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記事本?丨 “1+X”政策體系,釋放衡陽園區“1+X”倍活力
發布時間:2024-11-12 08:44??????來源:掌上衡陽?????瀏覽量:
字體:


數說改革

全市產業園區改革成效顯現:一是穩步剝離社會事務,有8家園區已不再代管、托管鄉鎮(街道);二是產業差異化發展,園區主導產業占比提升至84.73%,較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制造業營收占比達87.9%,較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三是三類低效用地清理成效明顯,累計清理土地478.21畝,累計盤活園區國有閑置廠房10.63萬平方米,盤活收益840萬元。目前,衡陽有10家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衡陽高新區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園區百強和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了“一核兩片四特”產業園區布局。

▲高新區成為創新創業熱地。王靖 攝


改革故事

又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把“橄欖枝”投向衡陽高新區。

日前,衡陽高新區與杭州鉑科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科電子”)簽訂投資監管協議?!般K科電子”核心團隊出自全球電源行業頭部企業臺達電子高管層,董事長尹國棟是衡東人,落地高新也是“湘商回歸”的典型案例。

近年來,衡陽高新區創新推進招商引資機制改革,以投行思維打造招商引資體系建設,引得“鉑科電子”們紛至沓來。

▲高新區吸引企業紛至沓來。資料圖

一切發展,都與改革相連;所有變化,都由創新催生。不止衡陽高新區,一場以“1+X園區管理政策體系”為基礎,以破解“園區管理體制不簡約、市場運作不靈活、園區及平臺公司與職能部門權責交叉”等掣肘為目標的一系列改革,正在全市如火如荼展開。

一次企業與政府的“雙向奔赴”

11月8日,坐落于衡陽綜保區內的湖南瑞夯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瑞夯”)廠房內,工人們有條不紊地裝配著零部件,生產線上一片繁忙。

去年12月底,“湖南瑞夯”與衡陽高新區簽約,入駐衡陽綜保區。今年3月,企業順利投產,中間的時間跨度,不到4個月。

▲湖南瑞夯電器生產車間。

“湖南瑞夯”是廣東中山市的小家電制造企業,主要產品為取暖桌和冷風扇,企業董事長是湖南人,一直有回家鄉投資建廠的心愿。

高新區駐廣州招商小分隊敏銳捕捉到這一信息后,多次登門拜訪,推介衡陽優越的營商環境、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及產業集群發展情況,成功打動了“湖南瑞夯”董事長,促成了這段“美好姻緣”。

“這是一次企業與政府的‘雙向奔赴’。”“湖南瑞夯”總經理李賽告訴記者。

從簽約到投產只用了不到4個月,這讓李賽對衡陽高新區的營商環境由衷點贊,她用“拎包入住”四字來形容便捷高效,“我們只需把設備搬進標準廠房就行了,營業執照、電梯安裝等手續的辦理,衡陽高新區在依法依規基礎上,給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所以效率很高?!?/p>

雖然投產不久,但“湖南瑞夯”很快進入狀態,小家電日產量已達1000臺以上,產能居同行前列?!敖衲晡覀兊匿N售收入有望突破1億元。”李賽說。

以投行思維打造招商引資體系

“湖南瑞夯”只是眾多入駐衡陽高新區的企業之一。

近年來,高新區克服宏觀經濟下行、土地等要素保障不足等困難,2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三類500強”、實際到位外資總額等指標均位居全省園區第一方陣,在全市名列前茅。

高新區能取得亮眼成績,秘訣之一,在于以投行思維建設招商引資體系,這是該區招商引資體制改革中重要的創新舉措之一。

什么是招商引資體系建設?衡陽高新區經濟合作局局長冷煜一語概括:主要包括渠道建設、項目研判、資源配置三個環節,貫穿項目從招商到落地再到投產的全過程。

以渠道建設為例,前文提到的駐點招商小分隊,就是高新區招商引資的渠道之一。目前,衡陽高新區設立了深圳、廣州、杭州三支招商小分隊,長期駐點,深度對接江浙滬、粵港澳等重點城市。

除駐點招商小分隊外,該區還與谷川集團、深圳科技園等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開展市場化招商;依托財信基金、彬復資本開展產業基金招商;依托外地衡商會、企業家以商招商,極大拓展了招商引資渠道。

在當前土地、財稅等要素資源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降低招商引資成本尤為迫切。衡陽高新區從行業、企業、企業家三個維度開展項目研判,創建了“一般項目3年內投資平衡,重點項目5年投資平衡,重大項目8年投資平衡”的項目投研體系,嚴格實施推行,有效杜絕了招商項目“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成本較過去大幅降低。

▲招商引進的企業實現快速投產。

項目簽約后,如何盡快投入營運?高新區組建項目專班,統籌全區項目規劃、用地、人才、金融、產業政策等要素保障部門,給項目以最優的資源匹配保障,推動項目快速建設。

廣州中璋項目因產能擴張,急需購地建廠,高新區經濟合作局聯合區自規分局,協調區內土地低效利用項目在二級市場出讓土地,破解了企業70畝用地難題,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時50天。此外,凱新二期、宏奧印刷等項目簽約即拿地……正是周到的資源匹配,確保了簽約項目高速推進。

“今年以來,高新區已招引項目41個,盤活廠房、樓宇約29萬平方米,實現就業人數5000人以上。”冷煜說。

改革創新已成衡陽園區發展“底色”

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不止是衡陽高新區,各園區均在進行“自我革命”。改革創新,已成衡陽園區發展“底色”。

近年來,衡陽市委、市政府緊緊牽住園區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牛鼻子”,強化頂層設計、高位推動、精準部署。2022年6月,研究出臺了《關于印發〈衡陽市市直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正式推行市直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各縣(市)參照該方案推進本地省級園區管理體制改革。

此次改革為“1+X”政策體系,“1”即《衡陽市市直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X”即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賦權改革、園區投資公司管理、人事薪酬制度、領導小組等5個配套方案。

衡陽市發改委園區辦主任劉翔介紹,“1+X”政策體系理順了市直園區與縣市區、市直部門、投資公司等各方關系,形成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各具特色的園區管理體系。明確園區管委會承擔公共服務職責以及部分出資人職責,除市委、市政府明確需請示報告的重大事項外,園區內部發展事務,均可自主決策。

▲湘南湘西高新軟件園集聚了一批軟件企業。

“經過兩年多探索,改革成效已經釋放。”劉翔說。

以政策創新為例,衡陽市充分發揮考核評價對園區發展的“指揮棒”功能,完善以畝均效益為導向的園區考核機制,強力推動縣市委常委擔任省級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實現全覆蓋,深化園區管理體制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土地超市”,盤活園區閑置低效用地,今年以來,已累計清理土地478.21畝,累計盤活園區國有閑置廠房10.63萬平方米,盤活收益840萬元。

▲湖南省巨晟電子企業工人在生產線上生產。

我市還實行“一張清單管權責”,將產業項目建設、社會事務管理等300余項職權下放到園區,做到“應放盡放”。設立“園區行政審批專用章”,主動為“綜合窗口”集成服務瘦身。開展惠企政策申報“線上一網,線下一窗”改革工作,實現本級政策100%線上申報、線上審核,一站式、全流程辦理。

▲自動化生產線。

常寧水口山經開區剝離社會事務改革經驗做法在全省推介;衡山高新區與省金榮集團采用“政企合作、園企共建”模式,市場化建設板橋片區智能制造產業園;耒陽經濟開發區,大刀闊斧改革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對全區工作崗位進行重新“洗牌”;衡東經開區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印章文化產業園、泵業產業園、大浦作業區碼頭等項目建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激發了園區澎湃的發展活力。

新的征程已經啟航。作為體制創新的“探路者”,衡陽各大園區正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再塑發展新優勢,努力成為推動衡陽區域中心化進程的重要支撐。

改革評說


改革創新是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衡陽園區的“1+X”政策體系改革守正創新,宛如一場及時雨,滋潤了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土壤,帶來了蓬勃生機。

從成效來看,社會事務穩步剝離、產業差異化發展成效顯著、低效用地清理盤活成果斐然,這些成績彰顯了改革的精準與有力。尤其是衡陽高新區,憑借投行思維構建的招商引資體系,吸引眾多企業入駐,成為改革的成功范例。各園區積極探索創新,常寧水口山經開區、衡山高新區、耒陽經濟開發區、衡東經開區等紛紛推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從社會事務剝離到市場化建設,從人事薪酬改革到社會資本引入,涵蓋了園區發展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格局。這些改革不僅體現了園區在渠道建設、項目研判、資源配置上的創新思維,更展現了其積極主動適應發展需求、勇于突破傳統模式的決心。    

衡陽市的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新。這種改革的勇氣和智慧,值得我們點贊。展望未來,衡陽市的園區改革仍需不斷深化、持續優化,以確保改革的成果能夠轉化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期待衡陽市能夠在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全國的園區改革提供更多的“衡陽經驗”。

相關閱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阿拉善右旗| 黄大仙区| 康乐县| 武乡县| 嘉祥县| 北票市| 循化| 蒙城县| 冀州市| 盐边县| 平罗县| 永和县| 林西县| 西峡县| 浦北县| 南皮县| 平山县| 师宗县| 亚东县| 安达市| 颍上县| 石狮市| 大化| 沂水县| 彰武县| 登封市| 丰都县| 军事| 北川| 宣武区| 教育| 梁平县| 晋州市| 浦北县| 资中县| 大同县| 福清市| 安乡县| 武隆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