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衡陽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四賦四化”機制,推動事中事后監管實現規范化、標準化、智慧化、法治化,全市營商環境在全國排名較上年提升了38位。
一、企業賦“碼”,以“三重監督”倒逼檢查規范化
首創企業賦“碼”保護機制,支持監管對象監督執法行為。一是檢查前實行“一碼當關”。執法人員進入企業開展檢查須經單位負責人審批同意,并與企業預約,實行“綠碼通行”。因為工作需要不便提前告知企業的,可提請單位“一把手”預先賦碼,超過年初備案次數或者多頭重復的檢查執法,則被賦予紅碼,不允許入企開展檢查。二是檢查中實行“一碼記錄”。執法人員將執法檢查的時間、地點、執法人員、問題及整改措施等情況及時上傳,企業可線上查詢,對檢查結果存在異議的,可在規定時限內,向執法部門提出申訴、復議。三是檢查后實行“一碼評價”。邀請企業對執法的規范性進行“碼上”評價,評價結果作為營商環境測評和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今年以來,全市執法單位通過企業賦“碼”開展檢查1.4萬次,其中,雙隨機檢查賦“碼”5000余次,杜絕了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和執法不公等現象。
二、制度賦“魂”,以“三個清單”確保檢查標準化
制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事項清單,以制度化促進標準化。一是制定任務清單,做到事有所循。充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24個增加至31個;制定《衡陽市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共76個監管領域,2878項抽查事項;組織成員單位合編了《衡陽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抽查工作指引》,明確抽查內容,確保抽查事項公開透明、實現全覆蓋。二是制定規范清單,做到行有所規。制定《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規范清單》,對抽查流程、結果公示等事項進行約束;制定《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文書格式清單》,包括部門內抽查計劃等10個范本,確保執法檢查文書格式統一。三是制定考核清單,做到責有所擔。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市區績效考核范疇,與營商環境測評相結合,制定《衡陽市“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考核任務清單》,明確考核指標,壓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
三、平臺賦“智”,以“三方聯動”促進檢查智慧化
打造“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網絡平臺,實現平臺、部門、執法人員三方聯動。一是“平臺+操作指引”,實現人機互動。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歸集檢查標準、工作指引等信息,打造查詢模塊,執法人員可遠程登錄,在線查詢,實時傳輸執法檢查數據資料,實現“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線上線下同步操作。二是“平臺+評估模型”,實現風險分類。建立經營主體登記注冊、信用承諾、投訴舉報、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司法訴訟數據模型,全面評估信用風險。建立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等專業庫145個,對12.5萬戶行業特色經營主體的安全風險進行分級分類,確定抽查頻率。三是“平臺+聯合抽查”,實現“一業一查”。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設置“部門聯合抽查智慧模塊”,“雙隨機”檢查的發起部門、配合部門可根據工作需要,對抽查事項進行勾選,在線生成聯合抽查任務,目前我市已對月子中心、網約車、融資、商業保險等行業實行了“一業一查”。
四、信用賦“能”,以“三量提升”推動檢查法治化
強化信用監管,提升了企業年報率、“列異”案件數、部門聯合懲戒比例。一是企業年報“應報盡報”。將重心放在基層,放在個體戶,在全市鄉鎮街道設立了年報點,提升年報的宣傳、指導、服務能力,企業年報率突破96%,較上年增長3個百分點,確保年報數據完整、準確、真實,將年報“零值率”降到最低。二是列嚴名錄“應列盡列”。建立行政處罰與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銜接機制,對于大案、要案辦理,信用監管機構提前介入,提出列嚴標準,強化跟蹤指導。今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立案查處案件3486件,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全部列入嚴重失信名錄,做到“應列盡列”。三是聯合懲戒“應罰盡罰”。堅持包容與懲戒相結合,對違法情節輕微的企業加大信用修復力度,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與征信部門實施聯合懲戒,并在政府采購、購買服務、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授予榮譽稱號等方面予以限制。
下階段,我們還將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建設,完善“一業一查”監管模式,加強“雙隨機”檢查結果運用,對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加大懲戒力度,切實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