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祁劇團成立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近七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衡陽市祁劇團為衡陽人民的文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驕人的成就。2012年5月更名為“衡陽祁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1981年、1986年先后代表市委、市政府赴廣西桂林、安徽蕪湖作友好城市訪問演出。2001年、2003年又受市政府委托赴上海、深圳為我市作招商引資宣傳演出。
1993年新編歷史劇《甲申祭》在全國地方戲(南方片)匯演中獲文化和旅游部“文華獎”。 2009年創作劇目《夢蝶》參加第三屆湖南省藝術節獲“田漢大獎”。 2015年新創劇目《蓮臺觀世音》參加第五屆湖南藝術節獲得一致好評。
公司先后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演職人員,其中有一級演員江中華、張少君、鄧春燕;二級演(奏)員周若桃、鐘荃棠、肖梅英、劉月梅、康增箋、劉松柏、熊月生、唐九則、陳雙青、費建楚、何秋桂、江春燕、張曉波、將深國、王滿城、劉永生、唐斌等。
其代表劇目有《楊家將》連臺本、《粉妝樓》連臺本、《松坡將軍》、《斬三妖》、《啞女告狀》、《王化買老子》、《南瓜記》、《九賜公上壽》、《釣金龜》、《鬧嚴府》、《程咬金招親》等五十余出。
公司先后多次被湖南省文化廳評為“好劇團”“好團長”光榮稱號。2008年,祁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祁劇劇種介紹
祁劇產生于湖南祁山之南的古祁陽縣(今祁東縣、祁陽縣)境內,舊稱祁陽戲、祁陽班子、“楚南戲”。新中國成立后,定名“祁劇”。
元、明之間的朝廷更替戰爭,曾造成湖南人口的銳減。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后,招撫流民、勸課農桑,從江西大批移民,史稱“江西填湖廣”。新移民的到來,也帶來了新的文化。
在眾多新移民中,就有一大批人是來自弋陽——中國古代戲劇史上有名的弋陽腔的發源地。弋陽腔又稱高腔,是宋元南戲流傳到江西弋陽后,與當地方言、民間音樂相結合并吸收北曲演變而來的一種聲腔。
1552年,祁陽又來一位尊貴的新移民。朱元璋的八世孫朱定煠,在這一年被封為祁陽王,由此祁陽有了藩王府。王府內備女樂,蓄歌妓,倡演一些當年已經流行的《琵琶記》、《長歌行》等歌舞節目。
于是,來自弋陽的高腔,出自王府的官樂,與祁山湘水之間廣為傳唱的祁陽小調相結合,就產生今天的祁劇。
祁劇傳統劇目十分豐富。據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統計,有941出之多,其中整本272個,散折669個;彈腔劇目占80%以上,高、昆約占20%。代表劇目有:《目連戲》、《觀音戲》、《岳飛戲》、《夫子戲》等。以高腔、昆腔、彈腔和雜腔小調為演唱聲腔的音樂體系。祁劇在發展的過程中,又不斷地兼收并蓄,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官話。祁劇在全國戲曲界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地位,郭沫若先生曾說“祁劇是全國名列第二的優秀劇種”。 2006年、2008年,祁劇先后被列入湖南省首批、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衡陽祁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紅旗大劇院地址:衡陽市石鼓區解放路44號
公司辦公室地址:衡陽市雁峰區市府路5號
聯系電話:0734—8184229/8184297/13975451023(董事長)、13507348882(書記)
郵箱:2630319386@qq.com
公司排練廳地址:衡陽市雁峰區先鋒路115號
聯系電話:0734—8184229/13974754533(業務副總經理)/13875703329(業務營銷經理)
郵箱:26303193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