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衡陽市委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推進“制造立市、文旅興城”戰略,加快區域中心化建設,全市經濟呈現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在中國式現代化新衡陽建設道路上穩步邁進。這份《衡陽市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方位展現了衡陽在過去一年的發展成果與奮進姿態。 一、經濟實力穩健增長 經濟總量再創新高。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91.69億元,增長5.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9470元(按現價計算),增長6.5%。經濟增速保持穩定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7.56億元,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1423.36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2580.77億元,增長5.1%。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9:31.7:57.5,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2.9%。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24%、40.74%和53.02%,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愈發顯著。 二、產業發展亮點紛呈 農業生產穩中有升。2024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878.64億元,增長3.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產量雙增長,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10.55萬畝,增長0.4%,總產量315.97萬噸,增長0.5%;油料和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產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水產品產量增長4.9%。工業經濟活力增強。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重點行業表現亮眼,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多個行業增長迅速。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有升有降,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增長態勢良好,傳感器、電子元件等產量增速明顯。規模工業中,高加工度工業增長11.5%,高技術制造業增長5.7%,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上升10、20.1個百分點,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建筑業平穩發展。全年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建筑業總產值952.79億元,比上年增長7.0%。 三、投資消費協同共進 投資結構優化調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8.1%,民間投資增長8.4%。從投資方向來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4.7%,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工業投資增長20.9%,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23.5%,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也分別下降16.1%和22.9%。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0.51億元,比上年增長6.9%。城鎮和鄉村消費同步增長,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9%,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0%。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業等行業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四、旅游產業成績斐然 成功舉辦全省第三屆全省旅發大會,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7476.36萬人次,同比增長20.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國內游客7470.71萬人次,同比增長20.6%;國外游客56552人次,同比增長7689.5%。實現旅游總收入764.47億元,同比增長18.3%,衡陽城市知名度得到了極大提升,旅游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交通領域持續發展。2024年末民用車輛保有量122.30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9%,其中民用汽車和民用私人轎車保有量均有所增長。南岳機場旅客吞吐量104.03萬人次,增長16.8%。郵電通信日益發達。郵政業務總量(按2020年不變價計算)36.27億標準量,比上年增長22.2%,快遞業務量和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6.20萬戶、移動電話用戶721.57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246.62萬戶,信息通信網絡不斷優化。 六、財政金融運行平穩 財政收支總體穩定。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5.98億元,增長0.19%,其中稅收收入下降3.76%,非稅收入增長8.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4.05億元,增長4.7%,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等民生領域支出得到保障。金融市場運行良好。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254.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5%,住戶存款增長明顯。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3916.10億元(不含表外貸款),增長11.5%,有力支持了經濟發展。證券和保險市場活躍。年末證券公司營業部30家,證券交易額比上年末增長26.1%。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長4.5%,保險賠付支出增長3.0%,保險市場保障功能不斷增強。 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91%,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新增16210個,基礎教育改革創新成果豐碩,成功申報省級創新項目112個。高考本科上線25981人,上線率47.79%,上線人數穩居全省第二。科技實力顯著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連續四年高位增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7.3%,較去年提升11.8個百分點。23人入選湖南省“三尖”創新人才,完成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3.65億元,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繁榮昌盛。各類文化機構眾多,藝術表演團體10個,藝術館、文化館13個,圖書館14個,極大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扎實推進。體育場地19224個,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在各類賽事中斬獲多項榮譽。醫療衛生條件持續改善。全市各類衛生機構4308個,衛生技術人員49422人,醫院、衛生院床位48798張,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八、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資源保障堅實有力。全年水資源總量142.1億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1626.3毫米,總用水量28.08億立方米。礦產資源種類多樣,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57種,23個地質勘查項目工作有序開展。環境質量穩定提升。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4天,優良率88.5%,PM10、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湘江干流衡陽段水質優良,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可靠。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市本級公園30個,公園面積867.52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36%。市容環衛和燃氣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提升,處理能力達1500噸/日,燃氣管網全年累計新建260公里。 九、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人口結構優化升級。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3.43萬人,城鎮化率57.83%,比上年末提高0.83個百分點,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37.36萬人、養老保險參保345.67萬人、失業保險職工人數64.7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65.22萬人,覆蓋率較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惠及城鎮居民、農村居民2.71萬人和14.86萬人,社會福利事業穩步發展,社會福利彩票銷售籌集資金0.11億元,助力公益事業。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3%,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均實現增長,且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5.0%,消費結構不斷優化,生活品質逐步提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3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取得成效,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13萬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45億元,帶動了就業創業。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規劃布局謀篇之年,全市上下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擴大內需穩增長,深化改革促創新,統籌城鄉惠民生,防范風險保穩定,以實干實績,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衡陽篇章。 (供稿:綜合研究室彭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