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
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的起草說明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4年7月26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房地產工作的相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我局牽頭起草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試行)》),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一方面,出臺措施是一項政治性任務。根據3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和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會議要求和會議精神,湖南省出臺了《湖南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工具箱(30條)》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盡快出臺本地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我市房地產運行情況,并作出安排部署,要求盡快結合我市實際出臺政策措施,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出臺措施也是一項民生工程。目前,我市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房地產市場銷售端清冷,房企開發投資信心不足,但是中心城區改善性住房和品質優良的樓盤呈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亟需出臺政策優化市場調控,引導供需兩方同向發力,形成新的良性循環。
二、起草過程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對起草工作高度重視,安排我局牽頭,聯合市資規、司法、財政、教育、公積金中心、住保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于2023年10月啟動該措施的起草工作。二是多輪專題研究。越高書記專題聽取了情況匯報,要求擬出臺的政策緊扣因城施策、精準施策、系統施策;朱健市長、黃立常務副市長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討論,兩次召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座談會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指出要細化政策舉措、完善保障體系、強化政策宣傳。三是數次修改完善。對標《湖南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工具箱(30條)》,結合我市實際,經過數次修改完善,在司法局合法性審查后形成初稿,并于7月12日在市政府常務會上審議通過。
三、制定原則
(一)因地制宜、務實管用。對標省政策工具箱,借鑒其他城市先進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優化措施、精準發力,力求出臺的政策措施在衡陽可落實、可執行、能見效。
(二)遠近結合、系統統籌。立足近期防風險、中遠期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目標,統籌考慮了供給側與需求側、消化存量房產與優化增量住房、立足當前防范風險與長遠促進轉型。
(三)部門協同、綜合施策。堅持協同發力,打好政策"組合拳",從金融、信貸、土地、保險理賠、公共政策支持等多個方面綜合施策,將同時出臺12個配套文件及實施細則,建立"人房地錢"聯動機制。
四、特色亮點
《若干措施(試行)》共10條,主要涉及"穩投資""穩消費""穩主體"等三個方面內容。
(一)“穩投資”措施:一是優化計容方式和按套內建筑面積銷售,使房屋面積計算更加清晰透明,保障消費者權益;二是優化土地供應,控制用地供應總量,推進片區開發,推行土地帶條件出讓;三是鼓勵現房銷售,降低購房風險;四是推行房票安置方式,推動存量商品房去庫存;五是著力化解地下車庫庫存,進一步完善確權登記辦法,辦理不動產登記后的車庫(位)可依法轉讓、出租、贈與、抵押,推行"智慧停車",規范停車管理。
(二)“穩消費”措施:一是加大金融和信貸支持,下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取消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推行"認房不認貸",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二是推行以舊換新、帶押過戶,活躍二手房交易市場,促進住房流通;三是支持房地產保險理賠業務,支持保險公司研究開發房地產保交樓險和穩價險新險種,鼓勵開發商購買保險,購房者享受保險紅利;四是下調存量(二手)房評稅價格;五是在衡陽市城區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可作為購房戶及子女就學的房產方面的依據。
(三)“穩主體”措施:一是積極盤活土地資源,鼓勵企業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實施房地產用地"帶押過戶",推行"商改住";二是調整建設單位自持物業維修資金交存方式,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三是降低報建規費,減輕企業負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