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福利视频一区,日韩三级视频中文字幕,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浪潮

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專欄?>? 優化營商環境 包容普惠創新?>?

中共衡陽市委關于實施"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進程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3-12-04 09:41來源:市人民政府

中共衡陽市委關于實施"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進程的意見

(2023年7月27日中國共產黨衡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湘發〔2021〕18號)、《關于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見》(湘發〔2022〕16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支持衡陽市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見》(湘政辦發〔2021〕36號),大力實施"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進程,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把制造業作為立市之本、文化旅游作為興城之要,加快構建具有衡陽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和文旅融合發展新局面,有力支撐國家區域重點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奮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衡陽。

2.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值3個百分點以上,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速達30%以上并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5個百分點以上,稅收過億元制造業企業達15家以上,培育發展百億以上企業5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30家以上、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5個,建成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車間)20家,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30家以上,基本建立具有衡陽特色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先進制造業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到2025年,全市年度旅游總收入達1100億元以上,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5%以上,接待游客1億人次以上,實現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均進入全省前三,南岳衡山歷史文化名片進一步擦亮,形成以南岳衡山為核心、環南岳衡山旅游經濟圈、全域旅游一體發展的"一核一圈一體"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快建成獨具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重點任務

(一)全面推進"制造立市"

3.推進園區建設提檔升級。加快"五好"園區建設,堅持國家級園區"兩主一特"、省級園區"一主一特"的產業定位,推動園區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理順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推進園區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園區放權賦能,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加快推進松木經開區、衡東經開區等園區調擴區,完善白沙綠島高新區、耒陽經開區大市片區等園區基礎設施和生產性服務設施,大力開展低效土地和國有閑置標準廠房清理整治,推動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創建國家級園區。積極探索推廣"承接產業轉移合作園區"、市直園區"產業合作區"模式,建設"飛地"園區。到2025年,全面完成2.7萬畝三類低效土地處置總任務,國有閑置標準廠房實現動態清零,園區畝均稅收達到25萬元,園區制造業營收和稅收分別占規模制造業90%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50%以上。

4.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打造核技術應用、電工設備、電子信息、有色金屬冶煉與無縫鋼管、鹽鹵化工、新材料與新能源、鐘表等產業示范基地。培育打造裝備制造、新材料、鹽鹵化工3大千億產業,全力推動輸變電產業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中國電工城",推動鹽鹵化工、鋼管及深加工、智能視聽產品等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紡織服裝、鐘表等產業集群創建省級及以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大力推動汽車及零配件、稀貴金屬、童車、珠寶等產業發展。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一核兩電三色四新"產業體系。

5.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全力實施"智賦千企"行動,推動建衡實業、古漢中藥、機油泵、恒飛電纜等企業智能化改造。積極申報創建國家"千兆城市",加速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全面承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中國電信衡陽算力中心、中國移動5G云數據中心、中國聯通衡陽大數據中心等建設。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大力發展"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布局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促進智能網聯產業擴面升級。實施數字經濟"領頭雁計劃",推動數字應用場景開放,重點招引一批數據采集與存儲、軟件開發與應用等領域高新企業。進一步做實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形成數字經濟產業和從業人才"雙集聚"。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培育一批國、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和綠色供應鏈企業。

6.構建企業梯隊培育體系。持續開展"原地倍增"等專項行動,建立倍增培育企業名錄,推動現有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資擴產等方式擴能升級。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重點支持衡鋼集團、特變電工衡變公司作為百億企業龍頭引領發展,扶持富泰宏穩定在百億企業,五礦銅業、株冶有色、建滔化工、湖南先導新材料等躋身百億企業,推動蔡倫紙品、金凱循環、高諾銅業、玉兔鈦業等重點企業實現產值倍增、效益倍增、稅收倍增。發展壯大中小企業,開展"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動,對"五制一平臺"監管的竣工達產達限(規)重點項目及時申報入規;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著力培育一批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推動優質企業上市,動態調整上市后備及培育企業資源庫,市縣合力,企業、政府和專業機構協同發力,加快企業上市步伐。

7.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和"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為引領,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快出臺實驗室體系建設方案,加速推進南華大學"輻射-線粒體與人類重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力爭2025年以前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零突破"。創建一批國、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和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推進規模工業企業創新研發全覆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抓好省"十大技術攻關項目"和一批制造業關鍵產品"揭榜掛帥""產品創新強基"項目建設。科技、工信、發改等部門及市直園區要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溝通會商,強化產業基金、校企、院企交流合作,促進更多科研成果在衡陽實現產業化。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2%以上,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達200個,技術合同年交易額達10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到省平均水平以上,年均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0億元以上,撬動信用貸款總額20億元以上。

8.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發揮綜保區的平臺優勢和中國(衡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先行先試優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湖南自貿試驗區協同聯動區,積極參與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湖南口岸經貿博覽會等活動。聯動全省暢通中歐(中亞)班列貨運渠道,打造湘粵非鐵海聯運衡陽集結中心,加快推進以衡陽陸港樞紐為中心的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實施一批外資外貿標志性工程。到2025年,力爭湘粵非班列開行列數達100列,實現進出口總額突破700億元。

(二)全面推進"文旅興城"

9.建設環南岳衡山旅游經濟圈。突出南岳衡山核心地位,整合南岳區、衡山縣、衡東縣、衡陽縣等環山旅游資源,加快編制環南岳衡山旅游經濟圈總體規劃。加快提升南岳衡山的吸引力、體驗感和美譽度,加快發展休閑度假、大健康、文化創意、研學旅游、山地戶外體育等產業。突出打造南岳衡山核心景區和環南岳衡山民宿集聚區,統籌建設岳北紅色文化體驗區、界牌陶瓷文化旅游區、岣嶁上古文化休閑體驗區、萱洲鄉村休閑度假區,形成集聚文化旅游、健康養生、醫療教育、商務度假、現代休閑農業的旅游經濟一體化功能區。

10.深入挖掘特色歷史文化內涵。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歷史人文,深入挖掘以神農創耒、祝融播火、大禹治水等為代表的遠古始祖文化和"一花五葉"、儒釋道共存共榮的獨特祭祀文化。聚焦圣火文化,著力塑造"祝融探火"文化標識,力爭全國各類綜合性體育賽事圣火采集儀式長期落戶南岳祝融峰。聚焦福壽文化,做足"中華壽岳""洞天福地"文章,適時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南岳衡山國際壽文化節。聚焦湖湘文化,重點做好船山文章,挖掘和弘揚蔡倫造紙文化、書院文化,恢復修繕湘軍文化遺跡,打造一批文化體驗基地。聚焦革命文化,深入挖掘夏明翰、羅榮桓、"一門四忠烈"和湘南起義、衡陽保衛戰以及學運、工運、農運等革命文化資源。加強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積極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1.全面提升文旅產業發展能級。實施龍頭引領工程,加強與華僑城、傳奇文化等企業戰略合作,積極培育本土文旅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微文旅企業。實施景點提質工程,推動現有景區改造提升,鼓勵縣市區打造標志性景區景點。實施新興業態培育工程,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大力發展鄉村營地、鄉間民宿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打造"廂遇耒陽·碼頭煙火"、南岳廟東古鎮國潮夜市等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積極開展文藝演出、藝術展覽、體育賽事等活動,積極申辦2024年第三十三屆中國廚師節,以《援軍明日到達》上映為契機,開發一批具有衡陽特色的文創產品,加快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實施"城區中心化"工程,建設環城游憩圈,打造市府路、南華里、保衛里、永和路等夜經濟集聚區和示范街區,推動"三江六岸"周邊景區提質升級,推進夜景、夜宴、夜演、夜購、夜娛、夜游、夜樂融合發展,形成獨特的水陸雙循環文旅綜合體。實施科旅互聯工程,運用5G、AI、VR等新技術,建設一批數字化、沉浸式旅游體驗項目,創新開發數字藏品等數字化體驗產品。

12.著力打造特色精品旅游品牌。抓緊面向全球征集確定旅游總體宣傳語,精心構建城市品牌、產品品牌、節慶品牌、季節品牌、美食品牌等系列旅游子品牌。加快景區品牌升級,支持蔡倫故里風景區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雨母山、東洲島、南湖、天堂山、岐山、蔡倫紀念園、花果山等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做好以衡東土菜、南岳素菜為代表的衡陽特色菜肴,加快推動美食街區標準制定、統一授牌,鼓勵有影響和有實力的衡陽菜餐企拓展市外、省外市場,打響"中國糧、湖南飯、衡陽菜"品牌。制定精準旅游營銷政策,加強與國內知名在線旅游平臺合作,在重要客源城市設立旅游推廣中心,有針對性地開展旅游營銷活動。推進與長沙、張家界、韶山、郴州、湘贛邊區等地的協作,打造省內、省際黃金旅游線路。

13.提升旅游公共服務質量。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第三方參與公共文化和旅游設施運營、活動項目打造和服務資源配送等。加快建立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優化提升服務能力。強化旅游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創新旅游服務質量管理模式,推動旅行社、旅游飯店、民宿品牌化發展,著力培育一批旅游服務質量品牌示范單位、培養一批"金牌"旅游服務人才和"最美文旅人"。大力實施全市旅游"引客入衡"計劃,全面提升五岳聯盟、桂粵湘古道文化聯盟、大湘南旅游聯盟、湘南紅色旅游聯盟等協作組織活躍度,鼓勵旅行服務商來我市設立聯絡辦事處或分支機構,支持我市旅行社加強與省外交流合作,實現"客源互換、線路互通、營銷互推"。

14.強化"辦會興城"理念。牢固樹立"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的發展理念,將"辦會興城"作為"一把手"工程,舉全市之力辦好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機制,加快推進旅發大會重點項目建設,精心策劃、打造現場觀摩精品線路。精心組織籌劃一年一次衡陽旅游發展大會,推行縣市區申辦制,不斷提升承辦地省內外影響力、招商引資吸引力、經濟社會發展承載力。

(三)全面夯實基礎支撐

15.打造一流發展環境。以創建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抓手,持續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等改革,扎實開展"走找想促""三送三解三優"等行動,大力提倡對企業執法"首違不罰"。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扎實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實,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為抓手,深入推進縣域城鄉警務建設,強力整治各類違法犯罪和旅游亂象。嚴格落實"九樹九戒"和優化營商環境"九嚴禁",嚴厲打擊"小鬼難纏""中梗阻"等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努力打造"全國一流、全省先進、中部標桿"的營商環境。

16.降低生產要素成本。有序推進標準地供應,探索推行"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供地方式,優先保障園區和重大項目用地指標,鼓勵小微企業、初創型企業租用高標準廠房,比照重大工業項目對重大旅游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水電氣等報裝流程,持續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用氣大戶供需方協商定價,推動企業細分用水類別、實施精細化管理。開展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加快城市和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設立過橋基金,推動開展中小企業商業信用價值貸款、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等改革試點,有序推進應收賬款融資、動產融資、股權融資。推進創業扶持、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等惠企政策落實落地,持續開展四位一體穩崗位保就業"雁盛計劃"專項行動,探索推行"共享用工"模式。

17.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更加充分發揮"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作用,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和湘商回歸力度。以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加快建立全市統一的招商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揮縣市區、園區招商引資主力軍作用,圍繞十四條產業鏈"五單一圖譜",按圖索驥開展重點區域"駐點招商"、目標企業"敲門招商",對招商企業嚴格落實簽訂投資監管協議,實施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引導和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抱團入駐建設"園中園"。到2025年,年均新增"三類500強"企業20個以上,年均招引5000萬元以上項目300個以上、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以上、100億元項目1個以上,年均招引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

18.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面落實"五制一平臺"、重大項目聯合保障等制度機制,扎實抓好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有力推動重點項目實施。重點推進來雁新城文旅度假區、"夜游湘江"、衡陽1944歷史文化記憶街區等重點文旅項目,以及建滔化工產業升級、耒陽市稀貴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園、衡東綠色低碳鹽堿產業園、廣州工控衡南產業園(一期)暨綠色智慧礦山示范基地、水口山銅鉛鋅產業基地二期等重大制造業項目盡快開工、按期竣工。到2025年,力爭實施30個以上重大文旅項目,年度實施150個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帶動旅游投資、制造業投資三年累計分別超過200億元、2200億元。

19.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加強交通、物流、能源、通信等保障性、支撐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南岳機場改擴建、中心城區路網提質升級、國道城區段改線、智能物流設施建設等基礎工程。完善高速、高鐵、機場、客運站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設置旅游客運車輛專用通道和停靠點,加快建設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和交通驛站。進一步完善城區景區(景點)通景公路、旅游交通集散、標識標牌引導、通訊網絡、數字化智能化等基礎配套項目體系,推進景區(景點)公共服務設施無障礙改造,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區智能化游客服務中心、休憩驛站、游輪碼頭等重點場所充電樁。

20.強化人才隊伍支撐。大力實施"人才雁陣"計劃,健全完善落實人才引育留用"1+20"政策體系,深化"UP"、市校企三方合作等引才模式。依托龍頭企業和職業院校建立與產業鏈發展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支持校企聯合采取"訂單式"定向培養中高級技工和熟練工人,大力引進以領軍和拔尖人才為重點的各類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育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依托駐衡高校、中等職業學校以及技工院校等,建立專業齊全的文化旅游人才培養平臺,加快培養引進一批文化旅游領軍人才。

三、保障措施

21.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縣領導聯系規上企業、旅發大會重點旅游項目以及重大項目(重點工作)專班推進等制度機制作用,建立健全協同推進文旅發展聯席會議等制度,研究調度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推進資源整合共享、區域規劃銜接、交通互聯互通、產業互促互補。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市直有關部門要制定專項方案,各縣市區(園區)要制定工作方案,加快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22.強化政策引導。圍繞國家政策導向、產業發展趨向和市場需求方向,用足用活用好國省各項優惠政策,積極爭取上級預算內、專項債和基金等資金支持。進一步優化完善支持制造業和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分別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建立健全市場化的準入標準和運行規則,發揮財政貼息貸款、政府產業基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撬動民間資本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投資、積極參與文旅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

23.強化調度考核。將實施"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的重點任務納入績效考評重要內容,加大制造業和文旅績效考核權重,分別建立完善制造業、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辦法,健全考核指標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加強運用"五制一平臺"對重點項目建設的全鏈條督查、調度、推進,加強對指標體系的準確有效考核和結果正確運用,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評重要依據。各地各部門要建立落實本意見的工作責任制,強化督查考核"壓力傳遞"和"杠桿效應"。

24.強化作風保障。完善落實重點指標、重點項目、重要工作紀檢監察機關跟蹤監督檢查和組織部門跟蹤評價機制,及時發現選樹推介一批好典型、好經驗,對工作執行力不強、效果不明顯、完成指標任務持續落后的及時進行組織調整,對推諉扯皮、消極應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依規依紀依法問責。市紀委監委、市委辦、市政府辦、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文旅廣體局等部門和單位要加強統籌指導推進。重大事項及時向市委、市政府請示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望谟县| 新安县| 乐陵市| 长阳| 沁源县| 宿松县| 凌源市| 抚宁县| 台安县| 文山县| 周宁县| 苏尼特右旗| 文水县| 腾冲县| 潢川县| 新平| 蕲春县| 山丹县| 五大连池市| 雷波县| 依安县| 大冶市| 西乌珠穆沁旗| 思茅市| 峨眉山市| 手游| 台安县| 克拉玛依市| 盘山县| 梅河口市| 颍上县| 长乐市| 勃利县| 怀宁县| 滦南县| 渭南市| 琼结县| 临沂市| 轮台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