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縣:突出強化四大舉措,處理供銷社歷史遺留問題,全力推進綜合改革
發布時間:2019-11-06 來源:市供銷社
衡陽縣自2014年列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縣以來,全縣上下高度重視,合力攻堅,以改制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突出四大舉措,解決遺留問題,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一、突出問題癥結,找準綜合改革的主攻方向
衡陽縣供銷社找準癥結、澄清底子、清產核資,理清歷史遺留問題:一是資產權屬不清。全縣供銷社系統土地146宗,面積37.55萬平方米,只辦理國土使用證61宗;房屋226處,面積16.68萬平方米,只辦理房產證98處。產權證不全、權屬不清、糾紛不斷。二是社保欠費較多。企業繳費不一,欠繳10年以上。累計欠繳社保費1.3億元,無法辦理正常退休手續。三是企業債務沉重。16家企業共欠債務1.4億元,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經營和職工妥善安置。
二、突出組織領導,落實綜合改革的有力保障
縣委、縣政府將供銷社綜合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抓協調。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為組長的供銷社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和由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企業改制指導小組,協調領導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壓責任。出臺《衡陽縣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實施意見》,制定《關于做好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的實施方案》,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到位、有序推進。三是召開專題會議定措施。每年召開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供銷社綜合改革和企業改制工作。2014年以來,先后召開縣政府專題會議和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會議20余次,實行專事專議、一事一議,為各相關部門具體操作提供政策支撐。
三、突出部門聯動,開辟綜合改革的綠色通道
在縣委、縣政府和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的統籌安排下,對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了認真處理。一是聚合部門力量。縣國土、房產部門對146宗土地和128處房產全部進行了確權頒證。縣人社部門積極銜接協調,對全縣供銷社系統企業1.3億元社保金掛賬。縣規劃部門主動對供銷社用地規劃調整,調規資產增值約8000萬元。縣農業銀行積極協助相關部門,對供銷社企業1.4億元債務全部化解。二是堅持特事特辦。按照“尊重歷史、注重現實”原則,對歷史年代久遠、檔案不齊全的國土和房產,簡化辦證程序,按事實程序及時辦理產權證;對近年改造新建的、尚未辦證的10處房屋采用手工填寫發證,待資產變性后再換發不動產證。三是提供政策支持。為激發企業黨政主要負責人工作積極性,解決他們后顧之憂,將基層社理、監事會主任和公司支部書記、經理共25人納入事業編制,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為減輕企業負擔,由人社、醫保、民政、財政和退役軍人事務局分別承擔目前在職和退休95人的社保、醫保及慰問金等費用。近年被規劃為公益用地的供銷社資產(除道路占用3442.8平方米外),全部得到調整。涉及供銷社國土辦證,只收取20元/本的工本費,其余費用一律減免。
四、突出資金支持,破解綜合改革的要素瓶頸
為促使供銷社綜合改革順利推進,想方設法、加大投入,為改革提供資金支持。一是落實工作經費。2014年以來,縣財政將供銷社綜合改革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200萬元。二是爭取貸款支持。為彌補企業社保掛賬配套資金缺口,縣政府積極與衡州農村商業銀行對接,為供銷社系統企業爭取貸款4649萬元,推動了社保掛賬任務的順利完成。三是統籌資產管理。為保持供銷社資產完整性,對縣供銷社系統的社有資產不平調、不擠占、不挪用,由縣社理事會統籌調配。將基層社7處評估值為1490萬元的資產劃入縣社社有資產管理公司,用于支持供銷社的綜合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