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東黃花分外香
發布時間:2025-07-10 14:18??????來源:湖南在線?????瀏覽量:
字體:
祁東黃花分外香
——寫在2025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現場觀摩會暨黃花菜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研討會舉辦之際


  陳鴻飛 劉繼海 陳延上 曾煒煜 李嘉儀

  “過去,雁隆食品半自動生產線每日加工黃花菜1.5萬公斤。如今,一條‘古法還原’自動化生產線每天加工5萬公斤,生產效率提升3倍多。”7月4日至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特色糧油果蔬作物特征品質分析與特征標準研究”項目現場觀摩會暨黃花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研討會在祁東縣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60多名專家教授和企業家代表齊聚湖南雁隆食品公司,探討黃花菜產業技術創新與未來發展路徑。

  與會代表觀摩了黃花菜博物館、雁隆食品種植基地、黃花菜干菜古法還原生產線、文化長廊及農產品展示廳,舉辦黃花菜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交流會、專家作技術報告,品鑒黃花宴。

  “祁東是全國聞名的‘中國黃花菜之鄉’、黃花菜原產地,有近600年的種植歷史。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16.55萬畝,年產鮮菜約27.2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逾33.8億元。”縣委書記雷華介紹,世界黃花菜看中國,中國黃花菜看祁東。 

  “目前,祁東縣建成全球首個黃花菜種質資源庫,500余種珍稀資源蘊藏生機。‘黃花+’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陳昌義說,全國市場占有率超七成,香飄“一帶一路”,年出口額逾千萬美元。黃花菜成為祁東40萬菜農的錢袋子。

  “心里的黃花菜情結,難以割舍”

  走進位于黃土鋪鎮四馬堂村的湖南雁隆食品山后的黃花菜種植基地,連片的黃花菜隨風搖曳,淡黃色的花蕾綴滿枝頭,淡淡的清香,豐收的喜悅撲面而來。

  “這壟黃花菜基地有5000多畝。苗子種得早,大部分是三四年前種植的。”公司董事長肖享華邊采摘邊告訴筆者。

  時光荏苒。年逾六旬的肖享華早年從事黃花菜收購、販運,銷售黃花菜的足跡遍及福建、上海、廣東、廣西等10多個省市區,生意紅紅火火。

  上世紀90年代中期,肖享華另辟蹊徑,在云南昆明創辦米線加工企業,他憑著聰慧頭腦,吃苦韌勁,良好聲譽,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眺望家鄉連脈的山巒,漫漫山坡和山崖處芳草萋萋,黃花菜簇簇擁擁,含苞初綻,金燦燦的猶如天女散花,刻意的點綴,在微風吹拂下,激情合奏一曲宛轉悠揚的生命贊歌。

  “小時候,兄弟姐妹的學費、生活費,都靠父母賣黃花菜賺的錢。”肖享華提及心里的黃花菜情結,難以割舍。

  2016年,祁東縣組團來到昆明招商,肖享華一拍即合。夫妻告別城里舒適的生活環境,留下兩個兒子在昆明繼續堅守米線生意。他毅然返回家鄉黃土鋪鎮,投資1.8億元興辦湖南雁隆食品公司,開始第二次創業。

  “古法還原”新技術,加工獲重大突破

  這次研討會的亮點是黃花菜加工技術的重大突破——“古法還原”綠色加工技術體系。

  筆者在雁隆食品自動化加工車間發現,依托全新研發的“古法還原”新技術,加工出來的黃花菜干菜色澤金黃、香氣濃郁。這項新技術是湖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劉秀斌、孫超然帶領科研團隊聯合雁隆食品共同攻關,歷經3年取得的重大突破。

  “黃花菜不是靠種,是靠天。”肖享華回憶:過去,黃花菜的采摘時間集中在中午12時到下午3時,每戶農家一天能采摘20至30公斤,最多不超過40公斤。往往要出動全家三四口人才能完成。

  采摘回家后,黃花菜用竹笪晾曬。晴天時,曬上五六小時還要翻一次邊,至少3天才能完全曬干。

  一旦遇上陰雨天氣,黃花菜很容易發霉、變黑,甚至需要靠柴火烘烤,烤出的干菜色澤發黑、品質低劣。

  “要讓消費者吃上好黃花菜。”2017年,肖享華連續三年在工藝上持續優化。從2017年的口感突破、2018年工藝穩定性改進,到2019年初步實現“色香味”統一,雁隆食品逐步積累起全流程工藝優化經驗。

  在此基礎上,企業依據自身經濟實力,自主設計半自動“古法還原”加工生產線,對傳統加工流程進行了初步機械化改造。

  “陰天下雨時,還是解決不了黃花菜質量問題,該霉的霉、該黑的黑,還是靠天吃飯。”肖享華說。

  2021年,祁東縣黃花菜加工面臨提質升級的迫切需求。在省科技廳指導下,省“三區人才”湖南農業大學科技處蔣立對接雁隆食品,在了解到雁隆食品的需求后,迅速推動企業與湖南農大科研團隊建立合作。湖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劉秀斌、孫超然牽頭,聯合雁隆食品組成科研團隊,圍繞“古法還原”理念展開為期三年的技術攻關。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重點研發計劃和科技特派員專項等資助。

  “我們希望通過現代技術手段,把傳統‘古法’轉化為穩定、可靠、綠色的標準化體系。”劉秀斌說。

  如何在保留黃花菜傳統風味和營養品質的同時,實現蒸煮、糖化、變色、烘干等關鍵環節的自動化控制?如何應對陰雨天氣,確保鮮菜能及時保質干制?如何將焦亞硫酸鈉的使用降至最低,實現零添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試驗反復推演。

  說干就干。去年黃花菜盛花期,湖南農大安排4名研究人員駐扎在車間兩個多月,冒著高溫反復調試設備,采集和驗證工藝參數。

  研發團隊通過分析不同天氣條件下光照強度、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規律,逐步摸索一套兼顧色澤穩定與口感優化的糖化和變色工藝方案。經過反復調試,最終找到了穩定可控的良方。

  筆者看到,整條“古法還原”自動化節能生產線總長約400米,占地1.2萬平方米,覆蓋鮮菜預處理、蒸煮、糖化、變色、烘干、冷卻、篩選、包裝等多個環節。每個批次從鮮黃花菜進廠到干黃花菜成品出庫,全流程需時約36小時。改良工藝后,焦亞硫酸鈉用量減少至原來的1/50,部分批次已實現零添加,產品色澤亮麗、條形飽滿、口感醇厚,市場反饋良好。

  目前,黃花菜“古法還原”科研團隊已申請2項國家專利,相關技術規程也在同步制定中。項目成果有效破解了傳統黃花菜加工長期存在的“靠天吃飯”難題,也為我省乃至全國的特色農產品加工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板。

  “我對黃花菜有著特別的情感,從小伴著黃花菜長大。”肖享華說,希望通過這條全自動加工產線,讓祁東黃花菜從“農家作坊”真正走向“現代產業”。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

  “今年,雁隆食品計劃收購黃花菜逾4000噸,種植大戶戶均增收5萬元。”肖享華告訴筆者,“十五五”期間,公司黃花菜種植基地增至3000畝,產量突破3000噸。古法還原生產線擴至8條,年均加工鮮黃花菜6000噸。

  除“古法還原”加工技術創新外,項目組在黃花菜品質評價體系構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針對鮮食、加工等不同用途,建立黃花菜時空多維品質評價體系為黃花菜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夯實基礎。

  研討會上,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尚專題匯報“黃花菜品質保持與提升技術體系的構建及集成示范”關鍵進展,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王瓊研究員分享“高附加值黃花菜產品研發”的前沿探索。圍繞文化鑄魂、種源護航,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李法云提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驅動“萱草三產深度融合與產業技術創新”,賦予產業深厚底蘊。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高級農藝師鄧姍聚焦“萱草植物新品種保護與DUS測試技術”,為產業核心競爭力保駕護航。

  今朝黃花分外香。“‘十五五’期間,祁東縣黃花菜產業堅持‘品種優良化,基地生態化,管理規范化,加工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目標。”縣委書記雷華告訴筆者,完成新增黃花菜種植擴面逾2000畝。在黃土鋪、官家嘴、石亭子、步云橋鎮等鄉鎮規劃新建標準化、現代化黃花菜種植基地。開發黃花菜多元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與農民之間深度融合,促進企業、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發展。

  這正是:祁東美如畫,黃花香天下。


相關閱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潼关县| 庆元县| 潍坊市| 高雄县| 南昌县| 桓台县| 海口市| 合山市| 吴旗县| 探索| 阳泉市| 施甸县| 普安县| 饶平县| 华宁县| 镇沅| 昂仁县| 都昌县| 南开区| 台山市| 怀集县| 合阳县| 奎屯市| 广丰县| 镇康县| 长子县| 法库县| 黑河市| 望江县| 新田县| 德安县| 泗洪县| 南陵县| 青铜峡市| 澎湖县| 贵德县| 平利县| 麟游县| 嫩江县|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