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稅摸底核查、下發方案、成立專班、走訪調研、業務培訓、設置服務專崗、開設綠色通道……
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以來,衡陽稅務部門深化部門協作、注重細節管理,落實“稅務征管、水利協作、自主申報、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征管模式,強化全過程監管,扎實推進衡陽市水資源稅改革,實現了“費改稅”的無縫銜接、平穩過渡。
截至2025年1月第一個申報期結束,衡陽市水資源稅申報戶數327戶。
稅務部門:設置“水資源稅”服務專崗政策直達快享
“這次來繳水資源稅,稅務部門設置了專人專崗,給我們提供政策咨詢、申報表填寫、流程引導等貼心服務,很快就順利完成了水資源稅的繳納。”祁東縣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周小成在辦理完申報業務后說道。
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就在線上多次向其推送水資源費改稅改革相關文件政策,從費改稅的水資源稅申報的計稅依據、稅額標準、稅收優惠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宣傳和輔導解答。
為保證水資源費改稅工作平穩有序實施,衡陽稅務部門提早便做好了準備。不僅在辦稅服務廳設置“水資源稅”服務專崗,為水資源稅納稅人開設綠色咨詢、辦稅通道,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政策,輔導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等辦理申報業務。
“去年數電票上新和征納互動平臺上線,稅務部門輔導我們企業享受到殘保金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2.1萬元,今年又上門‘手把手’輔導水資源稅申報,我深切地感受到稅務干部不僅僅是執法者,更是企業發展路程上堅實又靠譜的‘伙伴’。”常寧市自來水公司主要負責人鄒少文如是說。
不少企業在談到這次水資源費改稅帶來的感受,都提到由于涉及到全新的稅種和申報流程,大家心里都或多或少有點忐忑,好在稅務部門與水利部門及時上門“一對一”地宣講政策規定,打消了企業的顧慮,最終都順利完成水資源稅的繳納。
企業:更加注重水資源的節約與高效利用
“水費”變“水稅”。水資源稅改革備受關注,很多企業與居民最關心的是“價格會不會漲”。記者采訪發現,多數企業正常生產用水成本并未因改革而增加,有的還在減少,但節約用水的意識和動力卻明顯增強。
衡東縣康宇山泉水廠是一家飲用水生產、銷售的企業,年產值40萬元左右,年取水量8000-9000立方米,以往年度水資源費每年繳納5000元左右。
“水資源稅改革后,我們還擔心負擔會比以前更重,操作會很復雜。經過稅務部門的耐心輔導,卸下了心理包袱。同時稅務部門的輔導讓我們整個申報流程便捷快速,也是督促我們在今后的生產中提升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企業法人湯永恒說道。
近尾洲水電廠財務人員張蓓雯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往我們每年繳納的水資源費在70萬元左右,今年1-3月我們申報的水資源費預計11萬元。整體稅負沒有太大變化。從長遠看,如果我們把水輪機的工作始終控制在高效運行區間,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提高,稅負還能低一些。如何節約用水,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家主營礦山選礦成套設備、水泥機械設備制造及安裝的企業,衡陽偉業冶金礦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的“水稅”還在逐步減少。據悉,在稅收杠桿調節下,該公司強化內部用水管理,通過節水技術改造降低水資源稅負,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雙贏。該公司負責人王國偉表示,公司接下來會逐步對用水要求不高的生產環節使用地表水或中水補水,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也能減輕負擔。
衡陽市水資源稅改革平穩有序,順利推進。針對下一步工作,衡陽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衡陽市稅務部門將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稅部門協作機制。與市、縣水利部門積極溝通,建立信息交換與共享、常態化復核、聯合核查機制,明確信息交換的內容、頻次、方式,明確協作責任,確保協作征稅機制落實到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