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五大獨特作用 構筑五大振興基礎——供銷合作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將大有作為
發布時間:2018-05-21 來源:網絡
發揮五大獨特作用 構筑五大振興基礎
供銷合作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將大有作為
江西省供銷合作社監事會副主任、江西供銷合作社機關寫作組副組長
鐘學林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更主要體現在農業農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中央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堅定決心。供銷合作社要結合正在進行的綜合改革,找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切入點,可以從五方面著手構筑五大振興基礎,積極作為,發揮出供銷社的獨特作用:
發揮基層社與農合聯的實體型和綜合性為農服務主體作用,為鄉村振興構筑社會化服務平臺基礎。“鄉村振興戰略”增強了農業投資者的信心。把千家萬戶的農民引入千變萬化的市場,既是供銷社不斷提高農民市場組織化程度的職責,也是供銷社振興鄉村的資源優勢。供銷社系統應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進一步完善、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大背景下,以基層供銷社、惠農服務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依托,聯合村“兩委”,整合農村社會資源,開展生產服務、供銷服務、信用服務“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規模化的實體型和綜合性為農服務平臺。
發揮供銷社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鏈升值作用,為振興鄉村構筑產業興旺基礎。鄉村振興的關鍵和重點是產業振興。供銷合作社在綜合改革中,要把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手,充分發揮農合聯和惠農服務中心的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拉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農業 “接二連三”,推動農產品生產與加工流通和農業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開發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服務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通過產業特色來吸引社會資本,創新面向農民、農合聯及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模式,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造血脫貧,多渠道助農增收,助推鄉村在產業興旺中獲得更多的創業商機、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解決農民致富奔小康、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
發揮“供銷e家”電商平臺的引導輻射作用,為鄉村振興構筑城鄉市場雙向流通基礎。順應當前消費正由溫飽型、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型轉變的趨勢,加快推進傳統流通網絡現代化改造,以信息化為核心,培育以“供銷e家”為載體的區域公共品牌;發揮電商對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生產的引導作用,拓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推動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就適應消費升級的需要,推動更多更好的城市產品快捷滿足鄉村市場需求,引導更充分的滿足大眾化需求的農副產品生產。
發揮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生態防治的公益性作用,為鄉村振興構筑生態宜居基礎。 要圍繞生態宜居和美麗鄉村目標,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動供銷社農資、再生資源、專業合作社等社有企業創新發展有機綠色農業,依托供銷合作社在鄉村的經營服務網點,開展生產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積極探索鄉村農藥瓶、廢舊電池等“白色污染”回收新型服務,進軍鄉村環保產業,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積極參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減少環境污染,共建美麗鄉村。
發揮“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工程建設“三農”隊伍的引領作用,為鄉村振興厚植鄉村經營管理人才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有強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撐。供銷社將通過加強各地基層社黨組織建設,以“三農”服務大平臺為創業平臺,以實用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為重點,大力推行基層社+農合聯+村“兩委”模式,讓村民主動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來,吸納大學生村官、農村能人、退伍軍人、返鄉創業青年等,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新型“三農”工作隊伍。實施“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工程,共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惠農服務中心、共上發展項目、共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共育鄉村經濟經營管理干部人才,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組織,鞏固基層政權。
我國是一個擁有近6億農村常住人口、城鄉區域差異較大的發展中大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是補齊農村這塊短板。“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對供銷合作事業無疑是個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在這凝聚人心、振奮人心的“鄉村振興戰略”中,正好能充分發揮供銷社資源的獨特作用,構筑好鄉村振興的基礎,真正解決農民辦事難、辦事遠、辦事貴的問題,供銷社系統必將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