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10-14????來源:辦公室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的正確領導下,我委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積極應對大環境、營造小氣候,千方百計穩增長、促轉型,全市工業經濟平穩發展,信息化加速推進,有力支撐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千方百計穩增長,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頭等大事,強化目標導向,層層傳導壓力。1-8月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4%,增速較1-7月、1-6月、1-5、1-4分別提高0.7、0.8、1.6、1.9個百分點,呈現逐月回升態勢。一是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建立市縣兩級調度體系,堅持旬調度、月分析、季講評,特別是每月25日實行預報制度,及時掌握企業運行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工業總產值應報盡報。二是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引導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支持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加快竣工投產項目投產達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已新增13家規模工業企業,年內將新增100家左右。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國省政策對接,聯合市政協研究室等部門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優化發展環境、盤活企業資產、支持企業上市等措施,支持企業發展。
(二)著眼長遠促轉型,科學發展能力提升。把轉型發展作為戰略任務來抓,著力做好規劃、創新、綠色發展三篇文章。一是堅持規劃引領。聯合賽迪研究院編制工業規劃,全面對接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國家戰略,廣泛征求了市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直相關單位、企業負責人意見,凝聚各方面智慧和意見,為全市工業發展作好了頂層設計。二是突出創新驅動。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建立了國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65家。30項新產品列入省重點新產品推進計劃。天雁機械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特變電工連續獲評“國家科技進步獎”,南岳電控高壓共軌技術國際領先,泰豪通信通信車輛填補了國內空白。三是推進綠色發展。著力在建材、有色、鋼鐵、化工等行業推進節能工程、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資源綜合利用,有效降低了工業能耗。近年來,全市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9%。今年五礦銅業(湖南)有限公司獲批國家工業生態設計示范企業,全省僅兩家企業獲此殊榮。
(三)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堅持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促進大發展。一是加速重點項目建設。今年1-8月推進了159個過5000萬元的重大項目建設,136個項目開工,開工率達94.97%,完成投資152.06億元,南岳生物制藥1000萬瓶血液制品、衡陽恒榮高純鍺及相關產品、藍寶石晶體生產線等15個項目竣工投產,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支撐點。二是加大技術改造投資。1-8月全市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15.07億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67.48億元,投資總量位居全省前列,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71.3%。通過技術改造撬動了存量工業提質增效,有色金屬冶煉、鹽鹵及精細化工、鋼鐵冶煉及鋼管材加工等傳統產業鏈條得到延伸。衡鋼鋼管深加工產業園為全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松木經開區和常寧水口山工業園列為國家級循環經濟園區,常寧市成為全省第二批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三是制造強市項目進展順利。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加快推進了一批制造強市項目,如特變電工高端集成智能產業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投資超過3億元,正在進行直流換流變壓器設備升級改造;金杯電纜500KV超高壓交聯電力電纜、核電站用K1,K2,K3類電纜項目導線車間6臺設備投產;共創光伏年產300MW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及開發應用一期項目全部完成,二期廠區規劃已完成,土建工程有序推進。
(四)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發展載體不斷完善。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核心增長極來打造,不斷夯實基礎,提升服務功能,增強承載能力和長遠競爭力。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今年1-7月全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48.52億元,新建成園區面積6.41平方公里,完成標準廠房建設面積93.26萬平方米,衡陽縣西渡高開區、祁東歸陽工業園等縣域園區建設如火如荼。二是完善園區服務平臺。推進了園區要素支撐、研發促進、市場開拓、綜合服務、現代物流等“五大平臺”建設,有效提升了園區投融資、人才引進、產業鏈協作以及醫療衛生、文體娛樂、政務服務能力。三是促進集群集聚發展。積極引導企業退城入園、向園區集群集聚發展。目前,坐落在園區的規模工業企業達423家,占全市規模工業企業的42.9%。今年1-7月省級以上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5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
(五)深入推進“互聯網+”,信息化不斷提速。著力抓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兩化融合和信息消費三大重點,加快提升我市信息化發展水平。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市成為全國寬帶骨干網32個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是湖南省2個重要節點之一。截至2015年6月底,寬帶接入70萬戶、互聯網寬帶出口帶寬720G,城區8M以上寬帶接入率達100%,農村行政村通寬帶超過98%,農村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100%。二是兩化融合不斷深入。推動1200多戶企業開展信息化改造,引進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200余套,支持特變電工“數字化車間”改造,支持恒光物流等物流信息化建設。全市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層次正在從單項覆蓋階段向集成提升的高階段躍升,特變電工等一批企業正在進入創新突破的最高階段。三是信息消費不斷擴大。我市是國家首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電信、移動、聯通、廣電有線網絡均已實現全業務互通。截至2015年6月底,共發展IPTV用戶25萬戶,手機電視用戶50萬人。“數字衡陽”一期工程完成一個云中心和平安城市、數字城管、智能交通、應急指揮四大核心應用,目前已啟動二期工程建設。自去年以來,我市培育了60余家移動互聯網企業,湘夢商城已成為我市規模最大的網絡購物平臺。
(六)精準務實服務企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針對企業辦手續難、融資難、管理升級難等,我們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果。一是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在市政務中心辦公樓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現已完成設計裝修和人員招聘培訓、服務流程設計,開通了省市縣三級網絡服務平臺,預計年底可正式運營,將為中小企業提供管理咨詢、創業服務、融資擔保、法律服務、信息服務、市場開拓、人才培訓、技術創新等綜合服務。二是加強融資服務。搭建政銀企平臺,開展了“融資服務走進創業基地”活動,32家中小企業與建設銀行進行了融資需求對接,金額約1.2億。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為我市擔保機構共爭取國、省資金1870萬元。今年全市擔保機構新增擔保企業313戶,新增擔保額21.56億元。三是推動管理升級。舉辦了“2015小微企業攜手行動”、“騰飛杯”管理升級公益活動,提升我市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組織企業家參加省政府支持的清華北大高級研修班,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有效提高了企業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
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嚴峻,特別是市場飽和、原材料上漲、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市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部分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階段;企業投資積極性下降,存在等待觀望情緒,項目投資進度放緩。如何持續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將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轉型升級任重道遠。我市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不高,一些民營企業尚未建立研發團隊,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產業層次也有待提高,各縣市資源型產業較多,相當部分以賣資源、賣初級產品和低端產品為主,如常寧市、耒陽市列入資源枯竭城市,迫切需要轉型發展。
三、下階段工作打算
下一步,堅持穩增長、促轉型不動搖,推動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信息化加快發展。
(一)以產業鏈建設為核心,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著力培育打造富士康、水口山、衡鋼、特變電、建滔化工等一批龍頭企業,探索建立精密模具、輸變電、汽車零部件、鹽鹵化工四個產業鏈與國內外優勢企業的戰略聯盟。著力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提升裝備產業實力,大力扶持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努力打造一批百億特色專業園區和產業基地。
(二)以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快集聚集約發展。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園區要素支撐、研發促進、市場開拓、綜合服務、現代物流等“五大平臺”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強園區管理服務,引導園區走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推動全市園區錯位協同、整合互補發展。
(三)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增強工業發展后勁。要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加強與大型企業集團的對接合作,著力引進先進制造項目、高新技術項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加快五礦金銅、特變電工輸變電產業園、界牌陶瓷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強動力。
(四)以融合發展為路徑,提升衡陽制造水平。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制訂《中國制造2025衡陽行動計劃》,發展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組織實施流程制造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工程。推進信息與服務業融合,培育發展遠程教育、醫療服務、智慧旅游、智慧環保等新的信息服務產業。
(五)以創新服務為著力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聚社會資本,成立衡陽高新創業投資基金,總額10億元以上,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重點投資衡陽范圍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及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創業創新項目。研究出臺加快工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201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