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8月11日訊(通訊員 何衡 呂文煜)當前正值蓮子加工旺季,8月10日,筆者走進衡陽縣臺源鎮德源蓮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七條全自動生產線正全速運轉,剛剛采摘下來的蓮子經過篩選分級后,一部分進行打包銷售,一部分根據用途不同,進行取芯、磨皮等二次加工。
這款光電色選機是公司去年引進的新設備,能精準捕捉每一顆蓮子的形態、色澤、含水量等多項數據,相較于傳統設備粗略的三級分選,新設備可執行更為精細的五級分選,不僅大幅減輕后續人工復選的工作強度,更使生產線整體效能提升15%以上。
德源蓮業內,員工正在操作色選機。張興宇/攝
衡陽德源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侯介紹說:“以前機器在產品分級這塊,一級以后的二級、三級分得不明顯,之后再由人工復選和人工分包,效率會特別低?,F在用了新機器,二級、三級乃至四級,都可以獨立成系統,又可以機器自主學習。通過快速的鏡頭識別和激光雷達去甄別。所以現在能分得更清,分得更細了。”
蓮子產業是臺源鎮的傳統重點農業產業。張興宇/攝
衡陽德源蓮業有限公司是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主要生產臺源烏蓮、圓粒湘蓮、磨皮白蓮、鉆芯蓮、開邊蓮等產品,年平均銷售額達8000多萬元。目前,公司已建成8條全自動流程化生產線,粒蓮加工日產能達20噸,成品月均產能達500噸,最大年產能達8000噸。隨著精細化分級技術的突破,企業依托全新的生產線,推出蓮芯茶、蓮須茶、蓮子羹等精深加工湘蓮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自實現全面產業化以來,公司產值已突破1個億。
臺源鎮的荷花盛開,成熟后的烏蓮是當地特色農產品。張興宇/攝
精準度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王侯說:“我們現在的蓮芯茶相較之前,碎片率大大降低,圓整度大大提高。我們得到了一瓶或者一顆更綠色更純粹、品相更正的蓮芯,消費著觀感得到了增強,那么消費力也會得到提升?!?/p>
下一步,公司將通過校企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推動湘蓮產業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轉型升級。
如何讓烏蓮成為具有富農能力的產品,王侯說:“我們應該走科研創新之路,比如說切片荷葉茶、即飲蓮須茶、新鮮即食蓮子羹、蓮子露,我們可以看到烏蓮產業還深有潛力,還可以挖掘更多的亮點。”
近年來,衡陽縣著力推動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引導湘蓮加工企業向智能化、精準化轉型,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讓小蓮子撬動大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紅網
作者:何衡 呂文煜
編輯:宋美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