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
△衡陽松木經開區鹽鹵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
“我們是長江以南最大、湖南唯一的巖鹽、芒硝資源基地。”赴衡陽松木經開區采訪,這是記者聽到最多的介紹。
坐擁最大、唯一的核心優勢外,衡陽鹽鹵資源還有著貯量大、品位高、埋藏淺和易開采的加持。
“老天賞飯吃”的基礎上,如何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
“依托建滔實業、湘衡鹽化、愛潔股份等龍頭企業,我們以商招商延伸產業鏈條,精準施策提升產業集聚。”松木經開區產業發展與經濟合作局局長廖科任的總結,樸實中肯,也是衡陽鹽鹵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不斷做大做強的生動注腳。
令人振奮的是,2024年,衡陽鹽鹵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獲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實現衡陽從“0到1”的突破。
△環氧氯丙烷項目可以消耗建滔實業在生產燒堿時副產的氯氣,是香港建滔集團全流程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以商招商: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集聚
“投資衡陽,就是沖著建滔而來的。”作為產業鏈招商引資項目,衡陽錦億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理想直言不諱。
楊理想口中的建滔,是香港建滔集團于2003年在衡陽投資建立的子公司——建滔(衡陽)實業。
扎根衡陽二十多年來,建滔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良好營商環境,產品覆蓋離子膜燒堿、高純鹽酸、雙氧水、環氧氯丙烷等多個領域,已成為長江以南最大的氯堿化工企業,也是衡陽鹽鹵化工產業鏈鏈主企業。
建滔通過氯堿產品延伸帶動建衡實業、恒光化工、盛亞化工等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從氯氣生產到聚氯化鋁、氯化石蠟等產品的完整產業鏈。
比如,建滔燒堿裝置副產品氯氣被盛亞化工用于生產氯化石蠟,而盛亞化工的鹽酸又成為建衡實業的原料,實現循環經濟。
“我們的年產30萬噸甲烷氯化物項目,不僅能解決建滔燒堿裝置副產品氯氣的平衡問題,減少環境風險,還將為衡陽發展下游氟化工產業提供重要的原料支撐,進一步打通產業鏈延鏈堵點。”楊理想補充。
事實上,依托鏈主企業的優勢,招引新項目或原地倍增的案例,在松木經開區比比皆是。
2024年8月,在年產4萬噸工業潤滑油項目尚未建成投產的情況下,湖南澳克科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決定追加投資3億元,進一步擴大產能。
信心和底氣從何而來?
“上游,可對志良環保等鏈主企業進行產品的二次加工再生產;下游,可對建滔等鏈主企業,以及衡鋼、湘鋼、漣鋼等制造企業進行原材料的穩定供給。”企業負責人坦言,正是基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銜接,才堅定了在衡陽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鹽鹵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的發展證明,產業鏈的龍頭不一定來自東部地區,也可以是在中西部地區。
同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產業轉移正逐步從單個產業或企業轉移向鏈條式、集群式轉移轉變。
△福邦新材的技術研發人員正在進行后處理實驗。
鏈式布局:構建垂直產業生態體系
隨著閥門的開啟,汩汩的雙氧水、液堿經由園區資源循環利用管道從建滔流入湖南鑫科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不僅生產原料有了保障,還節省了物流成本。”鑫科思負責人介紹,建滔主要生產氯堿化工產品,企業利用價值不高的副產品雙氧水、液堿,卻是鑫科思不可或缺的“寶貝”。
行走于園區,記者注意到,廠房之間,間或有許多管道攀墻而行。
“一個企業的工業廢氣、廢渣、廢水,卻是另一個產業的工業原料,這些‘原材料’直接通過管道就輸送過去了。”園區相關負責人解釋,就地“消化”廢渣廢料,不僅解決了排污問題,還產生了經濟效益。
原材料“隔墻供應”的模式,在松木經開區司空見慣。
“隔墻供應”的背后,得益于園區構建的“鹽鹵開采——基礎化工——高端新材料”垂直產業生態體系,不僅物盡其用,還讓運輸成本降為零。
企業與企業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的原料、產品可相互利用、優勢互補,以此降低成本,是推動產業集聚的現實動力。
更為重要的是,松木經開區的垂直產業生態體系,不僅體現在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園區與周邊地區也有聯動。
瑞達電源,利用常寧水口山的鉛生產鉛酸蓄電池;建滔,依托水口山的金銅資源生產銅箔,打造覆銅面板、線路板產業鏈,形成一個更高層級的循環經濟閉環……
“上游,以巖鹽、螢石、硫鐵礦等三大基礎材料為核心,為后續的化工生產提供原材料支持;中游,涵蓋鹽化工、溴化工、氟化工、硫化工等4條精細化工產品線,生產出多種精細化工產品;下游,積極拓展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6大新型材料領域。”園區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隨著多個重大項目的落地,衡陽鹽鹵化工產業鏈已形成了“龍頭引領+鏈式布局+集群發展”的產業格局。
△建衡實業聚鋁噴霧車間。
向“新”而行:創新驅動下的“原地裂變”
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這一名字拗口的化合物,屬于國家工業“六基”中的關鍵基礎材料。
與傳統六氟磷酸鋰相比,其更大的陰離子半徑能高效解離鋰離子,顯著提升電解液電導率。
“低溫下放電性能提升20%,高溫容量保持率超行業均值15%,循環壽命延長30%……”湖南福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人用數據勾勒出LiFSI的競爭優勢。
“拳頭產品”的誕生,正是企業創新能力的具象化體現。
“專利布局是盾牌,產學研合作是引擎。”聊及福邦新材的成長之路,該負責人信心滿滿:通過“專利+商標+版權”三位一體保護體系筑牢技術壁壘;與湘潭大學等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推動LiFSI向高性能化迭代。
在園區,福邦新材并非個案。他們的背后,是衡陽鹽鹵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創新為引擎,從傳統工業向千億級賽道躍遷的生動實踐。
2025年,園區計劃新增3個國家級科創平臺,建立“四張清單”(科技成果、行業需求、企業需求、融資需求),構建“企業出題、高校解答、市場閱卷”的協同創新體系。
衡陽市鹽鹵化工產業鏈推進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馬偉華表示:“下一步將強化上游資源集約開發,中游工藝綠色化改造,下游布局固態電池材料等前沿領域,打造全鏈條創新生態。”
當傳統產業握住創新的鑰匙,“鹽鹵老城”衡陽正煥發新活力。其以“關鍵材料突破——創新平臺賦能——全鏈協同升級”的路徑,或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衡陽方案”。
△衡陽錦億科技年產30萬噸甲烷氯化物項目。
記者手記:“老產業”可育“新動能”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座,是湖南經濟運行的“基本盤”,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牽動全局。
如何在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實現傳統產業的“蝶變升級”?如何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提升傳統產業的“含新量”“含綠量”?
衡陽鹽鹵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或許提供了答案。
依托豐富鹽鹵資源的衡陽松木經開區,經多年積淀,雖在產業鏈完善、產業生態培育、產業集群打造等方面頗有成效,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鹽鹵化工產業不斷追“新”逐“質”,規模化、大型化、長鏈化凸顯,壓力可想而知。
園區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積極引導企業專注細分賽道,攻克關鍵工藝,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把固體廢棄物徹底“吃干榨凈”再生利用,循環經濟方興未艾;突破行業空白,不斷拓展新能源材料等新興產業研發創新,企業動能澎湃。
確實,“老樹”可發“新芽”,“老產業”可育“新動能”。
以此為參照,以現代石化、綠色礦業、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為代表的湖南傳統產業正全力向“新”求“質”。
近年來,鹽津鋪子、夢潔家紡等老牌湘企,依托高科技人才,加快智能制造轉型,攻克關鍵工藝、提升數字化水平,企業“走出去”步伐穩健而有力。
同樣,對于有色、化工等一些污染較重、能耗較高的傳統產業而言,如果綠色轉型的理念先進、技術領先,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定然能持續增強。
岳陽、衡陽等地的化工產業,曾有“化工圍江”之困、轉型升級之難,如今在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引領下,同樣打開了綠色發展的新天地。
以科技創新鍛造核心競爭力,以人才與生態構建可持續發展底座,傳統產業的“煥新”啟示我們,傳統產業不是“舊包袱”,也可以成為孕育新質生產力的沃土。
(來源 :“湖南工信”公眾號;編輯:廖媛;一審:李楚;二審:羅彥;三審:黎和平)
主辦:湖南衡陽松木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版權所有 承辦:衡陽市數據局 網站地圖
聯系電話:0734-2635829 投訴電話:0734-2635829 地址:衡陽市松木經濟開發區創業路1號
湘公網安備 430408020000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