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實施“七大攻堅”總體方案》要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不斷夯實安全穩定基礎,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和應對災害能力,防范化解債務、金融風險,強化房地產項目全過程監管和風險管控,不斷夯實安全基礎,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衡陽,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攻堅目標
(一)夯實本質安全基礎。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攻堅安全生產深層次矛盾問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確保底線工作“五全一常態”機制始終處于激活狀態,確保不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確保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二)防范化解債務風險。搶抓中央一攬子化債政策機遇,穩妥化解存量債務,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兜實縣級“三保”底線,全力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三)強化房地產項目管控。全市所有已建未交付、在建和已立項未建的房地產開發樓盤項目。
二、攻堅任務
(一)強化本質安全和災害應對能力
1.強化專項整治。礦山方面:下更大力氣推進“八條硬措施”硬落實,持續推動“三個一批”落地見效;緊盯煤礦瓦斯、水害等重大風險,落實瓦斯水害“雙三十條”;盯緊看牢尾礦庫特別是頭頂庫,加強監測和巡查,及時排查管控風險隱患。危化品方面:高質量推進化工園區“十有兩禁”安全整治提升,緊盯涉及氯化、重氮化、氟化、過氧化等危險化工工藝企業開展專家指導服務及“回頭看”,深入開展高危細分領域風險排查治理。消防方面:嚴管嚴防高層建筑、大型綜合體、“九小場所”等重點場所安全風險,鞏固深化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暢通“生命通道”等專項整治成果。扎實開展建筑保溫材料、動火作業等“一件事”全鏈條整治。工貿方面:聚焦鋼鐵、鋁加工(深井鑄造)、粉塵涉爆、有限空間作業等重點領域,狠抓整治成效提升。交通運輸方面:深入開展水上交通隱患整治,重點整治船舶、渡口、重點水域安全隱患,加強航運航道管理,提升水上交通本質安全。持續推進頑瘴痼疾整治,深入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農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燈萬帶”示范工程。加強“兩客一危”車輛智能監控、非法非標車輛源頭治理,積極配合做好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建筑施工(含自建房)方面:突出深基坑、高支模、高邊坡、起重機械、長大隧道橋梁、農村水利工程等,強化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持續推進居民自建房專項整治,對已經排查出來的問題隱患整改率達到100%。城鎮燃氣方面:持續推進城市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督促加強市場準入及事后監管,推進燃氣領域企業主要負責人全覆蓋培訓。特種設備方面:突出氣瓶、大型游樂設施、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觀光電梯等重點設備,強化檢測檢驗和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充裝等行為。持續抓好能源、教育、旅游、文體、軍工、民航、鐵路、水利、商務、農機、電力、倉儲物流等重點方面集中治理行動,著力規范安全生產秩序。(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文旅廣體局、市委軍民融合辦、市水利局、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分別按職能分工牽頭,其他有關單位配合)
2.強化隱患清零。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專項行動,切實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全面推行專家診查、行業互查、企業自查、曝光問題“三查一曝光”硬舉措,聚焦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工貿行業、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城鎮燃氣、民政服務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高層建筑、商超、充電設施、“九小”場所、文體場館、景區景點、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以及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場所、特種設備、煙花爆竹、船舶、電力、餐飲、住宿、大型農貿市場等行業領域,進一步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推動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教訓吸取不深刻、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不深入、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打擊非法違法行為不到位等突出問題,健全問題隱患閉環整改和責任倒查機制,全覆蓋排查、“零放過”整改,做到風險有效管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筑牢安全防線。(市應安委辦牽頭,各負有監管職責行業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
3.強化監管執法。采取“四不兩直”明察暗訪、堅持“雙隨機”抽查機制,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分類分級精準化執法、差異化管理。嚴格落實縣、鄉兩級政府“打非”主體責任,嚴厲打擊礦山違法盜采、危化品(煙花爆竹)非法生產運輸經營、無資質施工和層層轉包、客車客船非法營運、違規電氣焊、亂挖亂鉆等典型非法違法行為。加大獎勵力度,充分發動從業人員和社會群眾舉報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隱患、非法違規行為。依法強化“一案雙罰”“行刑銜接”,嚴格落實通報約談、掛牌督辦、警示曝光、聯合懲戒、停產整頓、責任倒查等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市應安委辦牽頭,各負有監管職責行業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
4.強化標準化建設。積極推動、引導有關行業領域各類企業單位開展安全標準化創建,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落實“雙重預防”“一會三卡”等機制,分規模分行業細化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標準,選樹一批安全生產標桿企業,落實達標企業在減少檢查頻次、復產驗收優先、優化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信貸信用等級評級等方面激勵政策,推廣安全管理體系先進經驗。充分發揮保險參與風險評估管控、事故預防、事故補償功能,推動企業強化安全管理。(市應安委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政府辦、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衡陽監管分局、各負有監管職責行業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
5.強化科技興安。加快推動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向事前預防數字化轉型,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北斗應用等技術,加快重點行業領域推廣應用安全適用新技術新裝備,用好“兩重”“兩新”政策,推動化工落后工藝技術設備、老舊裝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推動礦山企業智能化建設,推動老舊消防設施改造升級、推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提升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軍工、民爆、隧道施工等行業領域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市應安委辦牽頭,市委軍民融合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等相關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
6.強化全民安全素質。加強礦山、危化、燃氣、醫院、冶金、重點文物博物館、大型商業綜合體等主要負責人安全教育培訓,提升高危行業安全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安全素質能力。大力開展反“三違現象”行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提高從業人員安全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從業人員的安全準入機制以及不符合安全條件要求的退出機制,提升從業人員整體能力水平。加強對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全民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育公眾安全意識,聚焦“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持續推動安全宣傳“五進”,堅持開展安全生產月、消防宣傳月、防災減災日、安全宣傳咨詢日等活動,加強安全生產警示教育與防范應對各類災害技能宣傳,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市應安委辦牽頭,市應急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文旅廣體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國資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務局、市城市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能分工負責)
7.強化監測預警能力。強化基礎建設和科技賦能,建立健全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結合的監測預警預報體系,提升監測預警預報的效率和質量。優化調整加密監測站點布設,提升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水旱災害、地震災害、森林火災等單災種監測預警能力。完善落實“631”預警叫應機制,健全預警響應反饋機制,充分發揮全市應急廣播體系終端作用,著力解決預警“最后一公里”。(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水文局、市林業局、市文旅廣體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8.強化自然災害防范應對。持續推進2024年重大自然災害復盤整改提升工作,強化風險評估,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嚴格落實處置重大災情險情領導干部靠前指揮機制,修訂完善各類預案方案,強化隊伍、物資、裝備落實,加強培訓演練。深入開展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推動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設,實施地質災害綜合防治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加強切坡建房監管,深化中小河流、病險水庫(閘)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狠抓巡查防守,強化技術支撐,突出避險轉移,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科學有序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市應急管理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林業局分別牽頭,市氣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9.強化應急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裝備能力建設,加強省區域應急救援衡陽中心和衡東大浦航空救援基地建設,推進骨干救援隊伍裝備能力建設,加大森林火災、抗洪搶險、地震、地質災害和安全生產等領域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力度,深入推進城市消防站建設,優化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提升應急救援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牽頭,其他有關單位配合)
10.強化基層應急能力。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組織指揮能力,提高基層安全風險防范能力,增強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實戰和應急處置能力,強化基層基礎、守牢安全底線。(市應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牽頭,其他有關單位配合)
(二)防范化解債務和金融風險
1.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堅持以“管項目”來“管債務”,強化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來源評估和提級復核,嚴格財政承受能力評估,嚴禁超出財力鋪新攤子、上新項目。加大債務領域監督力度,將不新增隱性債務作為鐵的紀律,對違規舉債行為嚴肅追責問責。(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審計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2.積極穩妥化解存量債務。精準用好增量化債政策,嚴禁擠占挪用政府債券,嚴禁虛假化債。積極盤活國有資金資產資源,多渠道籌集資金,抓實既定化債舉措,落實法定債務到期償還責任,堅決完成化債任務。健全債務監測機制,開展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政府辦、市審計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3.守牢債務風險底線。加快融資平臺市場化轉型,加力協調金融機構,完成全年壓降目標。強化平臺退后管理,設置觀察期跟蹤監測,嚴禁虛假退出,嚴防債務風險。加大財金聯動力度,引導激勵金融機構合理運用債務重組、置換等手段,推動債務成本實質下降,債務結構持續優化,做好防風險工作。(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政府辦、中國人民銀行衡陽市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衡陽金融監管分局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4.兜實縣級“三保”底線。壓實縣級“三保”主體責任,持續開展縣級財政預算編制事前審核工作,確保縣級打滿打足“三保”預算,不留硬缺口。研究設立“三保”專戶,防止擠占挪用“三保”資金。深入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增強財政統籌力度。建立健全縣級財政運行監督機制,加強分析研判和預警,防范風險事件發生。規范財政管理,強化財會監督,加強財審聯動,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對違反財經紀律行為嚴肅追責問責。(市財政局、市審計局按職能分工負責)
5.有序推動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強化重點機構風險防控。堅持分類施策,綜合評估機構風險狀況,實施差異化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衡陽監管分局、市政府辦、人民銀行衡陽市分行、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衡陽辦事處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6.全力推進重大案件風險處置。持續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充分挖掘一批問題線索,及早發現一批風險隱患,有效處置一批重大案件,堅決懲處一批違法分子。嚴格執行“三統兩分”原則要求,持續加大重大非法集資案件統籌協調力度,按照“公安在偵、檢察在訴、法院在審、資金清退”不同階段細化處置工作方案,專人盯辦、列表推進,集中力量攻堅化解。多措并舉加大追贓挽損力度,堅持“應追盡追、應繳盡繳”,依法追繳涉案人員違法所得、不當得利,切實提升善后處置工作質效。(市政府辦、市委政法委、市委網信辦、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衡陽監管分局、人民銀行衡陽市分行等按職能分工負責)
(三)強化房地產項目全過程監管
1.加強預售管理。進一步提高預售門檻,進行現房銷售試點,進一步修訂完善商品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
2.加強動態監管。一是整頓和治理無證售房行為,加大房地產開發企業未取得商品房銷售許可證,自行或委托經紀機構,以認定、登記、選號等方式銷售或變相銷售等行為查處; 二是整頓和治理房地產經紀行為,加大對房地產經紀機構、房地產經紀人利用虛假信息騙取中介費、服務費、看房信息等費用,在代理過程中非法賺取差價、占壓資金等違規行為查處。(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
3.做好配套服務。繼續做好“保交樓”、“保交房”后續掃尾工作,加快推動驗收及不動產證辦理實施意見的落實落地;繼續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推動“白名單”融資擴圍增效;繼續完善出臺“衡十條”配套實施細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
三、推進機制
成立實施安全強基固本攻堅行動工作專班,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召集人,市政府協管副秘書長,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負責人擔任副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網信辦、市委軍民融合辦、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政府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商務局、市文旅廣體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審計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林業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信訪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市公安交警支隊、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衡陽警備區戰備建設處、武警衡陽支隊、市稅務局、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人民銀行衡陽市支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衡陽監管分局、省農信聯社衡陽辦事處等,辦公室設市應急管理局,負責日常協調和調度工作(市財政局負責防范化解債務和金融風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房地產項目管控)。各縣市區(園區)和市直相關部門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加強統籌協調,抓好工作落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