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專題專欄?>?
優化營商環境 包容普惠創新?>?
一、改革舉措與成效
一是大力開展疫情期間防疫宣傳及文藝創作。2020年疫情期間,衡陽市廣泛開展"文藝抗疫"主題創作,創作了2245件文藝作品,一批優秀作品在學習強國、人民網、新湖南等媒體刷屏。在全省 "藝抗疫情、云游湖南"主題作品創作中,49件作品獲優秀獎,8件作品獲最佳人氣獎,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全市通過43800個大喇叭、6230個音柱天天響、精準響,成為農村疫情防控工作宣傳主陣地。
二是穩步推進大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建設。截至2021年7月底,市圖書館新館已具備交付條件,已報告開館方案,力爭早日開館。新建的市美術館新館、市文化館新館、市非遺中心、市小劇院完成了主體結構工程、安裝工程及室內精裝修,擬于9月底全部完成驗收,已與城建投銜接,爭取早日交接,投入使用。縣級文化場館的建設穩步推進,衡陽縣船山文化藝術中心(譚印閣)建成對外開放,耒陽市藝術中心、常寧市圖書館、祁東縣文化館新館等大型公共文化場館建設有序推進。
三是緊扣惠民利民狠抓公共服務增量提質。2020年,新(改)建旅游廁所487座,完成百度地圖電子標注數為543座,標注率98.91%。完成"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 900余場。舉辦了元旦環城賽跑。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年行動計劃,舉辦了全市公共文旅服務項目建設專題培訓班。全年組織志愿服務活動1356場次,積極參與全省農民工春晚志愿服務,按要求及時報送了優秀作品。
四是有序開展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一是開展基層文化服務整治。按照中央、省要求推進了鄉鎮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基層文化設施設備作用,鼓勵免費開放,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二是推進"鄉音鄉韻""一鄉一品一特色"最美瀟湘文化陣地建設。持續開展"鄉音鄉韻"特色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服務中心品牌創建,2021年上半年按要求向省廳推薦了13個鄉鎮文化站、23個村文化服務中心參加全省評選。三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品牌創建如火如荼。常寧版畫、衡南泉湖趕二八、南岳廟會、衡陽縣石市竹木雕等積極參與2018-2020年度創建驗收及2021年-2023年度創建中國民間藝術工作。
五是持續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截至7月上旬,全市新建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服務點(室)達到200余個。與市委組織部兩型工委共同創建的圖書館總分館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黨史"新時代書屋"全面開館,衡陽縣的月形村、金龍村,常寧市的石山村、平安村,衡南縣的金海村等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全面建成開館。
六是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惠民利民活動。上半年,全市開展了近500場次節慶群眾文化活動,惠及群眾500余萬人次。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群眾合唱大賽系列活動。啟動"藝心向黨,云游湖南"線上群眾文藝作品展示創作活動,全市組織文藝創作者采風活動8次。截至7月底,全市新創展示作品268件,參與線上活動 608941 人次,點贊數12047次,三項數據均劇全省前列。截至2021年7月底,祁劇《荷花細雨》、歌劇《八百礦工上井岡之紅色水口山》、復排劇目《置田莊》《包拯探監》、花鼓戲《幸福花開》《金秋菊》《桐梓山》等劇目緊鑼密鼓開展,制定創排方案,明確時間表,全力以赴迎戰第七屆湖南藝術節。組織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衡陽市歌手大賽。成功舉辦衡陽市青年戲劇演員大賽決賽,評選出"十佳青年戲劇演員"。組織指導衡陽市文藝院團參加"歡樂瀟湘·百團百角唱百年"全省文藝院團競演活動。"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惠民活動演出近400場,"周末百姓劇場"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截至7月底已完成14場次。
七是緊跟省域副中心推廣群眾體育。2020年,完成77片社會足球場建設任務,在7縣市新建了7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城區新建了7個社區全民健身中心,開展科學健身進社區11場次,為2600余人開具了運動處方。舉辦了"全民健身挑戰日· 健康湖南e起來"總決賽、湖南省第二屆毽球大賽、湖南省氣排球精英賽、CCAT流行舞湖南公開賽等4個在全省影響力較大的省級比賽。舉辦了元旦環城賽跑、8.8全民健身日群體項目展示、第二屆船山杯環東洲島游跑比賽、衡陽市2020年乒乓球總決賽、三大球聯賽等大型市級群體活動近二十場次,直接參與人次達五萬人次,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體育生活。
二、當前不足與計劃
盡管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對照國標要求,衡陽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達標情況還存在不足。一是受疫情影響,公共文化場館及群眾體育場館開放采取限流措施,戲曲下鄉等文藝演出延后進行,場館建設及文化站整改等舉措暫緩,因而在總體工作完成量上還有一定差距。二是公共文化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可以進一步提高。衡陽市將從以下方面加強工作:
一是立足惠民出經驗。重點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整改、基層綜合文化中心、旅游廁所、總分館制等任務的持續落實。開展"鄉音鄉韻"特色鄉鎮綜合文化站創建,引導和支持具備條件的鄉村舉辦"鄉村春晚"。
二是傳承文脈出形象。力推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性立法,落實土地儲備考古前置工作。推進湘南學聯文化園、市博物館新館等重點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實施。打造以夏明翰故居為樣板的革命文物現場教學點5處,推進以衡陽鐵路博物館等為代表的工業旅游。抓好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工作,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三是大力推動群眾體育發展。策劃舉辦系列群眾體育活動,推進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完成80片社會足球場地建設和城區100個標準化健身社區建設。統籌全市資源,結合文化、旅游,有效推進"瀟湘步道"之"船山步道"建設。
四是加強管理培訓提升服務質量。完善免費開發的公共文化及體育場館管理條例,加大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及素質提升力度,嚴格把關戲曲戲劇等文藝作品質量,將文化惠民演出的數量和質量納入年底考核重要指標,不定時開展對演出活動的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