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堅強領導下,支隊新一屆黨委班子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帶領全市公安交警克服各類風險碰撞疊加、巨大困難與挑戰,緊盯全省一流績效目標,狠抓“疫情防控、事故預防、疏堵保暢、創文創衛、服務民生、隊伍建設”等重點工作,扎實推進交通事故“減量控大”和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規范駕考“春風行動”等系列專項行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全面促進公安交管事業發展進步。截至11月份,支隊業務工作績效評估整體排位全省前三名。
一、回顧全年主要工作
(一)勇于擔當,全警助力疫情防控取得勝利。
一是高位組織部署。年初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支隊迅速響應,立即成立疫情防控應急工作指揮領導小組,全面啟動高等級防控勤務,全體民警、輔警“取消休假、全警上路、全員防控”;組建五支黨員(青年)民警突擊隊,分五個梯隊專門承擔防控疫情應急處突任務。期間,共出動警力3.1萬余人次,警車1.2萬臺次,設立疫情防控檢查站59處,會同相關部門檢查車輛 43.6萬余臺次,檢查人數65萬余人次,連夜逐臺排查停留在衡陽境內的離漢車輛行駛軌跡共5846臺次;編寫交警疫情防控工作快報上報市局疫情防控指揮部42篇,整理推薦疫情防控先進事跡材料40篇,為我市疫情防控筑牢了“防護墻”。二是嚴格防控舉措。對進出機關大院、窗口單位、辦公場所的民、輔警及群眾進行體溫檢測,對進出車輛、執法辦公場地、對外開放場所進行嚴格消毒,保證安全;對參會人員實行隔位就座原則,對離衡公職人員的路線、離開時長、具體人員信息一律實行報備登記制度;采購下發各種規格口罩77000個、防護服200套、防護眼鏡220副、防護手套2800副、測溫儀2套、測溫槍19把、消毒液840瓶、酒精420瓶。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公安交警系統未發生一例疑似、確診病例。三是助力復工復產。全面貫徹落實市局下發的《衡陽市公安局關于疫情防控期間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措施》,精準制定各類防疫工作方(預)案11個,先后召開21場次防疫專題會調度推進,開展現場督促檢查83場次;建立健全“四位一體”協調工作機制,通過“點對點”包車、聯程運輸等方式,全力護航企業復工復產,全市各地共組織農民工返崗包車運輸322趟次,服務車輛1733臺次,運送 10839人次;嚴格落實應急通道、綠色通道制度和撤站撤卡要求,共制作發放各類車輛通行證891張,對持有通行證的車輛一律落實免檢快速通行措施,及時撤除全市59個高速公路出口檢疫站和國省縣鄉道路檢疫站,全力確保道路暢通無阻。
(二)安全為首,全面強化隱患治理嚴防事故。
始終把事故預防作為公安交管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聚焦“減量控大”總目標,在鞏固重特大事故預防成果、保持穩定態勢基礎上,著力在減少事故、保護生命上下功夫,通過深入開展全方位、全鏈條、多層次的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動,完善和落實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隱患的責任鏈條、制度成果、管理辦法和工作機制,全面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進一步夯實道路交通安全基礎,實現了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事故“零發生”。一是全面加強駕駛人管理。以深入推進全市公安機關規范駕考“春風行動”工作為主線,進一步完善和嚴格駕駛人考試中心考場管理制度,杜絕考試作弊等違法違紀違規行為,避免“馬路殺手”上路。持續推進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深入中小學校開展宣講活動190余場,深入運輸企業開展宣講活動757余場,并建立重點駕駛人交通安全微信群,定期向重點駕駛人推送安全提示短信、警示微信等。今年以來,共推送提示警示信息674544條次,編印《文明交通進駕校行車安全知識讀本》等宣傳資料218149份,播放警示教育片7133次。二是狠抓道路隱患排查治理。始終將道路隱患排查治理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一個一個拔釘子,一處一處消隱患”。緊盯國、省道及農村道路交通事故易發多發點段,將標志不清、標線缺失、防護缺位、監控缺建的隱患道路全部納入重點整治范圍。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點段逐一建立臺賬,形成書面整改建議呈報黨委政府,函告相關部門單位,敦促落實整改措施。年內全市共排查隱患293處,完成291處高風險路段治理,整改率達99.31%;報請省、市政府安委分級掛牌督辦,其中,市級掛牌督辦的14處全部治理到位,省級掛牌督辦的2處(祁東縣G322線K58+200—K58+700路段和雁峰區蒸湘南路K1+000—K7+500路段)也已驗收銷號。完成整改農村公路沿線違法建筑、占道作業點段114處,整改率達89.6%;共排查發現馬路市場251處,已于6月30日前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嚴管嚴控重點車輛。督促指導各縣(市)區大隊嚴格監管重點運輸企業,壓實安全主體責任;聯合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開展超限超載專項整治行動,升級檢測硬件設施,連接治超信息平臺網絡,實現對貨運車輛從企業源頭到路面末端全過程監管;全面排查逾期未檢驗、未報廢變形拖拉機等車輛,并按照交警總隊要求,清理報廢老舊柴油車,集中力量督促各類車輛隱患全面清零。今年以來,共發布重點車輛隱患清零、“減量控大”等工作情況通報24期,共深入各縣(市)區大隊開展督導檢查10余次,全市大型公路客運、大型旅游客運、?;愤\輸車平均檢驗率達到99.85%,大型公路客運、大型旅游客運、危化品運輸車、校車平均報廢率達到99.44%;注銷變形拖拉機1663臺,查處非法改拼裝車2232起、報廢車1645起,打擊處理7座及以上小型普通客車涉嫌非法營運案件555起;年內77臺老舊柴油車強制報廢工作已全部完成;建設完成不停車檢測系統4套,11家重點源頭企業實現貨運計量稱重和監控設備與縣級以上貨運車輛治超信息平臺聯網,實現對貨運車輛從企業源頭到路面末端全過程監管。同時,全面加強電動車管理,完成了我市電動車從上“防盜搶牌”向上“交通牌”的順利過渡,超額完成總隊交辦的電動車上牌任務量,最大限度壓降電動車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發生。截至12月31日止,我市電動車累計上牌545805輛,其中,黃牌417468輛,綠牌128337輛。四是濃厚交通安全宣傳氛圍。以“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為主題,通過微博、微信、宣傳橫幅、新聞媒體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全市“安全生產周”、“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衡州行”等系列宣傳活動;深入開展“七進”安全教育及“一盔一帶”安全守護、“美麗鄉村行”等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積極協調戶外大屏、社區宣傳欄等管理部門,高頻次播放、張貼文明交通公益宣傳海報、標語、視頻,營造濃厚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氛圍;建立官方抖音賬號,健全了“兩微一抖”的新媒體陣營,以“傳統+兩微一抖”的新型宣傳機制,圍繞統一宣傳主題和階段性中心工作宣傳主題進行有計劃的主題宣傳報道活動。截至12月底,全市共召開新聞發布會9次,發布新聞通稿12篇,在中央級媒體和專業媒體發稿40條、省級媒體發稿86條、市級媒體發稿203條;通過交通誘導屏、隔離護欄、路口“云廣播”等傳統載體刊播集中整治標語和公益公告4002小時,懸掛宣傳橫幅9727條;完成滿分教育10194人次,互聯網學習教育平臺完成學習人數37818人,同比上升152.61%,有效提升了廣大群眾交通文明素養。五是節點安保實現“三個零發生”。支隊黨委精心組織、強化措施,將重要節點交通安保工作列為階段性實戰重點,固化“警力下沉、遠端分流、近端管控、核心疏通、引導出行”等有力措施防堵保安,在國際國內形勢異常緊張復雜的大環境下,圓滿完成了重大道路交通警保衛及“春運”、“兩會”、“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假期及十九屆五中全會特別防護期道路交通安保任務,全市沒有發生長時間大范圍交通擁堵,沒有發生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和重大警衛失誤。2020年疫情防控暨春運交通安保工作排名全省首位,被省廳評為先進單位;“奮戰四十天迎國慶·中秋”交通安保工作獲總隊表場通報。
(三)疏堵促暢,著力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一是持續加碼秩序整治力度。通過深入開展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一盔一帶”、“百噸王”貨車超載、“夏季全市國省道交通秩序專項整治”、 危險化學品運輸交通安全“除隱患、防風險”專項整治、“夏秋季農村公路違法超員和違法載人專項整治”及“奮戰40天平安迎國慶”等專項整治行動,一并堅持每月“逢五”、“逢十”開展國省道和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統一行動及周末夜查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酒駕醉駕毒駕、超速超員超載、假牌套牌無牌等重點違法行為的嚴管嚴控。2020年,全市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年度考核被評定為優秀等級。二是全面實行勤務改革新模式。全面推行落實新時代縣域警務和城區勤務機制改革,以“5+2”、“白+黑”、“定+動”等相結合的警務安排,鐵騎“點對點”的精準模式,“網格化”和“路長”責任制,積極構建全天候、全覆蓋、無死角的新時代勤務模式,全面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及時疏導高峰擁堵路段,快速處理道路交通事故,大幅提升“見警率”、“見車率”、“管事率”、“疏導率”。同時,充分發揮“電子警察”作用,利用無人機開展城市道路巡邏30余次,實現有亂象及時整治,有擁堵及時疏導,有警情及時處置,確保全市道路交通暢通有序。三是不斷優化道路交通組織。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機動車通行需求,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支隊黨委不斷探索、調研論證,聘請專家團隊來衡,對城區道路交通組織探脈問診、頂層設計,對交通堵點亂點、設施不規范等問題開展大排查大整改,分階段、逐路段對城區主次干道和主要路口進行優化提質改造。今年以來,先后對中心城區主干道各主要路口交通信號燈配時方案進行優化,增加社會視頻資源5000余路,對全市的主要路口的交通信號進行了優化配時,配置了6條主干道綠波帶;對衡州大道海通茶葉城路段、長湖街、黃白路等路段進行交通組織優化,對解放大道、衡州大道、船山東路、船山西路、北二環等5條道路的交通標志標牌進行升級改造,完成了解放大道華新立交橋、蔡倫大道祝融(中糧)路口、北二環合江套隧道、船山西路共8個路口路段的交通標線渠化及交通標志優化,大大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四)創新舉措,圓滿收官“雙創”工作凸顯亮點。
今年8月下旬和9月初,國家愛衛辦和中央文明委國檢組,先后蒞衡開展本屆“創衛”“創文”工作的最后一次技術評估、測評,支隊黨委帶領全體交通民、輔警放棄休息,加班加點,全警上路、全員上崗,順利完成迎檢工作任務,助推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工作技術評估?!皠撐摹苯痪撠煿ぷ鲙缀鯖]有扣分,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評。一是領導高度重視。支隊黨委每天一調度、三天一部署,先后組織召開24次專題會議,部署推進 “雙創”工作。支隊長朱建社、政委段政文及黨委班子成員,先后多次深入城區“雙創”重點路段、路口,對交通秩序、交通設施、警力部署、勤務安排及執勤履職等情況進行全面督導,對城區路面22個交通路口、33條主次干道交通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全面整改督辦公交車站臺設置不合理、園林車輛不上牌、道路沿線樹木遮擋標志標牌、行人物理隔離等各類突出問題;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履職盡責、率先垂范、帶頭上路、分片包干,按照支隊黨委統一安排部署,認真履職盡責,積極上路糾違,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爭取了高警局衡陽支隊、縣區交警警力馳援城區,構建全市各警種聯勤聯動、公安派出所全力支持的共建共創大格局。二是創新工作舉措。制定出臺《衡陽市實施接受教育減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改革措施工作方案》,在城區創新設置“路口交通教育學習點”12處,加強行人不文明交通行為處罰力度;針對全市路口、路段分布和交通管理實際,實施三類崗點、三級路段分級管控新模式,路口設置全天候崗點12個,高峰時段疏導崗38個,護學崗12個;啟用2臺警用無人機,在城區主干道全省率先使用警用無人機巡邏,大力推行“空地聯勤”新模式,把“平面”執法化為“立體”執法,實現空地協同全覆蓋管控;在市城區主次干道的22個主要路口部署安裝了智能云廣播系統,實現交通主要路口日常廣播和應急指揮調度相結合,大大降低路口交通堵塞以及交通事故的概率,優化城市交通秩序。三是狠抓問題整改。5月份以來,提請市創建辦共下發交辦函7份,共三個方面32個問題,其中涉及交通秩序“亂停亂放”和設置固定崗等問題已整改,并進入常態鞏固期。借助“衡陽群眾”、“項目警官”和“校園衛士”等主題創建活動,持續加大交通設施、裝備優化,拆除不規范標牌及廣告牌760平方米;人行橫道隔離柱維護862根;城區所有路段中心護欄防撞桶因損壞、褪色更換56個;移動桶維護162個;維護大型指路標牌265塊、各類指令、禁令、提示標牌1693塊;取消人行橫道2處,新增人行道隔離樁11處;在蒸湘南路、東風北路等地新增2套行人過街按鈕式燈控系統;在解放路、中山南路等地新增2套行人闖紅燈自動曝光系統。同時,在不影響車輛通行的前提下,施劃路內停車位370個,著力解決市民停車難題,減少亂停亂放現象。四是擴大“雙創”影響力。想方設法加大“雙創”工作的宣傳范圍和力度,實現人盡皆知、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對內,在5個獨立單位院落設置5處宣傳欄、7處宣傳立牌、16塊宣傳大字板。對外,在全市32個路口設置44套語音提示裝置,利用33條道路綠化帶、57條隔離護欄、10座電子誘導屏、6個窗口單位、15個路口43座遮陽棚刊登或刊播各類“創文、創衛”文明標語472條,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借力衡陽電視臺、衡陽晚報(警務報道專欄)刊發文明交通創建文章164篇。
(五)科技強警,奮力推進基層建設夯實基礎。
一是強化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進一步完成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臺數據采集和維護,加快推進嚴管示范路科技信息化建設,堅持強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應用,全面匯聚共享行業部門數據資源,用技術手段打造樣板工程,確保公安交管業務所需數據歸集率達到80%以上,路面卡口和視頻監控資源100%歸集到“道安監管云”。同時,對考試監管系統、檢驗監管系統及駕駛人理論考試系統進行全面升級。二是強化道路交通設施提質。為進一步推動交通參與者文明、禮讓、安全出行,結合“雙創”工作需要,全面加強我市道路交通設施和電警升級維護改造,路面通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強化農村科技信息應用。將客危貨平臺延伸到國省道,在縣城主要出入口檢查點設置固定緝查布控卡口,將農村班線客車智能管控系統數據資源接入“道安監管云”平臺,加快前端監控感知系統建設,著力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智能化水平;強化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系統應用,及時采集錄入各類基礎信息。四是強化基層設施建設。堅持抓基層、強基礎,支隊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和市局黨委的重視支持,緊鑼密鼓建設衡陽市“智慧交管”指揮中心,于今年9月17日市發改委立項,目前已完成規劃許可公示;同時即將啟動智慧交通二期建設;今年9月22日,支隊將交通違法處罰中心搬遷至石鼓區中億汽貿城辦公,全面更新升級交通違法處罰系統和設備,進一步規范交通違法處罰工作;對支隊執法辦案區域進行升級改造;積極報請將蒸湘、石鼓、雁峰大隊等8個交警業務用房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堅持“厲行節約、精打細算、保障重點”的原則,提前完成非稅收入目標任務,大幅壓減一般性支出,確保重點信息化項目工程建設順利推進。
(六)以人為本,堅持護民為民提高服務質量。
一是認真聽取民情民意。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規范執法、熱情服務,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化解矛盾。今年9月21日,支隊長朱建社親自接待辦理,成功將長達七年的鄧承忠與余尖兵道路交通事故信訪積案劃上圓滿句號。認真聽取代表建議,將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與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今年我支隊共受理人大代表建議35件,其中主辦24件,會辦11件,政協委員提案40件,其中主辦27件,會辦13件,在規定時限內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了辦理工作任務,實現了辦結率100%,走訪率100%、代表、委員滿意率100%的工作目標。二是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方面,堅持民意引領,大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推行申請材料四個減免、18類業務一證即辦、普通業務一窗通辦、個性業務自助快辦,實現交管業務“一次辦、馬上辦”;推行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檔案電子化網上轉遞,對遷出登記地的,申請人不再需要提取紙質檔案;對辦理車輛轉籍的,申請人可以直接到車輛遷入地車管所申請,無需再回遷出地驗車,減少群眾兩地間往返。目前,已減免身份證復印件等申請材料53 萬份,群眾辦理車駕管業務時間減少50%。另一方面,全面下放車管業務,提供“貼近群眾、就近辦理”的多點位服務,在全市形成了1個市級車管所、4個城區車駕服務站、8個縣級車管所、13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6個4S店服務站、38家安檢機構、14個警郵合作網點、40個臨時牌核發網點構成的車駕檢服務網絡。再一方面,借助“互聯網+交管服務”,建成統一的交通管理互聯網服務平臺、“交管12123”手機APP,交通管理業務辦理繳費實行電子二維碼線上支付,形成集網頁、短信、手機APP、自助語音為一體的交管信息化服務體系,基本構建起快捷便利、公平普惠的交管服務新模式;同時,積極宣傳普及,推廣交管“12123”平臺快處快賠系統應用,實現簡單交通事故的快處、快賠、快撤,方便群眾少跑、快辦,大大減少因事故造成的道路交通擁堵。2020年,公安交管服務平臺網上注冊用戶276826人次,提供選號14977次、補換領牌證593次、核發臨時號牌28174次、申領免檢合格標志56555次、補換領駕駛證21751次、變更聯系方式94060次,互聯網核發臨時號牌業務辦理量排名全省第一;通過交管“12123”在線快處快賠平臺共處理交通事故14135起,建設快處快賠網點14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三是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支隊于2020年9月成立車駕管綜合監管中心,開辟“公安網、專網、互聯網”三網合一模式,對全市車管業務進行綜合研判,實現大數據、智慧化、全方位、立體化監管,嚴格落實“一車一檔”、“一車一檢查”制度,持續夯實車駕管第一道防線;進一步規范車駕檢業務辦理,通過完善查驗監管系統,進一步規范查驗流程,實現對機動車查驗過程多方位實時監控,切實做到“四個不放過”,即檢驗員不到位不放過、檢驗項目不全不放過、資料照片不全不放過、要求整改而未整改不放過,切實解決機動車查驗不嚴格、不規范問題。截至12月31日止,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為109.24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約70.08萬輛,市區汽車保有量約24.34萬輛,縣區汽車保有量約45.74萬輛;新增機動車157053輛;駕駛人保有量為139.61萬人,其中汽車駕駛人1289875人,新增駕駛人117632人;受理機動車業務767743起,其中注冊登記108364起,轉移登記43236起,注銷登記8878起,核發機動車檢驗標志356455起(上平臺檢測審驗275513起),車輛檢驗率達98%。四是不斷提升執法服務水平。把規范執法作為各項公安交管工作的基石,針對容易出現執法問題的重點環節,制定實施相關工作規范,定期組織法律能力考試,嚴格開展執法質量考評,進一步提升交警部門執法公信力。
(七)忠誠廉政,嚴格隊伍管理樹立良好形象。
通過深入開展“堅持政治建警 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全市公安交警系統實戰比武大練兵等行動,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隊伍素質,端正執法執紀指導思想,嚴格警令禁令,加大執法監督、問責追究力度,確保交管隊伍沒有發生任何有影響的違法違紀案事件。一是注重導向強班子。落實人文關懷,不斷激發隊伍“原動力”、改革發展“牽引力”、隊伍內部“凝聚力”。二是強化學習提素質。組織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及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學習《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等文件精神,并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和部、省、市有關文件精神作為黨委會第一議題,形成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學習強國”、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訓網絡學院、“全國交警網?!钡绕脚_和“雁警夜?!?、交警實戰比武大練兵等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各類政治理論、專業技能學習培訓,從政治思想、業務能力、專業素質等全方位提升民、輔警能力水平。今年以來,共舉辦交警培訓班23期,參加學習7935人次;支隊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單位個人,共計獲得省級團體榮譽5個、市級團體榮譽2個,其中,珠暉大隊被市直工委評為黨支部五化建設首批“示范標桿黨支部”,雁峰大隊獲市局2020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獲得省級個人榮譽1人、市級個人榮譽19人,其中,胡健同志被省公安廳記個人嘉獎一次,周育新同志獲市疫情防控表現突出個人嘉獎,胡亮同志被市政府記個人三等功,胡善清等3人被市局記個人三等功,張廣琳等5人獲市局個人嘉獎,陳甜榮獲信訪工作基礎業務“業務能手”稱號,湯磊同志被團市委評為2019年度優秀團干,李金鴻同志榮獲衡陽市五一勞動獎章,段婉清同志被市局評為2020年度“優秀共產黨員”;在參加省、市開展的各項專業技能大比武和文娛體育比賽活動,斬金奪銀、捷報頻傳。其中,在全省公安交警系統實戰大練兵比武獲得交通違法現場查處和阻礙執行職務行為應對處置項目一等獎、交通事故現場勘查項目二等獎、重點車輛登記查驗項目二等獎、摩托車警務駕駛技能項目三等獎及優秀組織獎;在10月16日全市公安機關警營文體月羽毛球比賽中,更是獲得了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衡陽支隊的《“兩站兩員”筑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網”》等3個課件,入選部局“第一屆全國交警系統實戰大練兵微課程大賽”優秀課件。三是狠抓黨建嚴紀律。常態化開展隊伍警示教育,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努力以黨建促隊建;部署開展全市公安交警紀律作風集中教育整頓活動,通過黨章黨紀宣講、觀看系列警示教育片、曝光典型案例和違紀問題、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舉辦主題教育活動,提升紀律規矩意識,及時消除僥幸心理和違紀苗頭;嚴格執紀監督和問責懲處,對隊伍嚴重違紀違法“零容忍”。2020年,支隊利用交警網校平臺,舉辦“教育整頓”培訓班69期,參訓學員達3820人次;觀看紅色電影1058人次;民警個人共查糾問題1500余個,已整改1460個;開展黨委中心組(擴大)集中學習22次,各黨支部開展集中理論學習共計290余次,開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主題黨日等紅色教育活動10余次,開展“一對一”、“面對面”談心談話300余人次;發展預備黨員9名,正式黨員轉正4名,有7名入黨積極分子納入組織的培養考察;進行勤務體制改革專項督察8次,創衛迎檢工作專項督察20余次,編發專項督察通報8期;通過公安部12389舉報平臺、來電來信來訪、市紀委等途徑受理各類問題線索15件,收到各級部門批轉的信訪件67起,其中信訪系統批轉38起,市局、駐局紀檢監察組批轉件12起,省級部門批轉件7起,上級部門及領導批轉的網絡媒體信訪件10起。
二、當前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
一是交通安全風險防控壓力較大。誘發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頑瘴痼疾”仍大量存在。全市機動車、非機動車保有量持續遞增、道路基礎設施仍然不完善、路面警力嚴重不足、農村道路安全管理薄弱、“兩客一危一貨一?!?、老舊柴油車等重點車輛源頭管控力度不夠、電動車管理仍處于規范期等各項因素疊加,道路交通事故隱患仍然突出,亡人事故時有發生。
二是合成共治仍存在整合提升不足。公安交警“單打獨斗”的局面仍未徹底扭轉,“大交警”格局沒有形成,各職能部門對道路交通安全重視程度不一,各警種間的壁壘尚未打破,僅靠全市813名在職交警管理2.71萬公里的道路和108.9萬輛機動車、138.9萬名駕駛人,難以達到不留死角全覆蓋管理的目標。交通管理亟需走向社會化、常態化共治軌道,建立多部門聯勤聯動,聯合攻堅長效機制。
三是隊伍建設管理有待提升。與隊伍正規化、規范化的高要求相比,與管理和服務任務的新形勢相比,隊伍建設還有諸多不充分、不平衡、不適應的地方,交警隊伍中,專業人才少,平均年齡大,整體素質、隊伍形象、執法能力、裝備水平都有待進一步提升;公安交警輪崗交流力度不夠,激勵措施單一、立功受獎比例不高,隊伍干事創業積極性不夠;典型人物、典型工作選樹宣傳不夠。
四是應急管理處突能力仍需加強。各類道路交通事故隱患和自然災害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防控處置能力、制度、機制亟需進一步加強完善,應對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需進一步及時有效。
五是城市交通管理精細化程度不高。智能交通建設亟需從碎片化、低端化向集成化、高端化發展,解決商圈、醫院、學校等重要節點“梗阻”能力有待提升,交通組織不精細、道路資源利用不充分、交通基礎設施標準化程度不高仍需大力改進。
六是“放管服”改革觸角有待延伸。車管分所和登記服務站、檢驗機構、合作網點等社會化機構改革發展不平衡,對“放管服”改革舉措社會宣傳氛圍不濃厚、知曉度還不高,部分自助服務終端設備數量、種類仍偏少。
三、2021年公安交管工作打算
1、毫不放松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以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新時代縣域警務為主線,切實強化行人和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查處打擊,推動住建等部門完善行人過街、機非隔離、機動車讓行提示設施,實現打防并舉、標本兼治。同時,充分發揮農交安APP以及農村交管輔助力量作用,全量匯聚風險底數,依托“風控”系統、“道安監管云”平臺,建立風險研判模型,分層級歸集數據、分年度動態更新、分條線專項分析,做到市、縣同步,排查、研判、管控“三位一體”。加強規劃建設、運維糾錯,不斷提升設備聯網率、在線率以及數據達標率,并切實強化重點客車攔截檢查,增強現場執法震懾,全力壓降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
2、毫不放松抓好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以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為抓手,各級各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精準發力,攻堅克難。要緊密結合部局秋冬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會戰”、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形成對“三駕”、無牌無證、違規載人等十類突出違法行為的高壓嚴管態勢,并嚴格落實線索通報、落地核查、跟蹤反饋機制,實施聯合懲戒、精準打擊。
3、毫不放松抓好交警基層基礎建設。繼續加大科技投入,進一步對市區擁堵路口、路段進行交通組織優化,加大施化標線、新增標牌力度,強力推進“智慧交通”二期建設,加速推動衡陽市“智慧交管”指揮中心大樓破土動工。同時,繼續推動交警無房中隊建設,積極主動向屬地黨委政府報告,爭取支持以及建設資金的傾斜。
4、毫不放松提高應急管理處突能力。提高主動預判能力。提高政治判斷、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綜合管理能力,靠預見性、洞察力和工作經驗來規避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風險,變被動為主動,確保應急處突工作扎實高效落實。提高掌控化解能力。要根據對事件的準確分析判斷,掌握好決策時機和節奏,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控制局面,做好正面解釋疏導,防止事態升級擴大造成嚴重影響。提高復盤完善能力。要建立健全重大災害評估機制和突發事故調查機制,從教訓中深度學習深刻反思,把事后學習的經驗教訓反饋到事前的風險防范中去。
5、毫不放松創新精細化管理手段。緊密結合縣域警務工作,通過建立大數據思維、謀劃大數據框架、利用大數據分析,不斷破解城市交通秩序混亂、機動車亂停亂放、非機動車亂穿亂行及農村警力不足、管控不密、事故高發、風險隱患突出等交管難題,全面加強風險隱患管控治理能力,切實提升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精細化管理科技應用水平,實現交通事故“減量控大”,全市道路交通路暢人安的工作目標。
6、毫不放松抓好公安交警隊伍建設。抓實從嚴治警,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和整風的精神,開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著力解放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確保公安交警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抓實素質強警,聚焦戰斗力標準,注重問題導向和基層需求,突出實戰實用實效,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推進年度全警實戰大練兵工作,著力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和戰斗力。抓實從優待警,用好用足表彰獎勵、困難慰問、團圓計劃、戰時托管、心理咨詢服務等系列愛警惠警措施,加強執勤執法裝備配備、安全防護教育,堅決防范發生民警輔警傷亡事件。建立快速處置、依法打擊、慰問安撫、輿情引導“四位一體”的阻礙民警執行職務應對機制,堅決維護民警執法權威。