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區:鄉村車間讓群眾足不出戶也能成為“工薪族”
發布時間:2025-08-29 16:48??????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瀏覽量:
字體: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27日訊(通訊員 曾璐茜 李晶)鄉間道路上清風徐來,立秋過后的暑氣已悄然褪去,空氣里浸著幾分秋日的舒爽。近日筆者跟著蒸湘區宏春工藝制品有限公司的面包車來到呆鷹嶺鎮振興村的深處,面包車在一戶民房前停下。這里居家型鄉村車間(明玉手機掛繩加工中心),門前早已經有七八名村民在等候,宏春工藝的工作人員將在這里把當天的物料發給她們,交代好明天過來收取。

呆鷹嶺鎮振興村一家鄉村車間的外景

走進這間鄉村車間的里面60歲的黃阿姨正戴著老花鏡,仔細地將掛繩的接口處打結、上膠。據黃阿姨介紹道,她家就在隔壁,之前一直都是務農自從村里開了這家從事掛繩制作的工藝制品公司后,她就多了一份收入,不僅能在家干活、帶孫子,還成了上班族拿起了工資。近兩年訂單越來越多,她每天都要在這里接收“派單”,每天能賺50-60元。

讓黃阿姨的生活添了亮色的,是一個叫張楊春的本地人。2016年,在深圳從事掛繩生產及出口業務的張楊春將目光投向了發展越來越好的家鄉——蒸湘區呆鷹嶺鎮振興村,產生了把深圳的廠房和掛繩業務“搬回家”的念頭

當地村民在鄉村車間手工制作掛繩

說干就干他帶著深圳的技術和訂單回到振興村,在村委會的幫助下,成立了宏春工藝制品有限公司把廢棄的舊倉庫改成了第一個加工點。剛開始只有20個村民嘗試在家編制掛繩固定員工也只有4人。如今,這小小的加工點已經發展到擁有4個工廠,去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和韓國等國家。

我們公司優先招聘脫貧戶及留守婦女,工資按照計件核算,多勞多得張楊春介紹,除了工資,公司還為員工提供技能培訓,助力他們實現長期穩定就業。

像黃阿姨這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蒸湘區人社部門積極探索靈活就業模式,與企業達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的鄉村振興合作促就業模式,振興村這家“明玉手機掛繩加工中心”便是這一模式的生動實踐。

企業提供外貿訂單技術指導和半成品“派單”給村民在家手工制作驗收合格后再按件結算工資;鎮村兩級統籌解決加工場地問題,搭建企業與村民之間的溝通橋梁,做好銜接幫扶工作。目前,該企業已吸納700余名本地村民就業,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端穩了就業碗,人均年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

張楊春在指導工廠人員對掛繩進行品質驗收

蒸湘區,類似手機掛繩加工這樣的鄉村車間共有11個,涵蓋加工、手工、蔬果種植等行業它們雖然分布在蒸湘區的村頭巷尾,卻都有同樣的熱鬧——華達田園生態農業公司的葡萄果園里回蕩著采摘的歡笑聲,惠農農業科技公司的蔬菜打包車間里工人忙著揀貨裝貨,騰躍工藝廠內殘疾職工們圍坐在一起手編飾品……他們都是鄉村車間的受益者,共同奏響了平凡生活中的奮斗樂章。

雨母山鎮臨江村一家鄉村車間內,工人正在分揀、打包蔬菜

鄉村車間雖小,卻是鄉村振興的大力量。蒸湘區人社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它讓群眾有事做、有錢賺,生活越過越紅火,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也讓更多人愿意留在鄉村,為鄉村注入新鮮血液,實現了產業與就業的良性互動。

近年來,蒸湘區充分鼓勵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合作社等積極申報“鄉村車間,對已認定的車間實行動態管理,準確掌握車間建管運營情況和急難愁盼問題。每年對符合條件的車間給予獎補。近兩年來,共發放鄉村車間穩崗補貼30.8萬元,就業創業服務補助328.48萬元。

未來,隨著更多鄉村車間的落地生根,隨著政策扶持的持續加碼,蒸湘大地上必將有更多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的夢想,讓“工薪族”的笑容綻放在每一個村落,讓產業興旺、百姓富足的鄉村新圖景,在奮斗中愈發清晰動人。

責編:張子欣

一審:張子欣

二審:陳鴻飛

三審:徐德榮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閱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开化县| 兴海县| 阳高县| 玛多县| 乐至县| 雷山县| 安宁市| 荣成市| 兴和县| 拉孜县| 射洪县| 广宗县| 宜州市| 竹北市| 金门县| 合江县| 辉南县| 济源市| 昌宁县| 蓝田县| 康马县| 城口县| 江油市| 渝中区| 凭祥市| 汝城县| 烟台市| 台州市| 达日县| 东源县| 鹰潭市| 高尔夫| 三江| 得荣县| 繁昌县| 英吉沙县| 临城县| 塘沽区| 柘城县|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