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衡東縣洣水鎮堅持“一個引領”,引導“兩個驅動”,抓好“三個融合”,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
一、堅持黨建引領,凝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向心力。一是堅持把集體經濟發展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要內容,將經濟管理、產業發展、電子商務等知識納入村(社區)黨員周五課堂、“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三會一課”必學內容,不斷提升抓好黨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二是選優配強帶頭人,從農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等優秀人群中,大膽選用懂經營、善管理的“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和鄉賢會,2023年洣水鎮補選村支兩委干部15名,其中大學及以上學歷超過30%。三是牢固樹立“黨建+產業”思維,由鎮黨委監督指導成立產業連片發展小組,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職責全部明確到人。2022年,全鎮村集體經濟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
二、引導“兩個驅動”,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創新力。一是引導新型人才驅動。立足洣水鎮“兩新”組織綜合黨委,鼓勵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退休專家等返鄉創業。建立涵蓋重點大學教授、航天專家、醫學專家等12人的衡東專家人才庫;對637名衡東籍在外就業人員進行摸排,收集其返鄉創業意向,建立返鄉創業人員信息庫和創業項目信息庫,支持創業者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二是引導科技創新驅動。打造“黨員創客”品牌,將新型農民、致富帶頭人等117名黨員創客納入人才庫,組織電商、營銷、管理等培訓120余課時,通過“互聯網+”技術,推進農業由“生產導向”向“市場和消費導向”轉變,實現技術“走進來”,產品“走出去”。金峨、狀元、仙林等村通過電商平臺直播銷售特色農產品實現增收7萬余元。
三、抓好“三個融合”,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競爭力。一是完善農企利益融合。不斷強化農企利益聯結、穩定契約關系,探索農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新模式。如我鎮湘桂農機合作社通過為分散農民和種糧大戶牽線搭橋,既解決農閑時勞動力閑置,又解決種糧大戶人手不夠的問題,全年解決勞動力2000余人次,創造經濟效益上百萬元,實現農民企業雙贏。二是引導龍頭企業融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就地消化農副產品,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如我鎮仙楠村依托花奇里景區大力發展鄉村農家樂和本地大米、油茶、禽畜等綠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既解決了當地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又提高了務工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5萬元。三是深化文旅產業融合。立足自身現有的自然風光、衡東土菜、人文古韻、紅色底蘊等資源,將旅游、文化、康養、美食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彭浚狀元故居、旭達養生、花奇里景區等一批本土文旅精品。今年來成功舉辦市鄉村文化旅游節、首屆帳篷音樂節、第六屆土菜文化旅游節等活動,花奇里年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次,僅“五一”期間門票收入達40余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