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區全面深化改革綜述
“十四五”以來,石鼓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產城融合發展、基層治理現代化、民生福祉提升三大核心領域,系統推進改革攻堅,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創新成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融合”破局,激活城鄉發展新動能
以產城融合促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新型城鎮化發展背景下,確立了“以產城融合為路徑,以‘五區一園一線’為平臺,以抓改革措施落地、促高質量發展為保障”的思路,通過創新項目發展協調機制、營商環境需求辦理“五步一常態”工作機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推動衡陽智能衡器計量產業園在石鼓落地,歡樂湘江·玩美公園、石鼓書院提質改造、草橋驛站等項目建成運營,高速物流港建設高效推進,世紀祥峰五星級酒店開創了項目招商落地建設加速度。
石鼓書院及周邊提質改造
以“村企聯建”謀鄉村產業振興。創新“村企聯建”發展模式,以企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反哺企業發展,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建成智慧農業示范園3個,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鵬盛農業、藍美鄉儂園、兆祥四季果園、望夫湖水產基地等農業企業逐步形成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帶動就業2000余人,工作成效獲得了農業農村部的肯定,獲評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示范引領區。
以舊城改造助城市更新提質增效。緊扣“留住城市煙火、守護歷史文脈”理念,通過舊城改造打造中山北路、湘江北路歷史風貌街區,推動“老街區”煥發“新顏值”,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獲國家住建部認可,舊改工作獲評省政府“八大行動”優異表彰。創新“房票安置”模式,完成安置任務98%,帶動商品房銷售1.9億元,相關經驗被列為全國城鎮更新典型案例。
“智治”賦能,打造基層善治新范式
構建“五中心合一”綜合治理格局。首創“五中心合一”綜治模式,整合政法、司法等12個部門職能,實現矛盾糾紛“一窗受理”。通過“雪亮工程+網格化+遠程調解”智慧治理體系,累計化解矛盾5000余件,化解成功率96%,模式經驗入選《中國改革年鑒》。
創新“情理法融合”信訪化解機制。在辦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司法理念,以“情”為先、以“理”為主、以“法”為盾,實質性解決重復信訪積案28件,相關工作獲中央政法委授牌“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探索黨建引領社區共建共治路徑。深化“135+”小區黨建品牌,創新“黨員+居民代表+業主委員會+專業團隊”共治模式,通過“紅色議事廳”“微心愿認領”等活動,培育社區共同體意識,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的治理生態。
“民生”筑基,繪就幸福生活新圖景
人民民主走深走實。創立人大代表“三堅八要”履職標準,推行人大代表“積分制”管理,用“積分制”解決“不善履職、不敢履職、不愿履職”和“活動難組織、履職難規范、考核難量化、成效難體現”等問題。創新“三審三見三督辦”政協提案機制,全面提升交辦精準性、協商共識性、辦理實效性,提案辦結率達98%,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城區電梯加裝等問題236件。
文化教育激發活力。高質量承辦《詩刊》社第38屆青春詩會,打造“歡樂瀟湘·幸福石鼓”群眾文化品牌,年均開展“百團大賽”“群英薈”等特色活動60余場。構建“15分鐘閱讀圈”,建成24小時智慧書屋2個、圖書館分館5個。教育領域校外培訓分類鑒別項目入選湖南省“雙減”工作校外減負典型案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指標名列全省前茅,華耀小學全員共讀項目獲評省終身學習品牌。
醫養結合協同發展。創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模式,建成覆蓋全域的三級養老網絡。通過資源下沉與模式創新,打造萬眾和社區養老、華雅醫院醫養結合等新型養老服務成功經驗,形成了醫療護理、文化娛樂、生活照護等多元供給體系,惠及2.6萬老年人。全區醫療養老協同發展水平躍居全省前列。鄉村醫生等級評定工作成為全市唯一省級試點,實現鄉村醫生分級管理,鄉村醫療水平走在前列。
(石鼓區委改革辦供稿)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