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
4月28日,我市舉行科技成果對接暨投融資項目路演活動,現場發布了300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涵蓋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能源、冶金工程技術、深海裝備、航空航天等領域,同時向企事業單位征集技術需求共239項,進一步推動“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近年來,我市持續實施創新成果轉化攻堅行動,持續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先后組織南華大學、湖南工學院、衡陽師范學院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發布科技成果超過2000項,達成產學研合作400余項。
同時,積極探索符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創新舉措。支持南華大學開展兼職成果轉化專員選聘,建立專業人才隊伍,提升服務質量,支持該校制定《南華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規定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90%獎勵給科研團隊,鼓勵科研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去年,南華大學與廣冷集團簽約實施專利許可費1000萬元,首次實現單筆千萬級科技成果轉化交易。今年,首次實現南華大學專利作價入股,成立湖南暢睿新能源有限公司。
與湖南工學院共同成立了湖南首個“技術經理人微專業”。日前,該專業迎來了首批技術經理人“畢業生”。他們將在科技成果與技術市場之間架起有效橋梁,致力于解決當前與企業溝通技術“不專業”、與高校教授交流“聽不懂”、與研究院所合作“找不著”、與投融資機構“談不攏”等問題。
支持衡陽師范學院健全人才評價機制,先后修訂和出臺了橫向科研項目級別認定、專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激勵科技創新的制度,在職稱評審、績效考核、崗位聘任、人才評價等政策中,突出原創貢獻和轉化績效等質量標準,近三年來,新增橫向項目300余項,合同金額近6000萬元,進校經費5000多萬元。完成專利實施轉化61件,合同金額300多萬元,進校經費近300萬元。不久前,該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子蘭教授率隊與衡陽國家高新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衡陽師范學院教授博士工作站”正式落戶衡陽高新區。
今年,市科技局把成果轉化提效作為實施創新提升行動的主抓手之一,將以多形式科技成果對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力爭在衡高校經認定登記技術合同在本市轉化占比20%以上,高校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0%以上,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50億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