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總結暨建設城市文明工作會議上,衡陽市氣象局捧回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匾牌。這一殊榮不僅標志著該局自2006年蟬聯“省級文明單位”、2020年榮膺“省級文明標兵單位”以來,精神文明
建設再上新臺階,更彰顯了氣象部門在服務民生、推動發展中的獨特貢獻。
黨建引領:文明創建的“紅色引擎”
走進衡陽市氣象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風云興雁”黨建品牌標識。該局堅持黨建引領,將文明創建納入黨支部“輪值組長制”項目,形成“黨組牽頭抓總、部門協作配合、全員共同參與”的創建格局。
“三會一課”與文明實踐深度融合,黨員們走進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氣象科普宣傳,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建帶創建、創建促黨建”的良性循環。
為了確保文明創建高效推進,衡陽市氣象局建立了“三個一”(一個專項工作組、一份創建方案、一張任務清單)創建機制,通過“清單式管理”,氣象預警中心建設提前3個月完工,食堂升級改造贏得職工點贊,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干部職工感受到了文明創建帶來的紅利。
文化浸潤:塑造氣象人的“精神家園”
該局堅持打造學習型機關,通過“五學聯動”深化理論武裝,獲湖南省氣象部門“學理論樹清廉”知識競賽二等獎。組建4支創新團隊,攻關預報、氣候等關鍵技術,近四年培育5名省級高層次人才,引進17名氣象類專業人才,為氣象事業發展注入強勁人才動能。
“榜樣力量”“文明風采”專欄在“衡陽氣象”微信公眾號上持續更新,微視頻《觀云測雨守初心》《青春奮斗正當時》點擊量超10萬次。50余處道德宣傳牌時刻提醒著每一位干部職工牢記文明公約,“文明科室”“文明家庭”評選活動,營造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文化浸潤讓每一位氣象人都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服務民生:氣象擔當的“溫暖實踐”
“631”遞進式預報預警服務,是衡陽市氣象局深化防災減災服務的一大亮點。天氣預報準確率達91%,強對流天氣預警平均提前49分鐘,230套“天氣盒子”預警接收終端覆蓋衡陽市各鄉鎮、街道和防汛抗旱相關部門,有效解決了預警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問題。
衡陽市氣象局高質量完成“春運”“衡陽市馬拉松賽”“衡陽市龍舟競渡賽”“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實現“零事故、零投訴”。服務地方需求方面,衡陽市氣象局同樣不遺余力。新建3個煙爐作業基地,購置增雨防雹燃氣炮1門,年均開展人工增雨作業50余次,助力農業抗旱、森林防滅火和空氣質量改善。
創新驅動:氣象現代化的“加速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衡陽市氣象局積極推動政策支持落地,氣象“十四五”規劃被納入市政府專項規劃。近五年,市縣財政投入超1億元用于氣象監測預警系統升級、氣象服務能力提升,區域自動氣象站升級改造“衡陽模式”在湖南省推廣,氣象預報的精準度和時效性為防災減災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團隊聚焦氣象預報、氣候研究、氣象服務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研發油茶災害指標體系,增強油茶特色氣象服務可持續發展能力;開展烤煙氣象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研究,促進煙葉提質增收。
從“省級文明單位”到“全國文明單位”,衡陽市氣象局以文明創建為筆,繪就了一幅氣象服務與精神文明交相輝映的美麗畫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