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1??????來源:市林業局
一、 2018年 以來 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我局認真落實省林業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生態優美新衡陽步伐。2018年底森林覆蓋率增加到48.2%,活立木蓄積量增加到1927.76萬立方米,實現了林業“雙增長”。一是持續推進生態功能優化。圍繞“裸露山地”造林和油茶產業兩個重點,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9.6萬畝,其中油茶造林14.17萬畝,完成封山育林32.6萬畝,完成重要通道裸露山地造林4.3萬畝,完成退化林修復47.2萬畝,完成油茶幼林撫育69.59萬畝,完成老油茶林低改墾復17.57萬畝;完成義務植樹13.8萬畝,植樹造林1363.07萬株,建立義務植樹基地214個,完成造林面積1.088萬余畝。二是持續加強資源保護。重點加強對全市各級自然保護地的生態巡護和環境問題整改,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穩定和健康。全面落實三年禁伐減伐行動,全市依法審核報批林地135宗;有效處置衛星監測熱點和火情報警,沒有發生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加大防治松材線蟲等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趨勢。開展“颶風1號”和“春雷2018”專項行動,查辦各類涉林違法犯罪案件225起。三是持續發展林工產業。穩步推進油茶、家具和木竹加工等林工產業發展,預計2018年底全市林業總產值達330億元左右。有序推進、不斷深化油茶產業發展,啟動首批油茶企業IPO籌備上市、成立油茶企業商學院、成功承辦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等活動,向全國展示了衡陽油茶產業發展成果,影響廣泛。四是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推進“秀美林場”建設,大力打造森林公園。促成市政府與中南林科大簽訂關于油茶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市校產學研全面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林業科技服務,獲批省級課題項目4個,開展科技服務活動4次。全面審核規范性文件,有序推進《衡陽市森林防火條例》立法工作。行政審核審批服務事項712項,辦結率100%。五是弘揚了衡陽林業好形象。依托“國際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宣傳日” 、“愛鳥周” 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圍繞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開展了“走進衡陽山水·攝盡森林美景”全國攝影展,唱響了生態文明主旋律。推進油茶、湘蓮、光伏等產業扶貧項目,助推駐村幫扶點衡陽縣臺源鎮盤江村順利脫貧。
二、2018年重點、亮點工作
今年以來,我局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生態優美新衡陽,持續推進生態功能優化,多項工作創造了 “衡陽經驗”。
(一)擴大產業影響,打造油茶強市。圍繞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的目標,我局全面落實《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決定》和《關于做大做強衡陽市油茶產業的九條意見》。狠抓“資金進得來,產品銷的出,品牌打的響,科技強支撐”四個關鍵。一是擴大資金規模。市本級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億元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油茶產業扶貧資金,各縣市財政按比例配套。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市農業銀行、農商銀行和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等預計發放油茶貸款30億元,6家油茶種植企業已與農行簽約授信9600萬元,市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推出的“惠農擔—油茶貸”已放貸款9700萬元。二是謀好銷售出路。召開了全市油茶產業發展推進會,成功承辦了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啟動衡陽油茶企業IPO上市,采取PPP模式推進 “一館多中心”建設,探索眾籌等互聯網金融與營銷互融新模式,籌備舉辦“首屆衡陽(國際)茶油美食文化節”。三是做好品牌文章。推進油茶質量標準體系和產品價格發布體系建設,5月28日,出臺全省首個《地理標志產品·常寧油茶》油茶地方標準。加大“衡陽茶油”產地品牌培育力度,積極申報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保護商標”。四是激發科研活力。促進油茶企業與科研院所、央企等開展油茶科研合作,市政府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建立了油茶科研全面戰略合作關系,成立了南方經濟林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衡陽油茶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和駐衡陽油茶科研博士(后)工作站。擬引進以色列先進機具設計、生產技術,研發油茶采摘機器人,洽談引進中科院專家來衡投資建設油茶精深加工企業。
(二)強化林地管理,助推地方建設。堅持保護是為了更好發展的方針,全面抓好禁伐減伐三年行動,嚴格執行林地年初申報審批制度,嚴厲打擊侵占林地、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在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管理中,我局認真審核、悉心指導,提前介入重點、重大項目,主動上門服務。在目前嚴控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的背景下,我局克服困難積極向省林業廳爭取指標,確保了湘南紡織業基地、夢東方旅游度假區、比亞迪(衡陽)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多個重點項目順利落地,全力支撐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今年全市依法審核報批林地135宗,面積604公頃,其中市本級辦理林地手續27宗,面積99.3公頃。全市審批臨時用地34個,林地面積173.4公頃,全市全年共征收森林植被恢復費11775萬元。
(三)嚴防森林火災,維護生態安全。層層落實森林防滅火責任,市縣鄉三級相繼召開森林防滅火專題會議219次,縣級暗訪、督查森林防滅火達362人次。充分發揮森林火險預警、森林消防無人機和氣象預報作用,共發布6次黃色、4次橙色森林火險預警。發送防滅火宣傳短信2000余萬條,森林火險預警信息11000余條。組織森林防火專題教育課5200余次、發放森林防火倡議書100余萬份,建設大型防火宣傳牌200余座,懸掛張貼防火宣傳橫幅標語390多萬條。加強野外用火巡查巡護,各級森防指共設立臨時檢查站1853個,組織巡查巡護人員1.2萬余人次,制止違規用火行為1324起,查處野外用火275起。今年以來,全市共接到衛星監測熱點和火情報警46起,其中森林火災1起(受害森林面積15公頃),其余為荒火1起、煉山7起、農用火8起、公墓祭祀用火27起、野外燒垃圾2起,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受害森林面積分別比2017年同期減少96.6%、89.5%,確保了林區社會和諧穩定。
(四)嚴格核查整改,加強自然保護。對全市6大類29個自然保護地,以問題為導向,對標對表推動自然保護地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共排查出違法違規問題118個,其中自然保護區問題98個、森林公園問題11個、濕地公園問題7個、湘江4大家魚保護區問題1個、地質公園問題1個。共處理違法違規問題118個,整改到位98個,整改完成率83.1%,申報銷號97個,銷號率82.2%,處罰企業/個人55個,關停企業49個,拆除建筑面積5.38萬平方米,罰款45.79萬元。
(五)推進還林還濕,保護湘江生態。我市將推進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工作作為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湘江保護與治理”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濕地、林地等攔截、吸附和分解農業面污染物的作用,著力建設植物“綠帶”,打造生態平衡隔離區。我市在省委省政府要求一處試點的基礎上,自我增壓,創新組織12個縣市區同步開展。今年全市共完成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面積2337.5畝,試點區域的生態環境指標有效改善。其中衡東縣新塘鎮項目是我市確定的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工作示范項目,共完成退耕還林還濕試點面積824.6畝(還濕面積684.56畝,新增林地140.04畝),超額完成了省廳下達的739畝的任務。該退耕還林還濕區做到了以凈水、凈土為目標,少動土、好維護、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可推廣。2017年11月,該項目順利通過省里組織的現場評估驗收。
三、存在問題和困難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林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著短板和弱項。一是生態建設任務艱巨。衡陽地處衡邵干旱走廊,紫色頁巖分布廣泛,地理條件和生態條件先天不足,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僅48.2%,遠低于全省59.64%的平均水平,全市生態建設任務還相當艱巨; 二是產值規模不大。全市林業總產值規模逐年增長,但林業產業發展大而不強,大而不優,著名品牌少、規模企業少,缺乏上市公司。全市林業建設財政投入不足,社會資本投資林業熱情不高;三是資源保護壓力大。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壓力大,林業森林公安和林政執法等職能作用發揮還有待提升,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和繁重。這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決。
四、2019年工作思路
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千年大計”的戰略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當前我市正處在由常規傳統造林向生態功能優化的轉型之期, 生態保護責任重大,生態建設任務艱巨。2019年,全市各級林業部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和把握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行動觀等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力爭2019年完成油茶新造18萬畝,油茶低改15萬畝,完成義務植樹1350萬株,森林覆蓋率增長0.2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增長3個百分點,森林火災受害率低于0.9‰;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低于3.5‰;濕地保護率達到70%以上。全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進以 “一區兩園”建設為重點的資源保護行動。一是扎實開展自然保護地整改行動。按照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七部門聯合開展的“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反饋意見要求,全面整改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一區兩園”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制止和嚴厲打擊涉及自然保護區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二是持續推進退耕還林還濕試點。推進優化湘江流域退耕還林還濕試點建設,在村民集中居住地或村鎮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匯聚區域開展小微(面積100畝以內)人工濕地建設,降低或降解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物。督促相關縣市組織編制2019至2025年退耕還林還濕總體規劃和2019至2020年項目實施規劃。三是加快森林旅游建設。啟動編制全市森林旅游發展規劃,優化森林公園布局,結合新興城郊旅游業態,整合全市森林公園資源,與銀行、基金等合作采取PPP等模式共同開發改造,做旺全市“森林旅游經濟”。引導森林公園積極爭創4A級景區,并向5A級邁進,實現“綠色資源”向“綠色資本”轉變的財富疊加效應。
(二)切實加強以災害防控為重點的森林安全建設。一是強化森林防火。力爭頒布《衡陽市森林防火條例》,大力提倡“金桶”行動、集中祭祀等宣傳勸導活動。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強對重點時段、重要地域、重要設施的禁火情況巡查。嚴格落實責任制度。切實轉變森林防火為森林防滅火,實行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對近五年森林防火責任薄弱的鄉鎮主要領導干部例行約談督辦。不斷強化應急準備,建設管理好專業、半專業和應急森林消防隊伍。與氣象部門加強預警預報,及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二是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控。加強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和普查防控,加強現場監督和技術指導,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重點遏制和除治松材線蟲病蔓延勢頭,力爭石鼓區、蒸湘區、衡東縣不發生疫情,大幅壓縮衡陽縣、祁東縣等地疫情,基本控制衡南縣疫情,確保全市成災率控制在3.5‰以內。三是高壓打擊涉林違法犯罪。以打擊非法占用林地、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為重點,充分發揮森林公安在打擊涉林犯罪中的主體作用,持續開展專項執法行動。緊盯大要案件,實行掛牌督辦、現場查辦和典型通報制度,狠抓曝光一批有影響的涉林違法案件。
(三)大力發展以油茶產業為重點的現代林業產業。一是加強低改墾復和撫育管護。老油茶林低改墾復投資小、見效快,是做大做強油茶產業有效措施之一。推動各地轉換重新造、輕低改的傾向,加快老油茶低改墾復進度,全面強化低改措施,提升施工質量。指導、督促各縣市做好當前油茶采摘秩序維護工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二是助推企業上市。強化油茶企業與澳門殷理基集團、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的戰略合作關系,推動雙方在品牌推廣、產品營銷、整體布局、市場協同、資本運作及規劃上市流程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推動衡陽油茶企業IPO上市。三是做細產業扶貧。深化油茶產業扶貧,把油茶發展與脫貧攻堅一并規劃、一并部署、一并檢查、一并考核,構建完善“政府得生態、企業得效益、貧困戶得實惠”的油茶產業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油茶產業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的新路子。
(四)積極推進以省級森林城市創建為重點的生態文化建設。一是開展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各縣市區積極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全面開展“五邊”(城邊、路邊、水邊、村邊、房邊)造林,建設一批生態優美、鄉風濃郁的森林縣城、森林鄉鎮和森林村莊,為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好基礎。二是深化林業宣傳。結合全域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積極舉辦植樹節、愛鳥周、世界名花節等生態文化活動,挖掘和繁榮森林、濕地、花卉等生態文化。統籌社會服務,籌劃創作一批反映衡陽林業精氣神的微電影、電視、音樂、小說等生態文化作品。三是全力做好攝影展活動。繼續開展“走進衡陽山水·攝盡森林美景”全國攝影展評獎和展覽工作,提高工作標準和服務水平,力爭把攝影展辦得高質量、有特色、有影響。
(五)全面強化以黨建為統攬的林業行業建設。一是推進黨支部建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積極開展組織生活和黨群活動,落實黨員學習制度,推進機關黨支部“五化”建設,做到支部設置標準化、組織生活正?;?、管理服務精細化、工作制度體系化、陣地建設規范化。二是嚴抓嚴管黨風廉政建設。充分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 深入開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全面清理國家公職人員違規涉礦、涉砂、涉金融等經營性活動。三是加強班子隊伍建設。扎實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努力打造敢擔當、有所作為的衡陽林業隊伍,打造全市林業系統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