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三大優勢 助力脫貧攻堅
發布時間:2019-04-04 來源:辦公室
該文已在湖南省委刊物《湖南工作》2019年第3期(總第51期)發表
衡陽市供銷社:
發揮三大優勢 助力脫貧攻堅
市供銷社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 文運芝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載體。衡陽市供銷社注重發揮行業優勢,以深化改革促脫貧攻堅,助力當地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一、發揮“姓農、務農、為農”的情感優勢,做貧困戶可以依靠的親人、并肩作戰的伙伴。農村地區大多數人對供銷社有著深刻的記憶和信任,市供銷社借勢擔負起了“幫農增收、促農發展”的重任。一是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圍繞“誰來種地”等問題,開展大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多種服務,形成“農民進城打工,供銷社為農民打工”的新格局。耒陽市供銷社與“供銷e家”無人機大聯盟合作,成立無人機植保飛防大隊,發揮植保無人機對病蟲害的統防統治作用。二是搭建惠農服務體系。全市現有基層供銷社163個、縣級惠農服務公司7家、鄉鎮惠農服務中心32家、村級惠農綜合服務社1643家,惠農服務組織體系正在逐步建立,貧困地區惠農體系薄弱的局面逐步扭轉。三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克服貧困地區經營主體數量少、規模小、功能弱等不足,加速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內的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二、發揮“有網、有點、有業務”的渠道優勢,做貧困地區聯系內外、互通有無的橋梁紐帶。供銷社已有覆蓋“萬村千鄉”的農村服務網點,具備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的渠道優勢。一是拓寬“生產渠道”。在優勢農產品產地,依托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基層經營服務網點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發展新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改造升級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企業農產品生產加工能力和質量。二是拓寬“流通渠道”。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農超對接、連鎖配送等新型流通業態,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消費成本。市供銷社組團參加第二屆全國果業扶貧大會暨貧困地區果品產銷對接會,為貧困戶免費提供展銷平臺。衡東縣供銷社創建“供銷幫農”電商服務平臺,為貧困戶制定20項服務標準。三是拓寬“就業渠道”。依托為農服務中心,建立合作社社員教育培訓體系,開拓展會展銷、文化創意等現代生活服務業,促進貧困地區勞務輸出或就近就業。衡陽縣長樂供銷社托管土地3164畝,解決500多名貧困戶就業,幫助實現增收1301萬元。
三、發揮“可政、可商、可公益”的體制優勢,做黨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為農服務骨干力量。供銷社是黨和政府領導的經濟組織,集行政、市場和公益三重屬性于一體。一是共辦農民合作社。引領貧困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跟蹤指導貧困社員的生產經營,實行點對點定向精準扶貧。已培育專業合作社269 家,入社社員28萬戶,種植基地面積5萬多畝,帶動農戶59萬戶,年銷售額5億元。二是共建綜合服務平臺。加快貧困地區基層社改造重建,開展“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活動,滿足農民多層次、多元化服務需求。衡山縣供銷社在全縣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工作中,主動承擔9個村級綜合服務平臺中的電子商務和便利店建設工作,得到貧困戶的好評肯定。三是共謀發展項目。立足共建優勢,依靠村“兩委”組織村民發展經濟,帶動村集體和貧困農民“雙增收”。2016年以來,全市系統獲批的項目資金在不改變用途性質的前提下,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帶動當地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