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部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近期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進一步強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推出了系列改革舉措,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近年來,衡陽市發改委牽頭推進全市經濟體制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轉變發展方式,開拓發展空間,為推動衡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聚焦高水平市場體制建設,著力創造公平活力的市場環境
近年來,衡陽市巧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形成合力,讓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斷被激發,實現資源配置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一手抓國資國企改革。衡陽市屬國有企業南岳電控子公司格利惠公司,作為一家成立半年多的公司,攻克了一項“卡脖子”技術——“汽油直噴GDI”,打破了國際壟斷;國內首發雙燃料高壓共軌缸內直噴噴射系統,能耗降低30%左右;公司的龍頭產品-甲醇PFI燃料噴射系統實現國內市場占有率90%……這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一個最佳注腳。
今年以來,衡陽市國有企業改革走深走實,推動國有資本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完善現代企業公司治理,提升國有企業現代化公司治理水平和國企核心競爭力。截至9月底,衡陽市國資委財務統計快報企業資產總額3277.19億元,同比增長7.8%;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8.71億元,同比增長8.6%;上繳稅金總額11億元,同比增長132.9%。加力國有“三資”改革,努力將沉睡的“三資”變為增收的“活水”,截至9月底,4個市屬監管企業共盤活閑置“三資”102.7億元,盤活廠房(樓宇)12.4萬平方米。
一手抓民營經濟發展。“‘兩重’‘兩新’政策太及時了,今年前9個月,公司拆解報廢車4000多輛,比去年同期增加3000多輛,產值可增長近300%。”連日來,衡陽市萬鑫利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有限公司負責人莫毅忙得不可開交。
聚焦經營主體培育,衡陽市先后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走找想促”“鏈長到一線”“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等,問需于企、問計于企,打通政策落實“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今年來,衡陽精準承接國省“兩重”“兩新”政策,積極指導企業完善前期手續,精準謀劃項目,已爭取超長期國債資金8.38億元(含消費品以舊換新超債資金1.6億元)。出臺實施汽車以舊換新置換更新、節能家電以舊換新等活動方案,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讓利、金融支持”等方式,兩批次已發放汽車置換更新消費券和電子紅包4480萬元;1-9月,全市汽車銷售34610輛,銷售額48.45億元,同比增長13.94%;其中新能源車銷售13794輛,同比增長80.86%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顯性隱性壁壘
據了解,衡陽市正在集中精力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攻堅戰。
“衡陽市將配合全省利用半年時間,聚焦整治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公共資源交易其他方面等四個領域16類問題,打一場攻堅戰,以雷霆之勢堅決打擊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違法違規行為,阻斷‘打招呼’、控標的實踐路徑,營造公平競爭的清朗環境,提高招標投標主體獲得感。”市發改委法規科負責同志介紹道。
今年以來,衡陽市積極參與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善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為問題發現歸集、甄別核實和限期整改工作機制,排查現行有效行政措施1099件,發現不符合統一大市場工作要求的文件16件,已經全部整改。在持續規范招商引資工作新形勢下,第一時間成立招商引資亂象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專班,持續清理規范招商引資政策,完善招商引資決策和考評機制,嚴防無效“內卷”招商。構建大招商新模式,抓實產業基金股權招商,聚焦輸變電等優勢產業招商,發揮鹽鹵化工、有色金屬等資源優勢招商。前三季度,簽約引進中航集團、京東集團、貴州磷化集團等“三類500強”項目26個,總投資額123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行穩致遠
“我們主要從事新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的研發、生產,研發前期投入大、投資回報周期長,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稅務部門主動上門對接,幫助我們及時、準確地享受稅費政策。”走進湖南領湃鋰能有限公司,企業生產井然有序。談及稅收服務和政策優惠,公司辦稅人員劉青艷說,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近兩年已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金額超6000萬元,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200余萬元,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237萬元。
衡陽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建立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制度,推行優化營商環境指標長工作機制。聚焦服務企業發展,制定衡陽市“穩增長22條”“提振市場信心14條”等惠企政策,建立“智慧獎補免申即享”平臺,去年市本級兌現惠企政策資金3.88億元,落實減稅退稅降費20.12億元,為1176戶在保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貸款擔保17.65億元,幫助262家先進制造業企業減免增值稅3.89億元。聚焦優化行政執法機制,強化企業賦“碼”保護機制,1.3萬家企業入駐“賦碼保護平臺”。扎實開展“新官不理舊賬”專項治理,嚴厲打擊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為。聚焦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其中“新生兒出生”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辦件量居全省第一,“一件事一次辦”辦結率達95%;推行衡陽市域內不動產登記業務全覆蓋通辦,實現“無紙化、零跑腿”,實現不動產登記“異地受理、屬地辦結”。
聚焦經濟結構優化,持續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近年來,衡陽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緊扣“五張名片”,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特高壓輸變電技術,曾是世界性難題。2006年我國啟動全球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項目——晉東南至荊門實驗示范工程。彼時,全球范圍內千伏級輸變電技術尚無先例可循。衡陽特變歷經17個月,成功研制世界首臺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多年來創造出38項世界第一、104項全國第一。至2024年初,我國建成投運的特高壓線路達31條,衡變公司承擔了27條特高壓線路工程供貨。衡變的變壓器總產量達到1.3億千伏安,是世界單廠產量最大的變壓器制造商。
近年來,衡陽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輸變電裝備、鹽鹵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入圍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高新區下一代信息網絡創新型產業集群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聚焦優勢產業,衡陽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在電工裝備、核工業、有色金屬、鋼管及深加工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特變電工海上風電充氣柜和平臺用變壓器填補國內技術空白,衡鋼第三代特殊扣套管創下同規格套管下井最深紀錄,高蛋白大豆衡春豆10號項目被推薦參加國家生產實驗。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打造以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為核心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引進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企業30余家;著力培育循環經濟新的增長點,提前謀劃布局低空經濟、氫能等新賽道,全市通航機場和直升機起降點總數居全省第二;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鹽鹵化工基地,設計氫氣產能1.3萬噸/年。
落實擴大內需戰略,需求結構不斷改善
今年初,總投資101.8億元的綠色低碳鹽堿產業基地項目破土動工;8月28日,總投資100億元的衡山幻多奇文旅康養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近期,總投資10億元、年產能達3000萬kVA、年產銷10億元的特變電工南方輸變電裝備再制造中心投產運行;衡山智能制造產業園已有21家企業簽約、15家企業裝修試生產;衡東泵業產業園已有9家企業進行生產……全市跑出了重點項目建設加速度,為經濟穩增長添加了底氣。
一直以來,衡陽始終踐行“項目為王”理念,高效運行“五制一平臺”、重大項目聯合保障等項目推進機制,全力推進重大項目攻堅突破,擴大有效投資。據了解,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4%,排全省A類市州第1;50個在衡省重點項目、400個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322.2億元、862.4億元,為年計劃的84.6%、88.5%,預計全年可完成投資1100億元以上。
衡陽把握“兩重”“兩新”機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已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超長期特別國債、增發國債資金65.4億元,支持287個項目。圍繞“一攬子”增量政策,搶抓“兩個1000億元”提前下達的機遇,已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1.76億元,其中城市地下管網資金1.52億元、占全省比重11.6%。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衡陽市把握承辦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契機,全面鋪排文旅項目86個,其中18個重點觀摩項目撬動社會投資46.67億元、占比92.17%。在旅發大會效應帶動下,“周末不忙,來趟衡陽”火遍全網,中山南北路重溫“小上海”繁華,青草橋頭再現“酒百家”盛況,花火集市點亮“夜衡陽”星空,“雁城顏值”不斷刷新出圈。
據監測,今年國慶假日,衡陽市25家旅游景區接待游客人次和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09.94%、60.26%,兩項增幅均位居全省之首。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9%,連續7個月保持全省第1。一組組驚人的亮眼數據,正是衡陽承辦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虹吸效應”的折射。
強化協同發展,區域結構逐步優化
"居南北要沖,扼兩廣咽喉"。放眼全國,衡陽位于華南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往北第一座人口突破百萬的大城市。
中國郵政集團湖南省分公司正是看中衡陽"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的區位優勢和"公鐵水"聯運立體交通體系,才決定在衡陽投資建設湘南地區最大、全省第二的郵政分撥基地——湖南郵政湘南分撥中心。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占地面積110畝,建設規模4萬平方米。今年5月,破土動工;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設總量65%;預計2025年上半年,完成設備安裝并投入使用。項目建成運營后,集散范圍將覆蓋衡陽、郴州、邵陽、永州、懷化、婁底6個市及50個縣區,日處理郵件將達300萬件,預計可實現年營收4億元,稅收1000萬元。
近年來,衡陽市積極融入中部崛起、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加快構建大交通格局,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強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積極爭取南衡高鐵、衡吉高鐵納入國家規劃,實現京港澳耒宜段提質擴容實質性開工、衡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加快打造現代物流基地,衡陽物流樞紐、華辰物流、潤澤智惠產業創新城等重大物流項目穩步推進,衡陽陸港樞紐(一期)鐵路專用線項目工程開工建設。
聚焦重點領域改革,切實增強宏觀統籌的科學性
衡陽市不斷健全完善科學的宏觀統籌機制,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圍繞園區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深度發力,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以園區體制改革為產業搭平臺
衡陽縱深推進園區管理體制改革,穩步剝離園區社會事務,逐步實施“政企合作、園企共建”模式,全面探索市場化運營管理模式,推動園區服務由“政府包攬”向“市場化服務”轉變。
松木經開區原來下屬的電鍍產業園,由于投資主體單一、債務風險較大,園區發展后勁被嚴重制約。松木經開區通過走市場化辦園之路,通過公開招標,選擇源創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松木電鍍產業園的運營商,全面負責電鍍產業園的建設、包裝、招商、運營。接手園區運營后,運營商投入資金1100余萬元,用于場地改造、環保安全以及污水治理等配套設施的改造;同時,完成了電鍍中心危化品倉庫的完整危化品經營資質辦理工作。至此,電鍍產業園區已具備完善的招商條件。
截至目前,電鍍產業園已有中航、衡鈦等7家企業成功入駐,租賃面積近18000平方米,涵蓋電鍍行業多個細分領域,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使電鍍園區形成了良好的產業集聚效應。
按照國家園區“兩主一特”、省級園區“一主一特”要求,衡陽市積極引導各園區產業差異化發展。截至三季度主導產業營收占比提升至84.4%,較去年同期增長17.4個百分點,全市園區新開工2億元以上項目98個,中核鉭鈮、鐘表產業園二期等34個項目預計年內投產。
以財稅體制改革為民眾增利益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發揮著“先行軍”作用。衡陽市財政系統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立足衡陽實際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據了解,衡陽市榮獲省政府2023年度實施財源建設工程成效明顯地區真抓實干表彰激勵。
在收入上完善稅收制度,實施“稅務+N”專項行動,緊盯重點稅種、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人群開展靶向監管,取得了系列重點突破。
在全省率先出臺土增稅清算流程指引,組織入庫1.13億元;有效化解碧桂園集團申請大額退稅應退未退的外界壓力。全市農商行共查補入庫6770.76萬元,以此撬動金融業稅收全面增收。探索房地產欠稅企業資產拍賣稅收強制執行一條龍措施,累計清理陳欠5.5億元,陳欠清理率22.32%,排全省第2。成功查辦首起“網紅”涉稅案件,查補入庫稅款及滯納金383萬元;全市經營所得個稅匯繳申報率100%,稅收同比增長52.5%。前三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地方稅收增速分別排全省第一、第三。
強化“節支就是增收”,將部門基本支出、“三公”經費、結轉一年以上的項目支出等財政撥款,以及沉淀閑置、低效無效的單位資金全部收回或上繳財政增加可用財力。推動財政政策效能、資金使用效益、財稅改革效果、財稅監督效力、內部管理效率“五提升”
今年以來,清理收回閑置、低效以及往來資金10億元以上。推進城區弱電管網、光伏發電等特許經營權以及砂石采礦權出讓;加大閑置資產資源處置,實現國有“三資”盤活收益達268.58億元;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持續加大對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60.61億元,同比增長3.07%;其中教育、醫療、社保、文化、城鄉社區、住房保障、應急管理等公共服務支出295.56億元,同比增長6.1%。
以金融體制改革為實體經濟添動能
“真是幫了我的大忙!這筆500萬貸款簡直就是“雪中送炭”,收到放款短信,急需資金周轉的王先生激動地說道。
王先生所經營的農業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效、智能和生態發展的現代化農業企業,正處于上升發展期,為搶占市場,公司擬擴大生產規模,急需支付一筆非常重要的款項,迫于流動資金緊張,此時距離付款日僅有10天。人行衡陽市分行在一次走基層調研活動中了解到王先生急需資金擴大生產,并指導建設銀行進行對接。建行衡陽市分行快速組建“突擊小組”,緊急會商討論方案,針對客戶資質精準分類服務,僅用7個工作日順利完成500萬元裕農致富貸放款,為客戶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來,衡陽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模式推陳出新,推出“流水貸”“衡陽快貸”等大批為實體企業量身定制金融產品,9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559.69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達227.19億元、同比增長27.06%。
衡陽市持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金融總量穩定增長,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完善,金融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6334.5億元、3878.8億元;金融業納稅額18.06億元,同比增長40.36%。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