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衡陽市氣象局
2019年1月10日
編制說明:本報告根據國家、省、市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編制,內容包括:概述,主動公開,回應解讀情況,依申請公開,咨詢處理,行政復議,訴訟和申訴,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附表十一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是我局貫徹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及《湖南省行政程序》、《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精神,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及效能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我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完善政府信息公開配套工作、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基礎性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部署工作
我局高度重視,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為推進政務公開制度化和規范化,確保政務公開工作不斷取得實效,成立了衡陽市氣象局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由譚湘民局長任組長,黃峰副局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政務公開日常工作由辦公室負責。在實際工作中,我局也始終將推行政府信息公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注意研究和解決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帶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深入和規范發展。
(二)加強輿論宣傳
2018年,我局充分利用互聯網、報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擴大全社會對施行《條例》的知曉度和認知度。加大氣象部門《防雷減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大造宣傳聲勢,通過3·23世界氣象日、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現場宣教為主的氣象災害應急宣傳活動。
(三)開展了學習培訓
參加了電子政務辦組織的培訓學習,組織全局干部職工認真學習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指南,并將工作任務層層落實到各科室。每周開展氣象法律法規、防雷安全等知識學習,同時通過舉辦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規范性培訓。
(四)編制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
(五)建立政府信息公開配套制度
在運行實施過程中,一是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聯絡員名單,指定辦公室1名人員為政府信息公開責任人(聯絡員),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二是以“服務”促公開,以聯系紐帶保暢通,不斷強化信息公開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三是在制度建設上,制定了《衡陽市氣象局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明確分工,責任分解到人,從制度保證信息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建立“政府信息公開直報系統”。
(七)建立依申請公開系統并及時答復。2018年沒有申請公開的事項。
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2018年主動公開信息500余件,其中工作動態78條,今年啟動應急響應4次,政府采購信息2次,政務中心共受理防雷審批事項65項,防雷網上審批辦結率達100%,投訴率0%。衡陽市氣象局制作和發送各類預報服務材料120期,通過預警平臺發布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194次;通過報刊、網絡發布重要天氣消息12次;召開新聞發布會1次,接受電臺、電視臺、報社、衡陽新聞網等媒體記者專題采訪60余次。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
全市氣象部門主動對部門概況、領導分工、人事任免、氣象信息、氣象新聞、應急減災、政策法規等進行公開。
(二)公開形式
1.互聯網。在衡陽黨政門戶網站設立了政務信息公開專欄。
2.公共查閱點。在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示范點設置了專門的氣象法律法規、氣象科普知識宣傳欄。
3.新聞媒體。每天在衡陽日報、衡陽晚報等報紙媒體發布天氣預報信息,每周接受電視臺采訪,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4.其它形式。全市氣象部門還通過公開欄、版報、廚窗、電子顯示屏等對政府信息公開進行宣傳。
三、回應解讀情況
召開新聞發布會1次,接受電臺、電視臺、報社、衡陽新聞網等媒體記者專題采訪60余次,積極回應天氣問題。
四、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申請情況。2018年以來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0條。(行政許可統計的數字,其他未包括)
(二)申請處理情況。
五、咨詢處理情況
積極配合“12345”政府服務熱線及時認真解答市民咨詢1次,辦理及時率100%。
六、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無行政復議、訴訟案件,沒有申訴事件。
七、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無
八、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情況
無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參加一次會議
十、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問題
信息公開的內容還不夠完善;信息發布的時效性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公開的途徑還不夠廣泛。
(二)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及時報送本部門、本單位主動公開的信息,更新信息公開目錄和指南。
2、認真梳理,逐步擴大公開內容。對原有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進行補充完善,保證公開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3、加強政府信息公開業務培訓。
十一、附表
統 計 指 標 | 單位 | 統計數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258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0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0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78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4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14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52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 次 | 29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1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1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1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4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0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0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0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0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0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0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0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0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0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0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0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0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0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0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0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0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0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0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 件 | 0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0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 件 | 0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0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 個 | 0 |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 個 | 0 |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 人 | 1 |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 人 | 0 |
2.兼職人員數 | 人 | 1 |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 | 萬元 | 0 |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 次 | 1 |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 次 | 0 |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 人次 | 1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