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是一座與工業血脈相連的城市,百年工業歷史即衡陽現代發展史,工業始終是衡陽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興市之要。
3月20日,全市新型工業化暨制造強市建設推進工作會召開,釋放出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持續建設制造強市的強烈信號和堅定決心,接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衡陽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之路,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為全省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貢獻更多力量。
01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增強制造強市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定盤星”。 “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也是我市“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的關鍵支撐。我們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認清衡陽加快建設制造強市,既承載著歷史的積淀,也寄托著未來的希望,必須一仗接著一仗打、一年接著一年抓;要堅定發展信心,過去的一年,“衡陽制造”的體量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優、分量越來越重,兩大產業集群躋身“國家隊”,建設制造強市,我們有底氣;要夯實發展基礎,問題就是方向,短板就是潛力,我們要靶向發力、積極應對,不斷夯實工業發展基礎;要把握工作主動,將衡陽特有的產業優勢、交通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緊緊抓住國家創新型城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的“平臺機遇”,“后旅發經濟”持續火爆的“窗口機遇”,去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02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把握制造強市的方法論和實踐論,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指南針”。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化的新特點、新趨勢,我們要把這些貫穿制造強市建設的全過程,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主動融入全省“4+4科創工程”建設,大力實施“人才雁陣”行動計劃,努力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制造強市的“最大增量”;要堅持數智協同賦能,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數實融合條件,深入“智賦萬企”“人工智能+”行動,不斷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吸引力;要堅持品牌效應增值,深入實施“增品牌”“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建立制造業品牌雁陣體系,將“衡陽造”的招牌越擦越亮;要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探索工業發展與美麗山水同頻共振的“衡陽辦法”“衡陽經驗”,著力提升工業發展的含綠量。 03 一子落而滿盤活,抓關鍵則全局活。把準制造強市的切入點和發力點,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子”。 新型工業化不僅是技術的革新、產業的升級,更是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我們要在推進過程中,準確把握國省戰略導向、政策資金投向和產業變革走向,緊盯有效投資抓項目,始終聚焦“五張產業名片”和15條重點優勢產業鏈,加快構建“龍頭項目頂天立地、配套項目鋪天蓋地”的產業集群格局;要強化鏈條思維抓招商,科學運用產業招商、基金招商、股權招商等新方法新思路,樹牢產業鏈招商思維;要堅持原地倍增育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發展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加快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產業發展質量;要理順體制機制強園區,讓園區成為產業集聚的“主戰場”、制造立市的“主引擎”。 04 萬夫之力,天下無敵。提升制造強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能量場”。 新型工業化承載著無數人的期盼,需要全市上下思想更重視、精力更集中,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在推進過程中,關鍵少數要領跑在前,力爭成為抓工業、抓園區、抓項目的行家里手,同工業企業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抓工業、強制造的良好局面和濃厚氛圍;廣大衡企要挺膺擔當,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專心致志把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與衡陽同進步、共成長、齊收獲;營商環境要創優提質,各級各部門就要認真對標、抓好落實“五個一”工作舉措,常態化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高度重視減輕企業負擔和保障生產要素的問題,讓企業家在溫暖和貼心中堅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在時代的浪潮中,新型工業化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高質量發展的前行之路。而建設制造強市,既是新型工業化的生動實踐,也是城市崛起的“最強輔助”。在衡州大地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讓我們積極追風去,以實干為舟、以奮斗為槳,揚起建設制造強市“衡特色”的風帆,去迎接重振衡陽工業雄風的新曙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