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3-20????來源:運行監測協調科
國內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市場需求增長勢頭放緩。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2019年,全省工業戰線繼續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取得良好開局,為全年工業經濟穩中向好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工業生產開局良好
1-2月,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比上年全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從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2016年探底回升以來,今年開局增速雖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次高位,比2016和2017年開局增速分別高出1.8和1.5個百分點。從全國各省情況來看,1-2月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全國平均增速高2.5個百分點,在全國排第11位,比上年全年前移1位。從三大門類來看,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3%,采礦業下降7.9%。從工業產品來看,產量增長的有284種,占統計品種數的56.9%。主要產品中,光纜增長3.79倍,建筑工程用機械增長1.45倍,起重機增長1.09倍,混凝土機械增長39.7%,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增長12.3%,大米增長11.8%,城市軌道車輛增長6.6%,鋼材增長5.6%,商品混凝土增長2.3%。水泥下降15.6%,十種有色金屬下降25.5%,硫酸下降27.5%。
二、1-2月全省規模工業運行主要特點
(一)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分化。1-2月,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8.0%、15.2%、20.8%、12.4%和15.2%,分別比上年全年提高5.7、5.5、13.1、0.5和12.2個百分點,以上五個行業合計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2.3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提高1.2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經歷了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去年下半年開始顯露疲態,今年1-2月增加值同比增長3.0%,比上年全年回落9.4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近年來一直是拉動規模工業增長的中堅力量,今年初快速回落,1-2月增加值同比增長1.5%,比上年全年回落24.3個百分點。
(二)生活消費性工業穩中有升。1—2月,大部分與生活消費聯系緊密的行業增長較快,對全省工業經濟發展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增長7.7%,食品制造業增長15.9%,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4.4%,合計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高0.5個百分點。紡織業增長10.1%,紡織服裝、服飾業增長15.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增長18.6%,合計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高0.1個百分點。
(三)煙草制品業貢獻大。上年同期,全省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速高達43.0%,今年在高基數之上,煙草制品業仍保持了較快增速,同比增長11.5%,是對全省規模工業增長貢獻最高的行業,拉動全省規模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高1.5個百分點。
(四)高耗能行業占比下降。1-2月,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規模工業增速低3.8個百分點,拉動規模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低1.4個百分點,累計增加值占全省規模工業的29.3%,占比較上年全年下降0.6個百分點。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加值下降0.1%,而上年全年為增長1.0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下降1.4%,而上年全年為增長6.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4%,比上年全年提高6.9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增長8.4%,比上年全年提高3.4個百分點。
(五)非公有制經濟和小微企業明顯回升。去年以來,針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局,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措施,化解融資難題,降低各項稅費,提振企業信心。1-2月,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比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高1.5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高1.5個百分點。小微企業增加值增長11.9%,比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高4.1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高5.6個百分點。
三、對2019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的初步分析與建議
整體來看,全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規模工業增長放緩,在此情況下,我省工業經濟取得良好開局實屬不易。但從我省目前的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煙草的生產受計劃管控,后期持續快速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工程機械隨著下階段基數的抬升,高速增長難度加大,新動能快速發展的勢頭有所放緩,汽車和電子兩大支柱行業紛紛遇阻,后續趨勢值得關注。3月5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將大幅下調制造業等行業的增值稅率,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預計將降低企業近2萬億的稅費支出,同時加大基建投資力度,釋放內需潛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逐步落地實施,將為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實質利好,也為工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心劑。但2019年國際經濟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大,貿易戰未最終落定,全國經濟增長目標較2018年有所回落,在保持平穩的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還會繼續前進。下階段,我省應充分利用各類政策,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同時保持清醒認識,正確評估困難和挑戰,促進全省工業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積極貫徹落實各項政策。我國各項經濟改革措施頻繁出臺,政策利好不斷,減稅降費力度空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也在加大。應在地方政府層面做好各項準備,科學研究實施細則,確保各項政策及時落地發揮作用,為企業發展解決實際困難。針對企業普遍存在的稅費成本增加,環保改進投入大等問題,協調相關部門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給予減免或補貼,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梳理相關稅種,避免重復征稅。
(二)加強政府服務職能。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增強公信力和執行力,提高部門管理水平,創建優良舒適的經濟發展環境,使企業發展少點外部羈絆和干擾。引導社會資本多方投入,拓寬融資渠道。出臺人才引進政策,搭建人力資源平臺,加強省內、產業鏈人才流動。幫助企業加強合作,實現上下游互為配套,加強本土市場推介,實現本地采購最大化。加大品牌保護力度,打擊假冒偽劣,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保護知識產權。
(三)加大重點行業運行監測力度。要重點關注卷煙、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研究出臺相關措施,提振市場消費需求,重點培育新的增長點。動態跟蹤工程機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的運行趨勢和重點指標的發展變化,及時發現問題,針對性制定措施并推動實施。
(四)堅定不移發展新興產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產品體系,進一步擴大優勢產業的市場占有率。鼓勵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加大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引導企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企業循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一步步向智能制造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