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審計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2019年3月14日)
編制說明:本年度報告根據國家、省、市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編制,內容包括:概述,主動公開,解讀回應情況,依申請公開,咨詢處理,行政復議、訴訟和申訴,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和減免情況,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附表十一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是我市貫徹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湖南省行政程序》、《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及《湖南省政府網站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精神,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及效能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我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在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內容、完善政府信息公開配套工作、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基礎性工作,做好解讀回應及推進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部署工作。市審計局領導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并指示相關科室學習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政府網站信息內容建設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了信息公開渠道和信息公開制度。
(二)加強輿論宣傳。市審計局以衡陽市黨政門戶網站、市審計局網站作為主要渠道,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報刊、自媒體等宣傳渠道的補充作用,及時公布我市審計相關信息,聽取民眾對審計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三)開展學習培訓。通過“人才興審”工程,經常性開展各類業務培訓和專業知識學習,并且將信息處理和信息公開作為必學項目之一,常學常新。提高信息公開人員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敏感性,不斷增強業務人員的信息處理能力,有效提高信息公開的質量和效益。
(四)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配套制度。通過了《衡陽市審計局關于加強審計網站建設的實施方案》《衡陽市審計局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配套制度,有效為信息公開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五)推進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8﹞23號)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南省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度本單位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分步逐項實施。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
市審計局的黨建工作等規劃計劃、人事任免信息、法律法規、工作動態信息、部門預算、部門決算、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報告等。
(二)公開形式
我局主要通過局門戶網站進行政務信息公開。
三、政策解讀和回應關切情況
主要轉發審計署、湖南省審計廳的有關政策文件。
四、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18年我局未收到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
五、咨詢處理情況
2018年我局未收到有關咨詢信息。
六、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2018年,我局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等法律法規開展審計工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審計工作的會議精神,各審計組依法文明審計,處理合法合規,沒有出現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申訴的情況。
七、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和減免情況
未收取費用。
八、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情況
我局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管,辦公室和審計技術科具體負責,分工協作,做到了日常工作有專人抓、專人管。并將此項工作列入對各科室的年度考核中,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順利推進。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2018年,我局召開了兩次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開和保密工作,開展了兩次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信息寫作培訓,有效提升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質量和水平。
十、主要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我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信息公開的形式有待進一步拓展等。同時,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比如政府信息公開與審計保密工作之間的界定還有待進一步明確。為此,我局將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進:1、加強學習,強化政府信息公開的人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2、以打造“陽光審計”為宗旨,加強與市電子政務辦的溝通和聯系,進一步完善各項政府信息公開制度;3、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拓展政府信息公開的渠道;4、加大對政府信息公開和審計保密工作的理論研究和探討。
十一、附表
指 標 | 單位 | 數量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相同信息計1條) | 條 | 654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0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0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654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0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 次 | 0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0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0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0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0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0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0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0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0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0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0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0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0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0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0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0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0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0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0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0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0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0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0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0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0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 件 | 0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0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 件 | 0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0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 個 | 2 |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 個 | 0 |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 人 | 4 |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 人 | 2 |
2.兼職人員數 | 人 | 2 |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護等方面的經費) | 萬元 | 3 |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 |
|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 次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