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是豐產,果品質量也比往年好,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即使提前做了很好的防護,低溫冰凍天氣也讓我這沃柑全部凍死了,別看果子表面是好的,里面其實已經凍壞了,今年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三成,唉......”。這是來自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永和鄉龍鳳村沃柑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冬洋的一聲沉重又無奈地嘆息。前不久,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組織人員赴衡山縣進行實地走訪考察,到了龍鳳沃柑基地便見到了眼前這令人痛心的一幕,劉冬洋似乎一夜之間老了許多,考察人員詢問是否有相關保險可賠償以減少損失,得到的也是遺憾的回答:“不僅沒有這種保險可以買,而且這些壞果還要花錢請人來處理,不然影響來年果子質量”。
搞農業,投入大見效慢,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這掉落滿地的沃柑是千萬萬農業從事者之困的一個縮影。自然基礎條件差、勞動力流失嚴重、生產資金短缺且籌集難、農業保險保障力度不夠、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作為“三農”服務“國家隊”和主力軍的供銷合作社,該如何發揮其鮮明的組織優勢,利用其網點和渠道優勢、人才和職能優勢、行業和資源優勢幫助農戶們解決這些實際困難,如何在新發展階段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是當下亟需思考的。
一是抓流通。供銷合作社的核心業務就是流通。在傳統的流通基礎上,伴隨信息技術發展衍生出以大數據支撐的“互聯網+流通”,也逐漸在轉變流通的形式,比如從傳統以產定銷轉為以銷定產的新模式。這一切能夠興起并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互聯網+流通”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為農服務的供銷合作社必須要搭建好比中樞神經的公共服務綜合平臺,促進產銷無縫對接,線上線下融合互動;供銷合作社必須要加強經營網點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冷鏈物流建設等等,這些就像骨骼和經脈,勾畫出現代農業的輪廓,剩下的就是如何輸血、如何持續造血的問題。這一套運轉起來城鄉之間的流通將會更加便捷順暢,農村的農副產品能夠快速銷往城市,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能隨時買到物美價廉的優質產品,既促進農民增收,又豐富城市供應,使市場價格合理穩定。
二是廣合作。眾人拾柴火焰高。第一,經營方面。要加強與市場的合作。如企業方引進戰略合作方、合作社+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戶等多種合作形式,依托市場帶動型的經營模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實現適度規模生產與集中經營的有機統一。第二,資金方面。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發展普惠金融,推行金融機構“整村授信”模式,著力解決農戶無抵押、貸款難的問題。第三,組織方面。要加強與黨建的合作。如村級基層社與村兩委共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農合會黨建”等等,供銷社參與農村經濟離不開村黨支部,以村社共建的方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既鞏固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又能帶動農民增收。
三是融產業。多給產業做加法。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形成產業鏈,產業鏈常有,但賺錢的產業鏈不常有,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帶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三產融合”增效增值、農民增收,形成可持續的、高收益的產業鏈,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做大一產要提高產量,做強二產要加強管理,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好實體經濟;做活三產要形式多樣,促發新興業態,提升產品附加值,構建全產業鏈為農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新格局。
四是重科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是要加強與科研院校、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合作,提升研發實力,強化產前產中的品種改良和培植技術;二是要抓住機遇,積極發揮“拿來主義”,把現有已知的高新科技創新技術應用推廣到農業生產、加工與銷售的環節當中來,發展智慧農業,促進產品向高質量穩定發展。科技的發展隨時都可能促生新型業態,要引導傳統農業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數字化轉型。比較簡單的有無人超市,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等,復雜的如建設5G智能產業園等等。
五是懂政策。牢牢把握政策導向。不僅要梳理近年來國家層面制定出臺的有關政策進行深入研究,還要因地制策施策,積極向當地主管部門領導匯報工作,精準對接有關部門,爭取在技術、資金、保險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打造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爭取有關項目建設立項,創新農業生產服務方式和手段,培育農產品現代流通核心競爭力。
六是育人才。人才是關鍵。一方面是培養青年干部,培養一批真正“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供銷合作事業干部隊伍。另一方面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方面可以借力本土院校,開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以優秀返鄉下鄉創業人員、村干部、種養大戶和龍頭企業為優先,以點帶面,分批選送重點培養,逐步建立可直達村部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讓農民有能力適應新型農業技術,在供銷社提供土地集中托管與流轉等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在農民的土地上為農民打工的同時,農民都有能力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自己家的土地上為自己打工,讓農民和供銷社之間形成利益聯結的雙贏機制。
偉大從來都是熬出來的。在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號召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之際,在艱辛的綜合改革道路上,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的復雜局勢,供銷合作社只有懷著為“三農”服務的堅定初心、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下適時積極轉型,才能真正迎來供銷合作社蛻繭后的新生,才能真正服務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大局。(作者: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 劉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