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7-30??????來源:衡陽市林業局
1 、珠頸斑鳩
分類:鴿形目鳩鴿科
特征:上體大都褐色或粉褐色,兩翼飛羽黑褐色,尾較 長,中央尾羽褐色,外側尾羽黑褐色,末端白色,飛翔時明 顯。
習性:珠頸斑鳩常成小群活動,有時與山斑鳩等其他鳩 類混群。它們常分散棲息于樹枝上,夜宿時多成對并頭緊依, 如無干擾,其夜宿地點較為固定。珠頸斑鳩也常成對出現在 開闊地面,受驚時會迅速飛至附近的樹上,但飛行距離不長。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2 、灰胸竹雞
分類:雞形目雉科
特征:頭、頸兩側,以及頦、喉栗紅色,前胸藍灰色, 向上伸至兩肩和上背,形成環狀,環后緊緣以栗紅色,后胸、 腹和尾下覆羽棕黃色。兩脅綴有黑褐色點斑或橫斑。
習性:常成群活動,群由數只至 20 多只組成,冬季結 群較大,繁殖季節則分散活動。每群有固定的活動區域,取 食地和棲息地較固定,領域性較強。通常在天一亮即開始活 動,一直到黃昏。晚上棲于竹林或樹上,常成群在一起棲息, 頭朝向同一方向。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湖南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3 、白鷴
分類:雞形目雉科
特征:白鷴雄鳥頭部羽冠和下體呈藍黑色,面部裸露, 為鮮紅色。白鷴雌鳥體型較小,上體呈棕褐色或橄欖褐色, 眼周裸露皮膚為紅色,虹膜為褐色、橙黃色或紅褐色,喙為 黃綠色。
習性: 白鷴生性機警,膽小怕人,受到驚嚇時多從山下 往山上奔跑。一般情況下很少起飛,但在緊急情況下也會迅 速飛到樹上。通常在天亮后從夜棲樹上飛到地面活動,一般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動高潮。
保護現狀: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4 、鴻雁(又名大雁)
分類:雁形目鴨科
特征:從額基、頭頂到后頸正中央暗棕褐色,額基與嘴 之間有一條棕白色細紋,將嘴和額截然分開。頭側、頦和喉 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兩條棕褐色顎紋。背、肩、腰、翅上 覆羽和三級飛羽暗灰褐色, 羽緣較淡或較白, 形成明顯的白 色斑紋或橫紋。
習性:鴻雁性喜結群,常成群活動,多為 30-50 只的小 群。在繁殖地喜歡在積水洼地旁及路邊采食和休息,會逐漸 分散成 6-8 只的小群進行活動,飛行時頸前伸,腳貼于腹下, 常排成“ 一”字或“人”字型,速度較緩慢
保護現狀: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5 、普通夜鷹
分類:夜鷹目夜鷹科
特征:上體灰褐色,密雜以黑褐色和灰白色蟲蠹斑;額、 頭頂、枕具寬闊的絨黑色中央紋;背、肩羽羽端具絨黑色塊 斑和細的棕色斑點
習性:獨或成對活動。夜行性, 白天多蹲伏于林中草地 上或臥伏在陰暗的樹干上。由于體色和樹干顏色很相似,很 難發現。黃昏和晚上才出來活動。尤以黃昏時最為活躍,不 停的在空中回旋飛行捕食。飛行快速而無聲,常在鼓翼飛翔 之后伴隨著一陣滑翔。繁殖期間常在晚上和黃昏鳴叫不息, 其聲似不斷快速重復的“chuck”或“tuck”。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6 、白頭鵯
分類:雀形目鵯科
特征:眼后和枕羽白色,頭頂黑色,雙翼橄欖綠色。
習性:三五成群在喬木和灌叢上跳躍,時而從樹頂飛向 空中,又返回原來的樹梢。雜食性, 喜歡吃果實,春夏季繁 殖期會捕食大量的昆蟲。求偶時鳴叫婉轉動聽,似“巧克力、 巧克力”。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7、烏鶇(dōng )
分類:雀形目鶇科
特征:全身黑色,眼圈和嘴黃色。
習性:單獨活動于林下和草坪,在地面上啄食蚯蚓等無 脊椎動物,經常做短距離的小跑,停下來查看四周又繼續覓 食。受驚時突然起飛,伴隨著響亮而尖細的“啾-啾-啾”聲。 雄鳥繁殖期鳴聲多變悅耳,善于模仿其他鳥鳴。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8 、暗綠繡眼鳥
分類:雀形目繡眼鳥科
特征:頭部、背部和翅膀橄欖綠色,眼周有一圈白色羽 毛。
習性:常常集群在開花的樹上活動,一群可多達三四十 只。吸食花蜜、捕捉小型昆蟲, 不停地跳躍、飛行, 從一棵 樹轉移到另一棵樹。.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9 、大白鷺
分類: 鵜形目鷺科
特征:頸、腳甚長, 兩性相似,全身潔白, 嘴和眼先黑 色,嘴角有一條黑線直達眼后
習性: 白天活動,行動極為謹慎小心,遇人即飛走。剛 飛行時兩翅扇動較笨拙,腳懸垂于下,達到一定高度后,飛 行則極為靈活,兩腳亦向后伸直,遠遠超出于尾后,頭縮到 背上,頸向下突出成囊狀,兩翅鼓動緩慢。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10 、八哥
分類:雀形目椋鳥科
特征:通體烏黑色,雌雄同型,八哥的鼻須及矛狀額羽 呈簇狀聳立于嘴基,形如冠狀,頭頂至后頸、頭側、頰和耳 羽呈矛狀、絨黑色具藍綠色金屬光澤,其余上體綴有淡紫褐 色
習性:八哥性喜結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結于大樹上, 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時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鳴片刻 后棲息。夜宿于竹林、大樹或蘆葦叢,并與其他椋鳥混群棲 息。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11 、鵲鴝
分類:雀形目鹟科
特征:雄鳥整個頭部和上體呈具藍色金屬光澤的黑色; 翼黑褐色,翼上小覆羽、中覆羽、次級覆羽和內側次級飛羽 外翈均為白色,使得翼上形成一道明顯的白色翼斑; 中央尾 羽黑色,外側尾羽白色,尾基部具有黑斑;下體頦、喉、頰、 頸側至上胸均為和頭部一樣的亮藍黑色,下胸、腹至尾下覆 羽白色;虹膜褐色,喙黑色,腳黑褐色。雌鳥和雄鳥相似, 但雌鳥上體偏暗灰褐色,下體白色部分泛棕灰色。
習性:覓食時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會在樹 枝或大廈外墻鳴唱,因此在中國內地有“四喜兒”之稱。棲息 于低山丘陵至山腳平原的林緣、疏林、竹林和果園等地。性 活潑,較大膽,好爭斗。出沒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園圃,栽 培地帶或樹旁灌叢,也常見于城市庭院中。常單獨或成對活 動,休息時常展翅翹尾,鳴聲悠揚多變。食物以昆蟲為主, 以及少量草籽和野果。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12 、喜鵲
分類:雀形目鴉科
特征:雄鳥的頭部、頸部、背部至尾覆羽均呈黑色,并 帶有紫藍色和藍綠色光澤,其肩部羽毛為白色,腰部則雜有 灰白色。尾羽為黑色,但末端帶有藍色和紫藍色的光澤帶。 翅膀外側覆羽為黑色,內側飛羽則黑白相間,端部為黑色, 均帶有藍綠色的金屬光澤。雌鳥與雄鳥的體色大致相似,但 其光澤不如雄鳥顯著,下體黑色部分有時呈烏黑或烏褐色, 白色部分有時稍帶灰色。
習性:喜鵲主要棲息在平原、丘陵和低山地區,常見于 山麓、林緣、農田、村莊以及城市公園等地。由于喜鵲適應 性強,與人類居住環境相鄰非常常見。喜鵲的食性廣泛;在 夏季,其主要食物為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偶爾也捕食雛鳥和 鳥卵。在其他季節, 尤其是昆蟲資源減少時,喜鵲會轉而食 用植物性食物,包括喬木和灌木的果實和種子。
保護現狀: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