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多國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稅收流失、市場競爭”加劇等問題,采取了多樣化的政策和措施。以下是主要國家及地區近期發布的關稅政策和舉措。
越南政府日前公布決定,自2025年2月18日起,取消價值低于100萬越南盾(約288.8元人民幣)進口商品的增值稅豁免,并將外國電商平臺及供應商納入本地稅收監管范圍,以防止稅收漏洞。
近日,Lazada與Shopee越南站先后發布通知,將對進口商品加收增值稅,以響應越南政府的新政策。
美國于2025年2月7日宣布,暫時恢復中國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的免稅政策,但未明確有效期。
此前,特朗普政府曾取消這一豁免,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保護本土企業,但因海關系統處理壓力而調整。這一政策旨在平衡稅收與行政效率,但未來可能因政令變化再次變動。
歐盟委員會2月5日提議取消150歐元以下進口商品的免稅政策,并加強海關檢查,以應對來自中國低價商品的競爭壓力。此提議自去年已經提出,旨在減少稅收流失,保護本地零售商。
歐盟委員會近期在官網宣布采取安全和可持續電子商務進口的行動。列出了歐盟已經擁有的所有工具,并強調了共同立法者目前正在討論的舉措。此外,它還提出了新的聯合行動,以解決因不安全、假冒和其他不合規或非法產品進入市場而引起的擔憂。
在海關改革方面,包括呼吁共同立法者迅速通過擬議的關稅同盟改革方案,允許快速實施新規則,在電子商務領域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其中包括取消對價值低于 150 歐元的低價值包裹的關稅豁免,并加強控制能力,例如更好的數據共享和風險評估。
歐盟委員會還邀請共同立法者考慮采取進一步措施,例如對直接進口給消費者的歐盟電子商務商品征收非歧視性手續費,以解決監督數十億此類貨物遵守歐盟規則的規模化成本。
針對進口商品的具體措施,包括在海關和市場監督機構之間發起協調控制,以及針對產品安全的協調行動,例如有史以來第一次產品安全掃蕩。
這將導致從市場上移除不合規的商品,并有助于收集證據,為風險分析和補充行動提供信息。根據風險分析,未來將加強對某些運營商、貨物或貿易流的滾動控制。違規率越高,后續階段的警惕性就越高,處罰應反映系統性違規的情況。
發文中還包括其他方面的立法舉措。
墨西哥:2025年1月起對所有跨境電商平臺征收16%增值稅
根據墨西哥政府發布的公告,從2025年1月1日起,將對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外國電商平臺征收16%的增值稅。
作為《2025年所得稅法》的一部分,該政策適用于所有通過外國電商平臺在墨西哥銷售商品和服務的企業。電商平臺將負責代扣代繳該稅款,并將其匯給墨西哥稅務局(SAT)。外國賣家需要在墨西哥聯邦納稅人登記處(RFC)注冊,以獲取稅號,并按照新的稅務規定進行申報和繳納增值稅。
為增強本土商品的市場競爭力,馬來西亞于2023年12月28日發布《低價值商品銷售稅修正案》,規定從2024年1月1日起對在馬來西亞線上銷售的進口低價值商品(單價低于500林吉特的商品)加征10%的低價值商品銷售稅。
該稅的征收對象不包括煙草制品、酒和煙斗等已征收過進口關稅、消費稅和銷售稅的特定商品。
據泰國中華網報道,泰國增值稅公平法案于2024年7月5日起正式生效。這預示著跨境電商平臺銷售的定價低于1500銖(約40美元)的商品不再享受免稅待遇,低價進口商品和泰國商家出售的所有商品都將被征收7%的增值稅。該項政策的生效時間是2024年7月5日至12月31日。
據泰媒報道,2024年12月3日,總理佩通坦表示,為防止非法進口商品泛濫,內閣同意將對價格不超過1500泰銖的進口商品征收增值稅的期限從2025年1月1日延長至202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