依申請公開工作。一是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的受理機制,規范了工作規程,明確了申請的受理、審查、處理和答復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按照“誰公開、誰負責信息審查”,“誰公開、誰負責答疑解惑”原則,要求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對公眾申請較為集中的政府信息,可以轉為主動公開的,應當主動公開。2020年,市政府辦共收到依申請公開事項 35件,已全部按時按程序辦結并回復,回復率達到100%。二是穩妥處理好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舉報投訴等工作。對申請人提起的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舉報投訴等,積極應訴、妥善辦理,較好地化解了各種矛盾糾紛。2020年,市政府辦因政府信息公開被提起行政訴訟1起,現已退訴。其他政府申請均依法依規進行了辦理。三是做好依申請公開回復信件歸檔。市政府辦對2020年所有依申請公開信件嚴格按照程序報市政府辦領導及市政府主要領導審批,回復完畢做好信件的備份、存檔工作。
(四)工作機制。為使政務公開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市政府辦著眼于建立政務公開長效機制,使政務公開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先后制定《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信息公開制度》、《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信息報送制度》,將信息公開考核列入市政府辦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每季度公開一次信息報送與采用情況。對群眾來電、來函、來訪反映的相關問題,我們嚴格實行限時辦結、首問負責、跟蹤落實和效能考評等制度。市政府辦領導還不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意見,對好的建議及時采納,對存在問題及時糾正,促進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良性發展。
(五)平臺建設。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市級政府網站統一信息資源庫,完成省市兩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資源融通和數據互認,實現對站群統一安全防護、等保測評以及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監測。全市45家市直政府部門、13個市(縣、區)政府門戶網站整合遷移上線并完成標準化改造,累計220家政府網站整合并永久下線,集約站群實現了IPV6訪問。
(六)政府公報編制。政府公報由市政府研究室負責,對市政府領導的重要活動、講話及以市政府(辦)名義下發的文件編入到《衡陽政報》,全年共發布政府公報12期,及時在衡陽市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欄目發布,并在市政務大廳政務公開專區對社會公開查閱。
(七)回應社會關切。市政府門戶網站全年累計發布征集調查11期,結果反饋10個;開展熱線問政25期,網民在線回復有效意見和建議31個。
(八)貫徹落實新《條例》。2020年7月22 日,舉辦專題業務培訓,邀請省政務管理服務局、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領導專家,圍繞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令第711號)以及國務院、省、市政府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各項具體要求,就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授課,取得良好效果。將“五公開”(即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落實到公文辦理程序,從源頭上確定公文的公開屬性。組織全市12個區縣(市)政府、60個市直單位按照《條例》要求,對市政府門戶網站及各部門網站上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內容進行更新。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第二十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新制作數量 | 本年新公開數量 | 對外公開總數量 | |
規章 | 0 | 0 | 0 | |
規范性文件 | 26 | 26 | 26 | |
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許可 | 0 | 0 | 0 | |
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 | 0 | 0 | 0 | |
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
行政處罰 | 0 | 0 | 0 | |
行政強制 | 0 | 0 | 0 | |
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0 | 0 | ||
第二十條第(九)項 | ||||
信息內容 | 采購項目數量 | 采購總金額 | ||
政府集中采購 | 3 | 257.79萬元 | ||
注:因機構改革職能調整,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信息已相應遷出。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申請人情況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組織 | 總計 | |||||||
商業企業 | 科研機構 | 社會公益組織 | 法律服務機構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26 | 5 | 0 | 0 | 0 | 4 | 35 | ||
二、上年結轉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數量 | 2 | 0 | 0 | 0 | 0 | 0 | 2 | ||
三 、 本年度辦理結果 | (一)予以公開 | 7 | 1 | 0 | 0 | 0 | 3 | 11 | |
(二)部分公開(區分處理的,只計這一情形,不計其他情形) | 2 | 1 | 0 | 0 | 0 | 0 | 3 | ||
(三)不予公開 | 1.屬于國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公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穩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護第三方合法權益 | 0 | 1 | 0 | 0 | 0 | 0 | 1 | ||
5.屬于三類內部事務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屬于四類過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屬于行政執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屬于行政查詢事項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無法提供 | 1.本機關不掌握相關政府信息 | 5 | 1 | 0 | 0 | 0 | 0 | 6 | |
2.沒有現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2 | 1 | 0 | 0 | 0 | 0 | 3 | ||
3.申請內容不明確 | 2 | 0 | 0 | 0 | 0 | 0 | 2 | ||
(五)不予處理 | 1.信訪舉報投訴類申請 | 1 | 0 | 0 | 0 | 0 | 0 | 1 | |
2.重復申請 | 3 | 0 | 0 | 0 | 0 | 0 | 3 | ||
3.要求提供公開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無正當理由大量反復申請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機關確認或重新出具已獲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處理 | 1 | 0 | 0 | 0 | 0 | 0 | 1 | ||
(七)總計 | 26 | 5 | 0 | 0 | 0 | 4 | 35 | ||
四、結轉下年度繼續辦理 | 2 | 0 | 0 | 0 | 0 | 1 | 3 |
注:因多數依申請公開件并非“一事一申請”,一件申請中往往有多個申請事項,故“辦理結果”的數量大于收到申請件的數量。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駁回申請 | 尚未審結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駁回起訴 | 尚未審結 | 總計 | |||||
0 | 0 | 0 | 0 | 0 | 1 | 0 | 0 | 0 | 1 | 0 | 0 | 0 | 0 | 0 |
五、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一)主要問題
一是新《條例》實施后,對新《條例》向全市推廣學習宣傳不夠,各部門對《條例》新內容的準確把握不夠;二是決策公開有待提高,公眾參與度不夠;三是政府網站平臺建設需繼續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規范化建設有待提升;四是政策解讀方式形式不夠多,解讀效果仍需提高。
(二)改進措施
我們將根據政務公開年度重點工作的要求,積極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推進“五公開”工作落實情況,突出公開重點,落實重大決策事項的相關制度建設,加強重大決策事項的公開力度,增強解讀回應參與實效,強化政府網站和政務多媒體的規范化建設,
一是深入做好新《條例》的貫徹落實。細化新《條例》主體具體適用,規范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目錄和工作年報編制,完善依申請辦理工作管理,拓寬主動公開范圍。二是深化解讀回應。重點做好政策解讀工作,提高政策解讀的針對性。及時推送相關政策解讀。三是擴大公眾參與。制訂出臺重大行政決策,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程序。四是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五是著力提升平臺渠道管理和服務水平。強化政府網站集約化管理和公開專欄平臺建設,提升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六是綜合利用政務新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公示欄等平臺以及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等場所,多方位發布政務信息,提高群眾查知政務信息便利度。七是強化工作保障和嚴格監督考核。進一步健全工作領導和協調機制,分級分類抓好工作指導培訓,強化工作監督和考核評估。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無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