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山縣:精準“問診”在一線 民生實事暖民心
發布時間:2025-08-29 16:53??????來源:中國焦點日報網?????瀏覽量:
字體:

“在沒引入自來水之前,枯水季節經常斷水。”白果鎮瓦鋪村村民朱江南對著嘩嘩的水流,綻開了燦爛的笑容,“現在洗澡用水方便多了,孩子們每天都高高興興的。”這是衡山縣堅持開門教育、為民辦實事的生動縮影。全縣各單位堅持落實“四下基層”制度,深化“走找想促”活動,全方位、多維度為縣域發展“問診把脈”,精準對接群眾急難愁盼。


政務服務“小窗口”做優便民“大服務”

多渠道聽民意。全縣各級黨員干部堅持身入心至,真正沉到一線,通過屋場懇談會、庭院議事會、發放調研問卷等方式,原汁原味記錄群眾呼聲,實行“收集-分類-交辦-反饋-銷號”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線下跑得勤,線上也不閑著,縣數據局綜合運用政務服務“好差評”“12345”熱線、“辦事不成”反映窗口等渠道征集問題線索,暢通民意訴求“快車道”;與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推行“跨域辦理”新模式,優化異地政務服務合作,將25個涉及“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納入大廳集中辦理,實現從“多頭跑”到“一站式辦結”。目前,全縣已累計收集群眾反映的急難問題190余個,已推動解決民生實事130余個。


抗旱保灌能力顯著提升的江東鄉白龍河壩

用實招解民憂。針對江東鄉白龍社區群眾普遍反映的農田灌溉難題,江東鄉黨委主動作為,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摸底排查,實地勘察水壩運行情況,系統收集村民在蓄水、用水方面的實際困難,并積極爭取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白龍河壩提質改造工程順利推進,目前已完成河堤加固、橋面重建及自動化閘門系統安裝等工程建設,水壩總蓄水量達120萬立方米,其抗旱保灌能力顯著提升,有效保障了下游3000余畝農田的灌溉需求,讓村民們盼望已久的“清水潤田”愿景照進現實。

提質改造中的環先南路

疏堵點惠民生。縣城內的城西完小是一所擁有3000余名師生的完全小學。學校周邊的環先南路原來僅5米寬,每逢上下學高峰,人流車流密集,擁堵現象嚴重,師生出行和周邊居民生活備受困擾。為有效改善擁堵狀況,衡山縣利用暑假“黃金期”,重點實施環先南路提質改造工程,將道路拓寬至12米,科學規劃雙向車道,并高標準配備排水系統、路燈等設施。改造完成后,該路段將實現紫巾路與人民路有效互通,切實優化了區域路網結構和功能布局,大幅提升了群眾出行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幸福村村民口口相傳的“連心橋”

強服務順民心。開云鎮幸福村是由原幸福村與原種福村合并而成,但兩村之間橫亙著一條荊陂河,村民往來需長時間繞行,不僅日常生活不便,也嚴重制約了兩村之間情感交流和融合發展,“合村不合心”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在一次日常走訪中,縣委書記戴新賢接連聽到多位村民反映“過河難”問題。他當即拍板:“這橋,必須建!”隨后迅速組織召開現場辦公會,多方籌措資金,全力推動項目落地。不久,一座全長約26.04米、寬闊穩固的橋梁順利建成。這座橋不僅暢通了荊陂河兩岸,更緊密連接了此村與彼村干部群眾的心,有效實現了幸福村從合并到融合的轉變。為銘記這份關懷與團結,幸福村村民一致提議將該橋命名為“連心橋”。

今年以來,衡山縣委、縣政府聚焦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有效解決水、電、路、網等各類問題130余個。下一步,全縣各單位將持續堅持動真碰硬查擺問題、真抓實干推進整改,把作風建設成效轉化為解民憂、暖民心的實際行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肖佩)

相關閱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新野县| 琼海市| 怀远县| 拜城县| 封开县| 介休市| 广灵县| 磐安县| 海丰县| 汕尾市| 长治市| 保康县| 射阳县| 贵定县| 太和县| 鹿泉市| 上犹县| 和硕县| 武清区| 调兵山市| 县级市| 宁都县| 威宁| 雷州市| 吉安市| 喜德县| 根河市| 甘南县| 武义县| 肥城市| 乾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辰溪县| 永靖县| 抚宁县| 清原| 清水县| 马山县| 沙河市|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