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臘月,空氣中已彌漫著濃濃的年味,時已深夜,在楊林鎮人民政府辦公樓農普辦的窗戶中卻依然映射出清冷的燈光,室內案頭上人影還在忙碌著,時而伏案疾筆,時而沉思深慮,桌面上農業普查的各種資料林林總總,如小山一樣堆成幾堆,這就是楊林鎮分管農業普查工作的副鎮長羅岳春同志還在熬夜加班的剪影。 宣傳先行、穩步推進 農業普查十年一次,對于農村群眾已近乎生疏。要確保工作成效,要群眾支持配合,就必須要輿論先行、廣而告之,使之進村入戶。因此,在農普工作開始前,羅岳春同志與普查工作小組成員多次下到各村與村支兩委召開座談會,與村民代表互相溝通,研究討論開展農普方法途徑,提前解決普查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多渠道、多途徑、全方位地對農業普查的意義和重要性及主要內容進行宣傳,通過板報、橫幅標語、村村響等形式加大農普宣傳力度,這些都大大加深了村民對農普工作的認知度,使全鎮老百姓了解普查、關心和支持普查工作,提高對普查工作的配合程度。 精益求精,保證質量 農普工作是專業性、要求高,作為鄉鎮一級行家時手少。為了盡快讓普查員熟悉業務,加快進度,他不畏嚴寒,加班加點,冒著寒風和冷雨,親自到各個村委會進行現場指導和業務培訓。為了保證普查表數據的真實性,他組織人員對上交的普查表進行仔細的審核與匯總,對于疑問數據,他跟村里普查員一起進村入戶,細致核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次次的核對,一次次的入戶,他認真的態度和勤勉的作風讓農戶為之感動,得到了真誠的支持,為全面完成全縣農業普查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數據,這些努力使得楊林鎮成為全縣數據差錯率最小的鄉鎮。 身體力行,保證進度 這次普查推進PDA錄入,對于鄉村一級普查員來說是一種挑戰,工作更繁瑣,時間也更緊張。為確保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羅岳春同志在全鎮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崗位責任制,實行每天一匯報制度,保證自己能掌握全鎮工作進度。尤其是PDA審核改錯,需要懂業務、會操作,并且相對時間緊,而鎮里既懂業務又會操作的全面手少,羅岳春同志動員妻子及侄女加入。他們三人承擔了4個村的審核改錯任務,幾乎不分晝夜,和時間競走,晚上經常加班到一、二點鐘,自己親力親為。在他的感召下,楊林鎮“三農普”錄入上報工作在3月2號提前完成,第一輪加載公式中錯誤率為零,獲得縣農普辦領導的高度贊揚。 遵守紀律,優化服務 在普查過程中,羅岳春同志作為一名鎮領導,把走訪困難群眾與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相結合,相得益彰,體現了一名基層干部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在寺門前村一戶空巢老人家進行普查時,得知老人家水井缺水,每次都要走幾百米才能挑上水。羅岳春同志當場就親自給老人家水缸滿上了水,并馬上組織人手對老人家的水井進行維修與清潔,直到老人能正常用上水他才放下心來。新扶村屬于省級貧困村,該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在新扶村的一次普查走訪中,有一村民反映在一工地做建筑工期間不慎摔傷,造成右腿骨折,希望幫維護自己的權益,但不知如何處理。羅岳春同志得知這一情況后,馬上聯系該項目的承包方負責人組織雙方調解,該村民順利得到了賠償。 “作為副鎮長,搞好農業普查責無旁貸;作為農普指導員完成好任務義不容辭!”這句話最好的詮釋。這就是羅岳春同志,成千上萬普通鄉鎮工作者中的一員,一名敬業的指導員,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這次農業普查中,羅岳春同志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他身體力行、言傳身教、體貼民情,用自己平凡的事跡抒寫了動人的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