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果科 發布時間:2024-08-13
衡科建復〔2024〕1號(B類)
張朝暉代表:
感謝您在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中提出的《關于加大市級科研平臺及科研項目支持力度助推在衡高校發展的建議》,文件我局已收悉。在建議案中,您建議:“1、繼續啟動和支持衡陽市重點實驗室、市級科研平臺的建設與遴選,并給與一定的建設經費,以培育更多省部級、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2、增加本科院校市級科研項目立項數和經費支持力度,為青年人才成長提供支持。”特回復如下:
作為地方政府,增加政府財源、解決民生問題、強化基層治理為底線工作,現有大部分優惠政策,尤其是資金支持均是向企業傾斜。有所不同的是,衡陽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同時,一直兼顧科技源頭創新的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提升,尤其是把科研平臺建設、科學家的引進及培養作為重要工作在抓,積極構建各類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良好創新生態,出臺了一系列導向性強、支持力度大的政策。
一、強化科研平臺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國省科創平臺建設。圍繞我市重點、優勢產業,鼓勵企業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國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對新認定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按照國家級200萬元、省級100萬元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
二是強化市級平臺管理與支持。衡陽市現有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9家,市級重點實驗室49家。自2021年《關于踐行“三高四新”戰略 強化企業獎補投入助推現代產業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加大對國省科創平臺支持,取消對市級科創平臺支持后,近幾年衡陽市著力于加強對現有市級平臺的管理,暫停批量式新增市級平臺,有切實需要建設的市級平臺可采取“一事一議”形式專題研究。日前,已初定恢復支持衡陽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市級科研平臺的集中立項建設,并擬定在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中調整安排一定的經費予以支持。
二、強化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支持
堅持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加強科學目標導向、應用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項目部署,重點解決產業發展和生產實踐中的共性基礎問題。充分發揮衡陽市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基金的作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提升政產學研合作實效。面向衡陽市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的衡陽市基礎研究項目,自2021年起,從每年的10項增至每年40項,項目經費5萬元/項。衡陽市政府與湖南省基金辦聯合組建的區域聯合基金項目,自2023年起,項目總經費從180萬元增至480萬元,項目數量從36項增加至86項,項目經費5萬元-20萬元不等,目前為全省規模最大的區域聯合基金項目。
三、強化產學研合作項目支撐
建立和不斷完善市級政產學研專項資金管理機制,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并且必須落實與科研單位的研發經費,產學研專項給予10萬-30萬元/項的經費資助;支持衡陽市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及團隊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在衡陽市中心城區實施轉化和產業化,根據項目實施效果,給予10萬-20萬元/項的經費資助。
在支持科研人員,尤其是強化對青年科學家的培養上,我市已經是走在全省前列;在支持科研平臺建設上,我市擁有全省最高額的獎補政策,并多次在文件中明確,企業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人才引進、平臺建設,均需落實科研經費,否則不予接受申報,在很大程度上兼顧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及高校產學研權益保障。下一步,衡陽市將繼續加大對在衡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引導衡陽市科研單位融入省四大實驗室建設,提升現有平臺能級;圍繞湖南省4x4現代化產業體系、衡陽市“制造立市、文旅興城”戰略,強化人才培養,促進成果產出,切實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中的中堅力量。
再次感謝您對衡陽市科技創新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2024年7月29日
責任領導:蔣建軍 承 辦 人:曾歆惠
聯系電話:0734-8338051
抄 送:市人大代表工委(2),市政府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