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 2023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思路
發布時間:2024-03-13 來源:市供銷社
今年來,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社的正確指導下,緊緊圍繞“為農服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強基強能”工程,全面推動“兩個到戶”,拓展為農服務領域,完善供銷服務體系建設,不斷開拓供銷事業新局面。
一、主要工作
(一)以城鄉融合為路徑,探索供銷綜合改革新模式。
一是影響大,各方高度重視。衡陽市搭建全國首家城鄉產業運營平臺的經驗做法引起各方關注。今年以來廣西貴港市供銷合作社、中華合作時報聯合調研團、省社周曉理主任先后到我市專題調研城鄉產業運營平臺建設工作。全省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建設暨農業社會化服務推進會在我市召開。全省首個“鄉村振興觀察點”落戶衡陽市社。“衡陽做法”被《中國合作經濟》頭版頭條專題推介,獲評全省供銷系統“2023年度十大亮點工作”。省社周曉理主任在《衡陽市城鄉產業運營平臺建設一周年專題報告》中批示“衡陽市供銷社創新手段、創新服務,夯實了基礎、激活了資源、提升了服務水平和服務實效,展現了供銷新形象,彰顯了供銷新作為”。市委書記劉越高在市深改委2024年第1次會議上充分肯定市供銷合作社深化綜合改革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在市委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要求“完善城鄉產業運營平臺體系,因地制宜促進優勢特色產業聚集發展,鼓勵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閑置資產”。市長朱健在全市“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工作推進會上點贊市供銷社利用城鄉產業運營平臺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市政府黃艷娥副市長先后3次到供銷社調研,指導新供銷和城鄉產業運營平臺建設。
二是形式優,盤活閑置資產。衡陽縣三個鄉鎮閑置糧站依次被盤活利用,演陂鎮演陂橋村運營公司盤活閑置近30年的鎮糧站資產,通過招商引資合作方式引進8家企業入駐,由村運營公司統一管理,年租金收入8萬余元,園內企業年營收總額1億余元,提供就業崗位近1000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可達40萬元;渣江鎮運營公司以租賃方式盤活、利用渣江老糧站資產作為公司生產、加工場所,對早稻生產的年需求約5萬畝,產量5噸/天,年產值逾千萬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和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大安鄉運營公司以低租、長期合同盤活原水寺鄉閑置糧站,建成集辦公、農資倉儲、冷鏈儲存、農產品分揀等為一體的綜合惠農服務中心。常寧市洋泉鎮西南村城鄉產業運營公司利用閑置學校大力發展鄉村車間,村集體經濟年增收30萬元以上。衡南縣車江街道恒星村城鄉產業運營公司利用原南泥灣中學部舊校舍,打造鄉村紅色旅游景點,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0萬元以上。
截至目前,城鄉產業運營體系建立以來,已盤活利用閑置資產121處,面積10萬余平方米,培育、引進市場主體173個。
三是載體新,發展態勢良好。市城鄉產業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衡陽數字供銷有限公司、集團產品銷售中心、市新三湘供銷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先后成立并投入運營。今年6月份,衡陽縣大安鄉組建成立鄉、村兩級城鄉產業運營公司6家,公司依托供銷合作綜合改革惠農綜合平臺公司,合作開展農業社會化全程托管服務,落實試點面積1萬余畝,簽訂收購訂單1.3萬畝,注冊“火安堂”系列品牌,目前已跟農戶簽訂農產品收購協議。市公司打造的“供銷品牌”——船山源飲用水年銷售額突破400萬元,已具備盈利能力。衡陽縣大安鄉供銷社通過探索油茶經管新模式,采取“三權統分”、“五定作業”等方式,破解了油茶管護老難題。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運營公司113家,其中縣區級9家,鄉鎮級19家,村級84家(本年度市級領導聯點村10個)。
(二)以夯實基層為目標,為農服務能力新提升
一是保持戰略定力。按照“鄉覆蓋、村優選、聯關口、補缺口”的總要求,恢復和建立基層供銷社537家。對120家基層社進行編碼,創建7家高質量基層社。衡陽縣編辦發文在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掛鄉鎮供銷社牌子,明確專職工作人員。衡東縣深改領導小組發文成立鄉鎮、村(社區)供銷社,實現全覆蓋。
二是增強帶動能力。成立全省首家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大聯盟平臺各方主體累計數量737個,數量居全省第二。服務面積11.03萬畝,服務覆蓋超300個行政村,為衡陽市爭取中央財政資金981.8萬元,服務帶動農戶11萬戶。我市5個縣(市)入選全省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縣,服務面積占全省系統十分之一。在田間地頭唱響“有需要找供銷”、“農業與農戶,供銷來服務”、“跳出供銷看供銷,超越供銷干供銷”的口號,讓新供銷在農村釋放出新作為。市社與發改、財政、農業、市監等部門聯合印發《衡陽市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實施方案》,進一步提高化肥市場調控能力,緩解化肥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的矛盾,保障春耕用肥供應。
三是激活基層活力。各縣市同步開展城鄉產業運營試點工作,除衡南縣向陽供銷社外,均由鄉鎮政府分管領導兼任鄉鎮供銷社主任和公司經理,村級公司成了名副其實的“強村公司”,真正突破了村集體經濟虛化、村黨組織弱化、村民創收渠道固化的困境,村“兩委”公信力得以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得以鞏固。
(三)以搭建平臺為抓手,促進鄉村振興邁向新臺階
一是提升農資保障能力。先后成立衡陽市新三湘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衡南新三湘供銷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耒陽供銷社已與省新三湘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填補了農資供應空白。市縣農資公司將充分利用省新三湘公司的網絡、渠道、資源等優勢,構筑省、市、縣、鄉三級供銷社惠農服務新格局,擴大農資連鎖經營網絡的覆蓋范圍和市場控制力,切實承接好省、市、縣化肥商業儲備工作,不斷提升供銷社服務"三農"綜合能力。
二是推動數字供銷建設。衡陽數字供銷有限公司,大力實施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數字鄉村建設,構建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集交易、物流、冷鏈、信息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啟動衡陽“一鄉一品”產業促進計劃,梳理打造出優勢地域品牌,目前已與衡陽魚丸、渣江米粉、金甲嶺蘿卜、常寧無渣生姜等農合會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本土知名“土特產”。承辦由泰山、華山、南岳、恒山、嵩山景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五岳特種兵大會師活動”,邀請眾多千萬級粉絲達人進行活動預熱,300+達人參與內容共創,打造視頻矩陣,全網話題曝光量突破2億。推進省社項目建設,積極與省供銷集團“供銷優供”項目對接,共同投資成立“衡陽供銷優供有限公司”,組織各縣市供銷社及城鄉產業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參加培訓,賦能縣社及縣城鄉產業運營公司項目落地。
三是鞏固消費幫扶成果。積極協調消費幫扶平臺,充分發揮政府采購平臺功能,加強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不斷提高消費幫扶力度。全市各級供銷合作社系統電子商務平臺累計設立線上專區18個,商貿連鎖經營企業線下專柜9個,采用直接助銷與建立產銷對接長效機制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對口幫扶農產品的曝光率,擴大銷售范圍。組織市城鄉產業運營集團產品銷售中心、市數字供銷有限公司、市消費幫扶平臺、香江百貨,耒陽福源鄉村物流等公司負責人,干飯兄弟、飯匹兄弟等衡陽頭部抖音賬號運營負責人赴永順縣對接消費幫扶工作。全市“832平臺”和鄉村振興館運營成效顯著,今年線上累計銷售超 2000萬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供銷新貢獻。
四是持續做好產品營銷。聯合市商務局承辦“云上惠選、樂購雁城”2023衡陽網上年貨節,活動期間共實現本地網絡零售額超4900萬元,同比增長14%。組織13家企業100多種本地優質“湘品”參加博覽會湖南專區展。參加“湘品出湘”大灣區產銷對接會系列活動,現場銷售和意向簽約近2000萬元。運營集團產品銷售中心通過產地直采直銷的現金交易新模式,常態化組織采購小分隊赴全市七縣五區采購銷售各類農副產品40余萬斤,打通種植、流通各環節,以最短鏈路鏈接優質農產品和消費者。
五是推進農合會健康有序發展。 選舉產生了新一屆農合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及時更新清退不符合要求的會員單位,截至目前,市農合保持穩定優質的會員單位100家以上。在“衡陽供銷合作”微信公眾號集中宣傳推廣會員單位56次,收集推廣農產品、日用品等四大類近100種名優特產品信息,促成訂單和意向產銷協議1000萬余元。市數字供銷有限公司以短視頻為突破口,一對一定制宣傳方案,每月集中宣傳推介會員單位,打造數字供銷爆款,累計觀看量超60萬人次。
(四)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指引,塑造供銷隊伍新形象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強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建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供銷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邀請專家進行習近平總書記重大理論專題輔導,發放《讀有所得》《百年初心成大道》《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等學習書籍160余冊,全年安排學習17次,編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資料17期。
二是穩步開展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嚴格按照省市紀委的統一部署,深入推進全市供銷系統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成立市社專項整治工作小組,推動問題整改。制定《專項整治自查問題清單》,出臺《社屬企業班子績效考核方案(試行)》、《社屬企業留守人員補充規定》。市社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摸清了社有資產底數,向紀檢監察組移交問題線索6條,推動10條自查自糾問題得到有效整改,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共計30項,追回違規發放的津補貼及借款共計163220元。
三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通過開展上臺述職、主題征文、隨堂考核、上送下派,不斷強化干部隊伍的思想淬煉、專業訓練、實踐歷練、作風鍛煉,全面推升干部隊伍素質。今年9月,選拔任用“85后”科長4名(含“90后”科長1名)。目前,市社機關科長職數12名,現有“85后”科長5名(含“90后”科長1名),占比41.6%。今年以來通過遴選招錄1名工作人員,通過省考招錄2名工作人員,衡陽數字供銷有限公司通過網上公開招聘1名總經理,充實了干部隊伍和人才力量。
四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市社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組建工作專班開展常態化督查檢查,同時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市社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今年以來開展檢查督查25次,排查各類消防隱患29起,對排查出來的安全隱患整治實行“一單四制”閉環管理。各直屬單位聯合各租賃單位花費9萬余元清理消防通道、倉庫等堆積廢棄物,進一步壓實安全責任。對人員密集場所的房屋安全、消防等進行專項整治,做到安全隱患零容忍,切實扛起安全生產責任。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強干部思想教育,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結合主題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供銷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讓全體干部職工聚焦新時代新供銷謀求新突破,力戒“慵、懶、散”,激勵“闖、創、干”。加強對社屬企業和縣社聯合社業務指導,及時將好的經驗做法及時進行宣傳,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二)縱深推進城鄉產業運營體系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指示精神,省委“一號文件”關于鼓勵成立“強村公司”、構建村集體和群眾利益共同體,市委一號文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深改委工作會議要求,不斷完善城鄉產業運營體系建設。一是推動各縣(市)供銷合作社主動探索、主動作為,筑牢基層供銷社根基,做大基層供銷社體量,持續打造供銷改革亮點品牌。二是建強運營平臺,以建設城鄉產業運營體系、打造城鄉產業運營平臺為著力點,助推線上線下服務和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探索黨建、村建、社健“三建結合”和黨務、村務、商務“三務合一”的改革新路徑。三是統籌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融合發展,把城鄉產業運營平臺打造成為農村集體經濟市場化平臺,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促進村集體和農戶增收。四是以數字供銷平臺為陣地主動對接省社供銷項目,成立工作專班,積極穩步推進供銷線下實體項目,推進城鄉產業運營平臺體系向縱深發展。
(三)大力拓展供銷特色農業社會化服務。依托省市兩級社“大聯盟”信息和資源,穩步提升服務規模,鼓勵各縣級社對接融入省市平臺,建立基礎數據庫。建立健全供銷合作社農資保供工作機制,完善價格公布指導機制,對接省供銷農資網絡運營平臺,充分運用農資大數據,準確把握全市農資市場供需,精準調度,優化配置,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保障我市糧食生產安全。繼續爭取縣域商業流通項目,推動社企數字化轉型,不斷增強新供銷流通網絡服務產銷對接能力,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全方位服務。
(四)鞏固提升基層社質量。大力實施“強基強能”工程、全面推動落實“兩個到戶”,進一步推動基層社規范建設和發展。按照“鄉覆蓋、村優選、聯關口、補缺口”的總體要求,通過“五條路徑”,因地制宜健全基層組織體系。開展基層社高質量發展典型推介活動,指導建設服務功能比較全、社會形象比較好、可持續發展的基層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