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非稅收入是指除稅收以外,由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依法利用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務、準公共服務取得并用于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或準公共需要的財政資金,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形式。
非稅收入在我國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份額,已成為地方政府的首要財源。因此,對政府非稅收入開展審計,是地方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地方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財政資金專項審計調查等項目的重要內容,對評價地方財政收入的真實性、完整性、合規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審計要通過對財政和執收單位征收管理非稅收入的審查,促進項目審批部門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的規定設立非稅收入項目,確保執收單位嚴格按照征收管理辦法確定的要素正確計征非稅收入,揭露向企業、個人亂收費、亂攤派行為,促進依法征收、應收盡收,有效保護繳款人的利益,維護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健全社會主義公共財政體系,保證非稅收入組織財政收入,規范國民收入分配秩序,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公共服務能力等作用的充分發揮。
一、非稅收入的類型
按照預算管理模式,非稅收入主要包括公共財政預算非稅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和財政專戶管理的收入,其中公共財政預算非稅收入主要由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專項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組成。
從政府預算管理的角度分析,非稅收入可以分為預算內非稅收入、預算外非稅收入和制度外收入三塊。
(一)預算內非稅收入。從政府收支決算表看,預算內的非稅收入主要包括:教育費附加收入、排污費和城市水資源費收入、礦產資源補償費收入、專項收入、土地出讓金和其它收入。從1996年起,國家已將養路費、車輛購置附加費、鐵路建設基金、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新菜地開發基金、公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農村教育事業附加費、郵電附加、港口建設費、市話初裝基金、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等13項數額較大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二)預算外非稅收入。財政預算外的非稅收入主要包括:第一,由國務院或財政部、原國家計委批準設立的沒有納入預算內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基金;第二,由省級人民政府或省級財政、計劃部門批準設立的沒有納入預算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基金;第三,由主管部門集中的沒有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第四,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第五,國有資產、公共資源等的租金性質收入。
(三)制度外收入。既未納入預算內又未納入預算外的政府收費和集資,即制度外的待清理的非稅收入,嚴格地說是沒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經得政府或有關部門的正式批準,而由政府及其所屬機構憑借行政權力或壟斷地位取得的收入。
二、非稅收入征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違規將非稅收入財政專戶作為“蓄水池”調節財政收入進度,影響財政收入的真實性。主要體現為通過財政專戶歸集執收單位在財政匯繳專戶中收繳的非稅收入后再將非稅收入繳入國庫,為完成收入任務或達成考核要求,財政部門將非稅收入財政專戶作為調節財政收入進度的“蓄水池”,在收入完成情況好時延遲非稅收入入庫,在任務吃緊時“寅吃卯糧”、以豐補歉超調入庫,影響了非稅收入以及財政收入的真實性。
(二)違規截留、挪用非稅收入,影響財政收入的及時性。主要體現為執收單位未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不及時上繳非稅收入,將收入滯留在本部門延期上繳或者不繳入財政專戶;未向財政報備或者經過財政審批,違規在銀行開設過渡戶,用于存放收繳的非稅收入,未及時足額上繳國庫或財政專戶,使應上繳國庫的財政資金脫離財政監管,甚至坐支收繳的非稅收入,用于提高職工福利、補充公用經費開支等,影響了預算管理的完整性。
(三)違規越權自定非稅收入項目,影響財政收入的合法性。非稅收入項目的立項和審批必須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依照規定的程序辦理。不同的非稅收入類型由不同的部門立項審批,如政府性基金項目由國務院和財政部審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由國務院和省級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審批,審批的依據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規定的內容。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執收單位越權自定非稅收入項目,未經審批違規設立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加重了企業和個人負擔,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四)違規減免、緩征非稅收入,影響財政收入的完整性。按照現行規定,非稅收入的減免、緩征必須經有審批權限的部門審批同意,如未經財政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批準,執收單位不得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未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準,執收單位不得減免政府性基金。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執收單位出于招商引資等目的,在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中違規減免或先征后返土地出讓金、城市建設配套費等非稅收入,影響了資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或者在當年收入完成較好的情況下,違規同意不符合條件的繳款人緩征非稅收入,特別需要關注一些行政事業單位下設公司創收的問題,公司原始資本構成性質等,是否涉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三、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審計的幾個思路
(一)加強非稅收入征收環節管理。應調查了解財政部門非稅收入收繳資金管理的方式,掌握財政部門管理非稅收入的賬戶開設情況、資金劃轉流程。重點關注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和內容的多樣性,做好審前準備工作,到財政、稅務、物價等部門摸清被審計單位收費項目、標準及收費票據的領用和核銷情況,認真研讀相關法律法規,審查收費的合法性。要注意取消和暫停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是否仍在違規征收等。
(二)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環節管理。應及時取得財政總預算會計電子數據和金庫報表、非稅收入收支的明細賬及憑證等資料,對政府性基金收入分項目按月匯總,審查收入的入庫進度是否均衡,是否與經濟發展變化及土地出讓、稅收、電價等征繳基數的變化相一致,是否存在將收入掛在往來款核算不及時確認收入,將應納入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存放在財政專戶未及時足額繳庫,財政匯繳專戶中的非稅收入未及時解繳國庫單一賬戶或財政專戶的問題;對照各級部門編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審查征收的非稅收入中是否有上述目錄及相關法律法規中沒有的項目,地方政府及財政部門是否存在自定或越權審批非稅收入項目的問題;
(三)加強收支兩條線政策執行管理。延伸審計非稅收入執收單位,關注其是否執行“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的征管制度,是否嚴格執行收費、基金和罰沒收入“票款分離、罰繳分離”的規定。通過審查執收單位是否按規定辦理了《收費許可證》《罰沒許可證》,具有執收資格,征收的非稅收入項目是否合規,是否擅自收取規定之外的非稅收入項目;審查執收單位是否違反規定開設非稅收入過渡性賬戶,是否隱匿、滯留、截留非稅收入,是否坐支、挪用過渡性賬戶中的非稅收入資金,是否存在直接從非稅收入過渡性賬戶中私自提留征管經費用于單位的經費支出,私存私放、私分所收款項等問題。(衡陽市審計局 厲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