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因耒水而得名,全市80多條大小河流沿岸形成的5000多個自然聚落,被稱作“灣村”。“灣村”既是耒陽人家鄉的代名詞,也是耒陽市鄉村治理的最小單元。“灣村明白人”則是湖南耒陽市創新推出的一條基層治理、民心凝聚的新路徑,5451名“灣村明白人”覆蓋了耒陽5061個“灣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確保各項民生資金安全管理、及時足額發放,將其用足用好用到位,是落實黨中央惠民富民政策的重要基礎,關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局,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大者”。耒陽市審計局強化政治監督,把看好民生資金和推動民生項目作為最大的為民情懷,緊扣增進民生福祉強化審計監督,積極探索了“灣村明白人”監督+審計督促整改新模式,在推動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上持續發力,在做好審計監督“后半篇文章”上下功夫、見真章。
談起惠農資金,“金額大、名目多、涉及面寬”是很多審計干部的直觀感受。在資金層層下達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跑漏損”的現象。今年,耒陽市審計局就重點關注了糧食生產專項補貼發放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深入揭示了補貼資金發放不規范、糧食種植面積不實、補貼人員信息不準確、信息更新不及時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的癥結還是在于底數不清、部門間信息不對稱,導致對基層實際情況把握不準。
如何才能推動問題整改到位,確保各項惠農資金精準落地見效不走樣?審計另辟蹊徑,充分發揮“灣村明白人”對地頭熟、人頭熟、情況熟的優勢,通過“聊家常”“請幫忙”的方式,借助“灣村明白人”的力量走村入戶,及時比對、核實真實數據,了解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在基層落實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對審計工作的意見建議,真實、準確地摸清了家底,推動了審計整改提質增效。截至10月底,虛報冒領的糧食補貼已全部退回至市財政局涉農資金發放專戶,需發放糧食補貼農戶的信息已更換或補錄完整。審計也督促市農業農村局加快出臺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對鄉鎮(街道)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指導和管理,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
要真正解決問題,就要提高監督實效。審計關注的不僅僅是單個問題的整改,更重要的是找到癥結、對癥治療。“灣村明白人”作為延伸到最基層的“毛細血管”,對村(居)經濟社會發展事務全面參與,在推動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問題整改方面更是情況明、行動準,不僅能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視察、調研,及時、高效摸清家底,更能使得審計整改工作的推進更加順暢,推動各部門建立完善長效機制。
在后續的探索中,審計將進一步發揮“灣村明白人”社情民意“信息員”和“監督員”的作用,推動各項民生資金落實情況納入“灣村明白人”日常監督工作中,維護好信息溝通專用渠道,推動信息及時互通、高效銜接,使基層治理變得更加簡單、流暢、透明。“要加大對就業、養老、醫療、住房、鄉村振興等重大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力度,促進改善和保障民生,兜牢民生底線,以審計工作的切實成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衡陽市委副書記、耒陽市委書記、市委審計委員會主任賴馨正在耒陽市委審計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強調。
從發現問題到督促整改,從審計建議被采納到推動問題被解決,再到制度的不斷健全完善,審計人不忘初心,擔當盡責。下一步,耒陽市將牢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灣村明白人”監督+審計督促整改新模式,進一步凝聚整改合力、兜牢民生底線,確保民生政策落地見效和資金規范管理使用,助推耒陽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