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和者不以千里為遠,情深者不懼山河阻隔。
▲衡山縣領導在莓茶合作社調研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衡陽市委、市政府的統籌安排下,衡山縣與永順縣石堤鎮跨越山河結成幫扶對子。四年來,衡山縣委、縣政府以“真心實意、真金白銀”的實際行動,主動扛起對口幫扶責任,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產業項目、人才支持、資金幫扶以及農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對石堤鎮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結對幫扶,有力推動石堤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民生,托起群眾身邊的“小幸福”
“以前每次回家總感覺比較雜亂,現在道路兩旁、房前屋后都干凈多了,水渠兩邊還新建了游步道,心情越來越好了。”近日,回村探親的石堤鎮村民李超對家鄉人居環境的改善贊不絕口。
石堤鎮是湘西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之一。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向鎮區集中,石堤鎮原有公共服務設施嚴重不足。為有效改善石堤集鎮面貌,衡山縣先后投入對口幫扶資金91.4萬元,采購了垃圾清運車和垃圾箱等環衛設施設備,設置環衛保潔公益性崗位30個,組織開展“門前三包”集中整治活動,有效解決了困擾鎮區多年的環境衛生臟、亂、差和垃圾焚燒問題,石堤鎮成功獲評“湘西州最美集鎮創建鄉鎮”。同時,衡山縣還投入幫扶資金38.6萬元,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九官坪村、興隆社區修整了水渠、通組公路和道路標識標牌。2022年,永順縣遭遇夏秋冬連續干旱的極端天氣,新修水渠有力保障了周邊近200戶群眾的生活生產用水,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一致點贊。
傾情助農,撐起產業發展的“大夢想”
初冬時節,石堤鎮九關坪村的莓茶園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忙著清理溝渠、修剪枝葉,為來年豐產豐收做足準備。
▲衡山縣、石堤鎮結對幫扶座談
莓茶是永順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富含可溶性糖、黃酮類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是集營養、醫療、保健為一身的新型綠色飲品。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衡山縣緊緊扭住發展永順莓茶特色產業這一主線,持續投入產業幫扶資金110萬元,整合興隆、且格等7個村(社區)土地、勞力、資產等資源,集中力量支持九官坪村紫荊莓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村集體經濟開展莓茶管護、設備采購、平臺搭建等項目建設。目前,九官坪村紫荊莓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永順莓茶產業“領頭雁”,擁有“九官坪紫荊”商標、食品生產許可證、綠色食品證書及“永順莓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授權品牌,獲評莓茶“兩品一標”認證,幫助茶農從每畝收益4000元增長至近萬元,并帶動了更多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投入莓茶產業。
“感謝衡山縣的資金幫扶,今年我們通過幫扶資金又購買了最新的制茶設備,大大提高了莓茶產能和品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做大做強莓茶產業,讓永順莓茶成為長壽茶、富民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九官坪村紫荊莓茶合作社負責人向玉萍如是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