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2021年工作總結2022年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2022-03-01 來源: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社的指導下,衡陽市供銷合作總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三農”工作大局,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斷開創我市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持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三強一化”建設貢獻力量。全市系統全年完成銷售總額214.07億元,實現利潤1.21億元。干部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事創業氛圍濃厚,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2021年工作總結
(一)深化綜合改革,夯實發展基礎
1.基層組織體系不斷加強。時隔36年,衡陽市供銷合作社第四次代表大會于11月召開,衡南縣、衡東縣、祁東縣、耒陽市、衡山縣、衡陽縣、常寧市等7個縣市相繼召開供銷合作社代表大會,完成相關換屆選舉工作,“三會”制度進一步完善。為適應新供銷使命擔當,組建了全省首家市供銷合作綜合服務中心。全市現有鄉鎮供銷合作社145家,領辦、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42家、農民合作社聯合社69家,入社社員40264戶,帶動農戶31154戶。衡東惠民鳳凰種養專業合作社等4家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由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兼任村級供銷合作社主任正在衡陽縣等地試點,并向全市推廣。
2.經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指導成立衡陽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發展會員單位62家,助力發展城鄉循環經濟。衡陽、衡南、衡山、衡東、祁東、耒陽、常寧都已經搭建縣級惠農綜合服務公司(平臺)。市供銷合作綜合服務中心與力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以金甲梨園農業生產為基礎,建設以金甲嶺鎮為核心輻射周邊3個鄉鎮、10個村的惠農服務工程。衡山縣社建立10個鄉鎮農村綜合服務平臺和46個村級(社區)惠農綜合服務社(村級供銷基層社)。祁東縣社建立了20個鄉鎮惠農服務中心、296個村級惠農服務站。
3.新型農合會體系不斷壯大。市農合會發展會員單位123家,吸納行業協會32家,形成了“農民入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入會”的全新組織體系,在引導農村合作經濟發展、暢通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的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市農合會成功舉辦全市系統2021年度電子商務培訓班等,助力經濟發展。受疫情影響,衡陽縣群向村2800畝400余萬斤蜜柚出現滯銷,市農合會發動會員累計幫助果農直接銷售柚子20多萬斤,帶動銷售近百萬斤,最大程度的降低經濟損失、提振生產信心。
4.產業項目體系不斷成熟。市社成功獲得“湖南省政府采購電子賣場·鄉村振興館平臺衡陽市產銷地倉”授權,標志著全省首家地市州授權產銷地倉落地建設。衡陽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基地項目被列為全市2022年重點項目,現已完成項目選址工作,即將落戶市白沙綠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啟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船山”系列產品項目,著力打造集聚本土優勢特色的“衡陽品牌”,其中“船山源”飲用水先后成為湖南省“四代會”、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后勤保障用水,品牌影響力來勢喜人。全力推動衡陽市城鄉產業運營平臺項目建設,在前期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現已提出項目建議書及實施方案,正與各相關部門對接推動中。
(二)助力鄉村振興,提升服務能力
1.充分發揮農資“主渠道”優勢。充分發揮農資經營主渠道優勢,為糧食生產提供有力保障。衡陽安合公司利用網上莊稼醫院,安排專家在線解答農戶咨詢,向農戶提供農作物從種到收全程解決方案,讓農民足不出戶找專家、看行情、買農資。祁東新三湘農資依托基層供銷社、綜合服務社、莊稼醫院、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開展送農資上門、入戶到田服務,將農資直接送往種糧大戶和經銷商手中。
2.全面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全市系統土地流轉13414.91畝,土地托管面積15890.05畝。建立市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成立全省首家市級供銷合作綜合服務中心,統籌全市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村現代流通、電子商務等主業。耒陽市社與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成為“供銷e家”植保無人機大聯盟全國30個縣級區域合作伙伴之一。衡陽縣社依托農事服務中心,幫助各村建立育秧中心,為中、小散戶提供育插秧服務。派員與市工信局聯合組成鄉村振興工作隊,對衡陽縣黃林村進行定點產業幫扶,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3.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全年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62.9億元,同比增長4.2%,占銷售總額的29.4%,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34.5億元,同比增長45.8%。衡山縣社打造衡山惠農供銷“農品山香”電商平臺,精選近200種優質農產品直接面市,帶動線下銷售6000多萬元。祁東縣社與省電子商務公司開設網購農家小店80家,全國供銷e家·祁東特產館上線當地特產49個。
4.消費幫扶成效顯著。與市財政局、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832平臺”預留份額采購支持鄉村振興的通知》,落實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和市內消費幫扶促進要求。建立消費幫扶農產品銷售門店8個、農產品副食等各類超市36家、大型冷庫5處。建成1個消費幫扶產品展示交易服務中心和1個綜合性消費幫扶產品配送中心。舉辦2021年衡陽市首屆供銷消費扶貧電商年貨節,累計觀看直播人數及點贊量突破百萬,交易額逾千萬。
(三)堅持從嚴治社,確保行穩致遠
市社結合工作實際,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效果,創新開展“聯系家史學黨史”系列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從個人家史中追尋時代發展印跡,打通黨史學習“最后一公里”。組織機關年輕干部登門“一對一”記錄、整理老一輩的奮斗歷程,讓年輕一輩面對面受到教育、啟發,感悟黨的偉大功績。中央、省委黨史學習教育指導組認為該做法既別開生面又聯系實際、既鮮活生動又親切感人,市委學教辦將該做法在《黨史學習教育簡報》向全市推薦。召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暨青年干部集體學習交流會,鼓勵青年干部更新觀念、激發活力、提升本領。選派2名中層骨干、2名青年干部到2家直屬企業兼職,不斷提升治理效能。持續抓好十一屆市委第九輪巡察整改工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把黨規黨紀、法律法規、章程制度全面落實到工作各領域,為建設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提供堅強保障。
以上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市委書記秦國文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決定由鄉鎮分管農業工作負責人兼任鄉鎮供銷合作社主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兼任村級供銷合作社主任;決定創建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列入2022年市重點項目;決定將“三位一體”試點納入鄉村振興工作整體布局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整體部署,將市本級綜合改革專項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市委副書記、市長朱健先后兩次與華融資產湖南分公司負責人會談,把供銷系統累計5.67億元的金融債務成功化解。市委書記秦國文、省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劉湘凌出席“四代會”并講話,市長朱健會見參會代表,市委副書記賴馨正、副市長彭玉明出席大會,規格之高為全省之最。會上,市委書記秦國文作出“市供銷合作總社在搭建市城鄉產業運營公司中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指示。在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秦國文書記又特別強調“在搭建市城鄉產業運營平臺方面,供銷合作社可以大有作為。”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比如,對新時代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創新方法與模式思考研究不深,改革的壓力和動力沒有層層傳導到基層;縣級供銷合作社干部老齡化比較嚴重,新生力量不足,專業人才不多,人才隊伍結構不優;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缺乏有效抓手,為農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水平不高,服務領域相對狹窄,服務功能還需進一步加強;社有企業整體經濟實力偏弱,企業改制還存在一些遺留問題,發展后勁不足;在宣傳的內容、形式、方法、途徑等方面創新不足,供銷合作事業的宣傳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還有待進一步擴大,等等。
三、2022年工作計劃
以夯實基層組織基礎為立足點,全面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1.推進基層供銷社提質改造。抓緊落實市委常委會決定,由鄉(鎮)分管農業工作負責人兼任鄉(鎮)供銷社主任、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兼任村級供銷社主任。大力推進基層社改造,按“四有”標準升級改造一批薄弱基層社。培育創建各級示范社,引導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培育品牌,形成區域特色產品品牌體系。
2.推動領創辦農民合作社。引導支持縣級社、基層社、出資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圍繞當地優勢產業牽頭組建區域綜合性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創新農民合作社領辦形式,推動各級聯合社、基層社采取出資創辦、入股參辦、服務帶動等方式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
3.強化市級綜合平臺建設。籌備組建市供銷集團,著力推進系統內外資源整合、業務拓展、產業升級和品牌培育。依托市供銷綜合服務中心,幫助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冷鏈物流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農副產品加工及購銷等業務。廣泛吸納本地涉農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經營主體加入農合會,確保市農合會會員單位穩定在100家以上,縣級農合會會員單位50家以上。
(二)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為發力點,開創供銷合作事業新格局
1.開展“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探索構建由供銷合作社牽頭、農民合作社和農村信用社等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新機制。推動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通過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整合成員社、金融機構等業務資源,積極穩妥開展金融服務,推進“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落地。推進開放辦社,拓展“兩個到戶”覆蓋范圍,提高農民和涉農經營主體組織化程度。
2.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市城鄉產業運營平臺建設,努力將其建設成為對接城鄉產業開放大平臺、深化區域合作的主陣地。加快推進市供銷合作綜合改革“船山”項目建設,逐步拓展船山系列品牌,錘煉一支懂營銷、會管理、善策劃、能吃苦、敢擔當的新供銷隊伍。穩步推進2022年市重點項目—衡陽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基地項目,打造湘中南地區再生資源產業中心。
3.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采取“農戶+合作社+企業”等模式,引導脫貧地區與市場對接,拓寬農產品供應鏈和暢通銷售渠道。主動參與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行動,以村級基層社為平臺,組織帶領村民發展生產合作、生活(消費)合作,激活農村要素資源,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三)以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為切入點,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能量
1.發展供銷特色電子商務。支持縣級供銷合作社推進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建設和基層綜合服務網點改造,優化布局電子商務村級站點、社區站點,逐步完善鄉村電商站點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供銷特色電子商務,鼓勵各級供銷合作社探索嘗試短視頻、直播帶貨、自媒體營銷等新型互聯網銷售方式。
2.加快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能力。鼓勵各區(縣、市)對冷鏈設施進行提質升級,完善農產品冷鏈物網絡,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益,降低農產品流通損耗。加快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重點提升冷鏈倉儲運輸功能,引導市場主體開展果蔬、肉類等鮮活農產品冷鏈配送體系建設。
3.積極參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優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拓展再生資源專業化業務領域,培育壯大新型再生資源龍頭企業。加大系統內外聯合合作,整合行業資源,發展城鄉環境服務市場主體,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環衛清運融合,做大做強供銷合作社再生資源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