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統計局堅持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與統計工作實際緊密結合,通過創新“三個結合”工作法,在基層調研、數據核查、勤儉節約、服務提質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統計工作實效。5月5日,《湖南新聞聯播》對此做法進行了宣傳報道。 聚焦基層痛點開展“一線問診”專項行動。組建由黨組成員帶隊的5支調研小組,深入12個縣市區、2個園區、26家重點企業,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開展數據質量核查。在衡東縣某制造企業,調研組發現企業統計員對工業產值計算方法存在疑問,現場組織業務骨干開展“車間小課堂”,通過實物展示、公式推導等方式進行手把手教學。截至目前,已累計解決基層統計疑難問題23個,整改不規范臺賬8份,企業滿意率達100%。 刀刃向內整治統計領域形式主義。針對基層反映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問題,全面清理整合冗余工作群組15個,推行“一張表”數據采集制度,將重復填報指標減少40%。建立統計執法“雙隨機”機制,今年已開展跨部門聯合執法檢查2次,責令整改存在數據波動異常單位5家。在厲行勤儉節約方面,市局將原定分片召開的3場業務培訓會合并為1場視頻培訓,節約經費1.5萬元;推行電子臺賬和無紙化辦公,紙張耗材同比減少35%;完善公務接待“三單合一”制度,接待費用下降28%。 創新打造“陽光統計”服務品牌。采用0734-12340社情民意調查熱線,開展市生態環境群眾滿意度、市基本公共服務群眾滿意度和市公眾安全感群眾等調查,訪問對象約3.7萬個,為各級各部門了解民情、制定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圍繞統計為民,加大統計數據發布和解讀力度,做優做精《統計快訊》《統計公報》《統計月報》《統計手冊》《統計年鑒》等統計產品,在網站定期發布月度季度統計數據和統計分析信息。針對開門教育過程中群眾反饋的“對一些復雜統計指標理解困難”等問題,利用市局門戶網站、“衡陽統計”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通過制作短視頻、圖文圖解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加強對GDP、CPI等重點數據的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不斷提升統計服務的溫度與透明度。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衡陽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松青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貫穿于統計數據生產全過程,以作風之變促數據之真,為衡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統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