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商務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大國戰略博弈更加激烈,外部環境異常復雜嚴峻。地緣政策沖突對貿易復蘇產生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脫鉤斷鏈、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各種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但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必須胸懷“兩個大局”,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戰略定力,發揚“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在全省商務經濟排名中彰顯擔當作為,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主要工作目標: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7.5%左右,實際使用外資5000萬美元以上,億元以上產業項目200個以上,招引項目總投資額1500億元以上,引進“三類500 強” 項目20個以上,“湘商回歸” 投資新注冊企業164家以上,實際到位資金437億元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以上,對非貿易增長10%以上,實現商務經濟各項指標平穩增長。
(一)實施消費擴容升級工程,激活內需增長“強引擎”
一是加力擴圍消費活動。順應消費由生存型向發展型、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悅人向悅己轉變的發展趨勢,用好“兩重兩新”等國家、省、市一系列惠企政策,推動政策精準落地;持續開展“以舊換新”惠民行動,進一步撬動擴大汽車、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等消費市場,在延續既有品類補貼的基礎上,擴圍家電補貼品類,將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納入支持范圍,確保消費品以舊換新繼續穩居全省第2。突出消費促進年主題,打造節會品牌,持續開展“衡陽汽博會”“網上年貨節”等系列促消費活動,積極謀劃“人間煙火·衡陽味道”廚神匯系列活動,市縣聯動開展主題促消費活動100場以上。
二是創新拓展消費場景。錨定區域消費中心建設目標,發展 “人工智能+消費” 、“IP+消費” 、首發首店經濟、銀發經濟,馬拉松、演唱會經濟,入境消費、低空經濟,培育國貨“潮品”等消費熱點。打造“一縣一品”,大力發展“三品一標”,持續開展“數商興農”專項行動,助推直播電商、社區電商、即時零售、海外倉等新業態高質量發展。推動大型實體零售企業向場景化、體驗式消費業態轉型。
三是精細培育商貿主體。大力培育限上企業入統,推動有潛力的限上企業應統盡統、顆粒歸倉,建立企業培育名錄庫,匯聚統計、市監、稅務等部門合力,支持商貿企業“小升限、個轉企”,培育壯大消費主體和“老字號”品牌,積極爭取中華老字號、省老字號、國家綠色商場申報,做大市場主體“蓄水池”,力爭全年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業240家以上。
四是完善建設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體系重點城市”,一體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完善農村商業網點,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力爭實施縣域商業項目35個,10個縣市區達到“增強型”,推薦2-3個“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推動商區、社區、景區“三區融合”,統籌推進購物中心、超市、社區商業中心等商業設施改造提升。持續開展“商務為民辦實事”,高質量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讓居民“近”享高品質便利生活。改造升級一批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鄉鎮大集和農村便利店,引領農村消費市場轉型升級。
(二)實施招商擴量提質工程,構筑現代產業“新支柱”
一是革新招商理念。招商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抓手,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省委、市委分別高規格召開全省、全市招商引資大會,我們要始終心系這根弦,推動招商引資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和規范招商引資行為的有關規定,重構體系抓招商,大力推進招商機制改革,創新招商打法,以生態招商、數據招商、基金招商、組團招商、以商招商、展會招商等模式,用好“數智招商平臺”,加快形成“上下貫通、內外聯動”的大招商格局,加緊出臺《推進招商引資機制改革實施方案》。強化外資引進,積極申請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緊盯新能源、智能科技等新興領域招引外資,進一步促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二是堅持招大引強。持續聚焦十大主導產業和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等省級重點產業鏈,突出“產業集群、產業鏈條、產業生態”三大招商重點,充分利用歐洽會、港洽周、中非經貿博覽會、進博會等國省市重大招商活動,辦好衡商大會、輸變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兩會一展等活動,強化“湘商回歸”“校友回湘”“湘智興湘”調度,對接走訪“三類500強”企業、知名跨國企業、上市公司、頭部企業衡陽籍企業家,推動各縣市區、園區全年引進億元產業項目不少于10個。
三是承接產業轉移。用好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平臺,深度對接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主動謀劃承接衡陽有基礎、可落地、能發展的產業項目,構筑承接產業轉移“攔水壩”。發揮衡陽高新區、松木經開區、白沙綠島、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等園區主陣地作用,同時,強化船山時間谷示范帶動,建強常寧市紡織服飾基地,加快衡陽縣小家電和界牌陶瓷工業園、衡山縣智能制造產業園、衡東縣泵業智造產業園和印章文化產業園、珠暉區眼鏡小鎮、耒陽市童車產業園、衡南縣綠色食品產業園、祁東縣儲能新材料產業園等園區建設。
四是聚力“基金招商”。舉辦第二屆全球天使·祝融峰會,引導基金向“一核兩電三色四新”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集中,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成立“基金招商”專班,積極開展經驗交流、招商推介、項目路演、對接洽談、投資簽約等活動,搭建產投融對接橋梁,促成更多資本與項目“牽手”,全方位賦能企業和產業發展。
五是優化營商環境。用心用情服務企業,努力將服務“軟實力”轉化為發展“新引擎”,落實《衡陽市推進營商環境創優提質若干舉措》《關于全面落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加快推進“免申即享”改革,提高企業“免申即享”覆蓋率。持續落實“企業賦碼保護機制”,探索實施并聯辦理和容缺受理承諾制。發揮“五制一平臺”作用,緊盯招商引資項目“三率”(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投資完成率),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打造親商、重商、愛商、安商的營商環境。
(三)實施外貿攻堅突破工程,打造內陸開放“橋頭堡”
一是保穩提效對外貿易。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RCEP區域合作,大力實施外貿進出口“三量六強”行動,推動擴總量、提質量、增份量,著力強龍頭、強集群、強融合、強招引、強回流、強對非。擴大產業開放,支持輸變電、先進鋼鐵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提高外向度。增強產業對貿易的支撐,把產業產能優勢轉化為外貿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容、拓面、提檔《重點境外展會目錄》政策,增加支持展會數量、減少申報限制條件、提高支持補貼標準,組織超 100家次企業、利用 10個以上展會赴境外拓市場爭訂單。培育外貿新動能,推動外貿出口與產業合作相結合。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保稅維修等創新發展,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關鍵技術設備、緊缺能礦產品等進口。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持續推進外貿“破零倍增”攻堅行動,支持特變電工、機油泵等優勢產業開展“出海行動”。
二是拓展深耕外經合作。推動產業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以投資帶動貿易。深化國際工程合作,加速推進特變電工在喀麥隆輸電線路建設項目、科特迪瓦工業區改造項目等項目建設進程。落實《高質量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對非政策,積極對接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區先行區,推進對非貿易便利化服務體系建設,依托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推進我市與莫桑比克、剛果(金)等對接國的互訪交流,開展對非投資企業挖潛行動,積極拓展對非投資合作和對外工程合作,重點支持特變電工、國能機電、衡拖公司開展對非投資及承包工程項目,在中非投資貿易、產能合作、數字經濟、人文交流、綠色發展等領域打造示范,力爭實現對非貿易增長10%以上。
三是提質升級開放平臺。積極實施自貿試驗區聯動區提升工程,積極爭取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和更多改革試點任務。拓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產業帶”等新模式,重點培育衡陽縣鐘表小家電、常寧市服裝紡織跨境電商產業帶,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運營跨境電商孵化中心、直播基地等,引進12家頭部跨境電商企業,布局建設7家海外倉,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12%以上。推動國際貿易通道穩規模、優結構,以中歐班列和湘粵非鐵海聯運為核心,推動衡陽鐵路物流國際化。進一步優化口岸通關流程,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核心依托,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加強海關、交通等部門聯動,試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新模式。
(四)實施黨建強基賦能工程,激發商務干部“內動力”
一是強化政治建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將政治標準貫穿于商務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打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三重三用”導向,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堅持科學選人用人導向,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統籌謀劃,注重在工作一線、急難險重任務中磨煉干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加快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高水平專業化商務工作隊伍。
三是強化廉政建設。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糾治“四風”,持續打造風清氣正的清廉商務形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